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大发明。”这说明(     
A.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
B.农耕经济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的崇拜
D.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进步的唯一结果
2024-04-23更新 | 245次组卷 | 202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世纪中后期英美推行文官制度改革:文官任用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实行定期考绩,按照勤惰,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这种制度改革(     
A.有违民主自由选举的精神B.是全面学习中国科举制度的结果
C.有利于管理专业化科学化D.大大削弱了执政党的领导能力
2023-11-21更新 | 198次组卷 | 89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中
2022-09-22更新 | 845次组卷 | 118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采用“编户”和“定籍”等办法进行人口控制;《唐律·户婚律》规定“父母在,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明代户分军民匠三等,所有人户不得随意迁居或者是外出……我国历朝重视户籍管理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人口流动造成社会动荡B.保证为抵御外族入侵提供足够兵源
C.征调人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D.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的来源
2022-08-01更新 | 1502次组卷 | 44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5 . 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各地的联系空前加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7世纪传入中国的三种粮食作物

学名原产地传入途径种植状况
玉米美洲由西班牙殖民者带到菲律宾,再传入中国玉米、甘薯、马铃薯的推广……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
甘薯美洲由西班牙殖民者带到菲律宾,再传入中国
马铃薯美洲由荷兰殖民者带进台湾岛,再传入中国大陆

——摘编自《中国文化与外来作物》

材料二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三种粮食作物传入中国的国际背景,并指出其传入对明清社会产生的影响。
(2)提取材料二相关信息,并据此指出其反映的时代特征。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边疆民族治理政策的总框架是“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因其地域的广阔性,决定清代边疆政策内涵的多样性……在西藏和西南地区,又根据当地政治、历史、民族特点实行不同的措施。

——摘编自马大正《略论清代边疆政策研究》

材料二   清朝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相继平息了准噶尔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统一了天山南北,整个新疆地区被置于清王朝的统一行政管理之下。清政府在新疆地区实施军府制度,设置伊犁将军和各参赞大臣等中央派出官员,在汉族聚居地方实行州县制,在哈萨克族和蒙古族主要生活区域实行札萨克制(扎萨克,蒙古族旗长的称谓),而在广大维吾尔族聚居区则继续实行伯克制度(伯克,新疆维吾尔族头人的称号)。

——摘编自杨亚雄《论清政府对新疆维吾尔地区伯克制度的政策演变》


阅读两则材料,以西藏、西南和新疆为例谈谈对清朝边疆民族政策的理解。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汉建立之初,高祖刘邦“轻田租,什五而税一”。直至孝景帝二年“令田半租”即三十税一。自景帝后,“三十税一”就成了西汉征收田税的法定税率。

780年)炎建议作两税法,……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杂徭悉省。

清初如何解决不合理的丁税问题一直是个难题。雍正元年(1723年)开始普遍推行“摊丁入亩”,把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

——摘编自《中国赋税制度史》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不同时期的赋税政策进行合理的解释。
2021-01-29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制完备于唐宋。唐科举分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以明经、进士两科最重要。明经考试的内容以帖经为主;进士考试的内容以诗赋为主,尤为重视新兴的诗体律诗,旧士族擅长的骈文、大赋不再有市场。宋初大力发展科举制度,扩大了录取规模,“取士不问家世”。从宋太祖后期起,举人经礼部考试之后,必须再通过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才算合格,被录取的人便成为“天子门生”。明代实行八股取士,殿试仪式也极为繁琐铺张。

——摘编自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1)有学者认为,正是凭借科举制度,中国古代政治真正完成了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转化。请结合材料中相关史实加以论证。

材料二   1898年,上谕)著照所拟,乡会试仍定为三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礼部即通行各省,一体遵照。

——摘自《光绪朝东华录》


(2)晚清科举考试内容折射了时代的变化,请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9 . 1969年8月12日,美国情报部门完成了关于中苏关系的国家情报评估,报告认为当前中苏关系改善的可能性极小。8月14日,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尼克松总统说:“苏联是更具有侵略性的一方,如果听任中国在一场中苏战争中被摧毁,那是不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缓和B.国际局势影响美国对华政策
C.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D.美国积极维护中国正当利益
2020-12-16更新 | 921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54年第一届全国入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此后逐渐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两部宪法的颁布
A.初步确立我国政治制度基本框架B.使民主法制得以重建和完善
C.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D.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落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