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刘邦说,我马上打得天下,要诗书何用!儒生陆贾对此反驳道,商汤、周武王文武并用,所以国运长久,吴王夫差、智伯穷兵黩武而灭亡,秦一味严刑峻法,终致亡国……居马上得天下,安能马上治天下?鉴于陆贾所言,高祖刘邦(       
A.接纳儒学为治国思想B.颁布“推恩令”
C.采取“与民休息”政策D.创立刺史制度
2024-03-0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1-2022学年(2021级)高一下学期开年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代科技成果

《本草纲目》共52卷,共16部60类。它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学丰富经验的总结,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奇器图说》邓玉涵、王征合译,介绍了重心、比重、杠杆、滑轮等物理学原理
《天工开物》宋应星对明末农业生产和手工业技术做了系统的总结,写成该书,共18篇,分上、中、下三卷
《火功擎要》汤若望、焦铆合译,介绍了火器、火药的制造和使用方法
《农政全书》共60卷,征引文献多达225种。既集传统农业技术之大成,又总结明末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还吸收了部分传入的西方灌溉技术的资料
《几何原本》由利玛窦、徐光启合译的《几何原本》,丰富了中国平面几何学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明代科技发展的特征,并加以分析说明。(要求:明确写出特征,分析说明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2024-03-0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1-2022学年(2021级)高一下学期开年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设立国家计划委员会,对国民经济实行直接计划(指令性计划)与间接计划(指导性计划)相结合的管理体制。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指令性计划的范围越来越大,基本建设的绝大多数项目由国家统一安排。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便于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
C.提高了企业生产积极性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024-03-06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1-2022学年(2021级)高一下学期开年考历史试题
4 . 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根据直隶巡抚李维钧的奏请,在全国先后推行“摊丁入亩”政策,将丁银全部摊入地亩,与田赋一体征收,故称“地丁银”。摊丁入亩(       
A.松弛了人身依附关系B.导致土地兼并严重
C.减轻了地主赋税负担D.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2024-03-0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1-2022学年(2021级)高一下学期开年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国时期,私人手工业和商业遭到严重破坏,一个阶段几乎陷于停顿。货币骤减,基本上不通行,布帛成为主要的交换媒介。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在董卓罢五铢钱31年后,下诏恢复五铢钱,但只过半年就不得不宣布作废。太和元年(227年),魏明帝因“人间巧伪渐多,竞湿谷以要利,作薄绢以为市”,乃更立五铢钱。至西晋时,商品经济有所恢复,钱又成了富人追逐的目标。当时商业发达的地区局限在洛阳和长江流域,全国广大地区还是使用谷帛进行交易。南北分裂后,由于南北条件不同,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水平也有差别。

——摘编自晃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明万历时,“农事之获利倍而劳最,愚懦之民为之;工之获利二而劳多,雕巧之民为之;商贾之获利三而劳轻,心计之民为之”。当时吴中“缙绅仕夫多以货殖为急”,“明(朝)洞庭山消夏湾蒋举人某,屡试春官不第,遂效垄断之术,居积取盈,算入骨髓……不数年称高赀矣”。华亭徐阶做宰相时,“家中多蓄积妇,岁计所织,与贾为市”。至于商贾本人通过“急公议叙”“捐纳”等方式取得官位的,在晚明历史上更是不胜枚举。

——摘编自吴仁安著《明清江南望族与社会经济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商业领域的新现象及其产生的影响。
2023-02-1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皖豫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人民生产奖励条例》,通过行政手段,打破原来大部分以血缘为纽带的互助关系,以村、乡行政区为单位,以地缘关系为基础,各种形式的“劳动互助社”“义务耕田队”“妇女生产组”“儿童杂务队”等劳动互助组织迅速成立起来。'督冀鲁豫边区在劳动竞赛中,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的差异,互助合作社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形成了以团体为基本单元的竞赛活动。19413月至1942年,在王震的率领下,三五九旅分四批进驻南泥湾,克服千难万险,开创了壮阔的“陕北好江南”,谱写了彪炳史册的佳话。劳动竞赛活动在各行各业普遍开展,陕甘宁边区的“赵占魁运动”、太行边区的“甄荣典运动”、晋绥边区的“张秋风运动”等,无不是南泥湾精神的生动体现。

——摘编自欧阳恩良、王建超《中国共产党领导劳动竞赛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时期劳动竞赛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时期劳动竞赛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巨著。全书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天工开物》用数据对生产过程中提及的时间、重量、长度、宽度、高度、比率等进行量化。如《乃粒·稻》“秧生三十日即拔起分裁⋯⋯凡秧田一亩所生秧,共移栽二十五亩。凡秧即分栽后,早者七十日即收获⋯⋯”,用具体的数据来量化种植时间和秧田本田的比例关系,农民能够根据书中的具体数据来对农作物进行培育,避免损失。农业生产者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生产制造,有利于普及这些工艺技术,使他们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

——摘编自郑雪颖《<天工开物>对中国古代技术传承的创新与历史价值》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在一些开明士绅和近代知识分子强烈的救亡图存意识的推动下,科学开始逐渐扮演了富国强兵的角色,而传统上对科技轻视的旧观念逐渐瓦解,使《天工开物》得以再版。民国时期近代知识分子逐步替代传统士绅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在接受近代教育的同时认识到科技力量对社会变革和生产实践的重要作用,逐渐开始挖掘《天工开物》里的科技思想和经济思想,并在其自身的著作中广泛引用《天工开物》的内容,使长期以来不为“正统文化”所重的《天工开物》及与之处于同样境地的中国古代科技著作的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才有机会成为“显学”。

——摘编自李书状《民国时期<天工开物>再版的原因探析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天工开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天工开物》等古代科技著作成为“显学”的原因。
8 . 经典马克主义理论家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只有社会主义一种制度,只能搞社会主义建设。而邓小平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以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的实践方法的经验为前提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一国两制”理论。这反映了“一国两制”理论(     
A.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B.强调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C.违背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原则D.奠定了解决港澳台问题的理论基础
9 . 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全国大部分地区对生产关系采取了“拔苗助长”的政策,不断提高公有化的程度与规模,同时又普遍采用了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分配方式。上述做法(     
A.适息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要求
C.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D.反映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迫切愿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45年8月11日,毛泽东在作《关于日本投降后党的任务》指示时强调:“今冬明春,必须在一万万人民中,放手发动减租。在一切新解放区一律减租,放手发动与组织群众……但是,绝对不可损害中农利益;富农除封建剥削部分实行减租外,不应加以打击;地主须使之可以过活,没收分配土地是过早的。”这一指示(     
A.巩固了中共在解放区的阶级基础B.否定了没收地主土地的必要性
C.体现了中共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消除了农民和地主之间的矛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