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21-22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表是世人对王安石变法的部分评价。对下述评价理解正确的是(     
北宋刘华《忠肃集》二三年间,开阖动掘,举天地之内,无—民—物得安斯所者……数十一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
明李贽《史纲评要》实王安石有以启之。……安石变乱祖宗法度,当时司马光已官其为害当见于数年之后。(评论北宋亡于金)
晚清梁启超《王安石传》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度。

A.《忠肃集》是一手史料,作者立场最权威客观
B.《史纲评要》属于明朝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
C.《王安石传》为近代学者所著,评价最为全面
D.从《忠肃集》到《王安石传》,评价具有时代色彩
2022-08-02更新 | 280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边疆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促进民族交融、国家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康熙帝说:“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之长城更为坚固。”乾隆帝说:“夫开边黩武,朕所不为;而祖宗所有疆宇,不敢少亏尺寸。”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代不仅通过设置东北三将军、伊犁将军等在陆路屯重兵于边疆,在海疆亦设立全面的防御体系,定期巡边。边疆将军管理所辖区的边防、屯田、贸易和征税诸事务。清廷还对边疆各族采取盟旗、伯克和土司等管理制度,“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强调其地方行政由本民族人士负责,并长期严禁其他民族人口流入边疆。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   周朝已开始出现“小行人、象胥、掌客、怀方氏”等具有周边民族事务管理性质的官职,秦朝正式在中央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典客”。汉承秦制,汉武帝时期设置属国都尉,具体管辖归附及内属的边疆民族。唐朝边疆民族的首领可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但需向唐王朝缴纳贡赋,统于唐王朝的中央政府。此外唐王朝还在边陲地区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妥善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元朝在吐蕃采取“政教合一”政策,在中央设置管理吐蕃事务的帝师和宣政院机构;在元朝兴起之地漠北,设岭北行省,基本行政单位仍是蒙古传统建制,并部署军队,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明朝靠近内地的少数民族统治区减少,明政府直接控制、委派流官的地区增加。清朝在边疆全面推行郡县制和修订相关法规,强化边陲管理的同时,还鼓励内地百姓外迁至边疆谋生与开垦。

——摘编自谷家荣、罗明军《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历谱识认》


(1)根据史料一,概括清朝在边疆治理和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儒家始终以积极心态和入世情怀对待社会、对待生活。树立高尚的道德信仰,强调个体修养、社会教化、国家治理方面的重要价值。儒家爱国主义认为个人从来就是与一定的国家民族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就没有个人的私人利益。儒家的仁学爱国思想强调“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以血亲之爱为基础发展起对国家民族的爱,使血亲的骨肉之爱与对国家民族的爱合为一体。在忠与孝之间,主张牺牲对父母的孝而对国家尽忠,甚至主张大义灭亲。这种价值导向深入中华民族的内在心灵培育出一种国而忘家、精忠报国、以身殉国的浩然正气。

——摘编自史康健《略论儒家仁学的爱国主义精神》

材料二   梁启超是现代爱国主义最具代表性人物,是近代系统阐发爱国论第一人。梁启超最终形成并明确地提出爱国主义的思想主张是在1899年2月发表的长文《爱国论》。“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1902年,梁启超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一文中指出,“近数百年来,欧洲民族主义发生,民族主义者,实制造近世国家之原动力。”同年,在《新民说》中进一步指出,中国当务之急,就是“民族建国问题而已”,即建立一个民族民主的现代国家。战后游欧归来的梁启超,为了避免西方业已出现的弊端,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既要求对中国传统的旧思想求解放,又强调必须打破对西方现代思想的迷信,号召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受“五四运动”和战后世界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影响,梁启超指出“质而言之,从国民全体下工夫,才是真爱国,才是救国的不二法门。”

——《河北学刊》2005年第4期《梁启超的爱国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爱国主义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爱国主义思想内涵及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秦律的发现,印证了下列哪一句史料的内容?
A.“(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B.《史记》:“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C.《诗经》:“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D.“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的波潮,于是而有新文化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顾维钧曾回忆道:“以前我们也曾想过最终方案可能不会太好,但却不曾料到结果竟是如此之惨。”中国人民彻底清醒地认识到“公理难伸,强权未已”,爱国风暴汹涌而至。“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钟轩理《五四精神与中国道路》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直接推动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革命就有了新的领导核心力量,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最根本的特征。

——钟轩理《五四精神与中国道路》

材料三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 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巨大的波潮”和“结果竟是如此之惨”分别指什么?据材料,阐明五四运动的时代价值。
(2)历史学习中,常常需要认识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以揭示历史发展的进程。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写一段180字左右的短文,包含“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四个事件,体现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
(3)举出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国在经济、科技和国防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各一例。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或认识?
2021-10-27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弘扬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有利于实现历史教育的真正价值。下列诗句抒发的思想情怀和抱负与英雄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A.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文天祥)
B.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岳飞)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戚继光)
D.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尊其夫,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邻里亲属缺食者,应拨出稻谷借给他们,秋后收还,勿收利息。既仕,必时刻以报国为己任,奉公勤政,抚恤百姓,不可一毫妄取于民……”理学将孔孟提出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口号,变成价值信仰,反映了宋明时代的忧患意识、担当意识、理性主义、求真务实。理学家“格物穷理”的思辨方式和学术追求,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探索规律;由张载、王安石等思想家发展起来的唯物论思想,引导人们去探索新奇的自然现象。

——摘编自周建标《宋明理学中的精华部分》

材料二   他们举起民主和科学的旗帜,要用民主和科学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根据历史和现实生活,他们指出三纲五常、忠孝节义这些封建老教条是 “奴隶之道德”,是同“今世之社会国家”根本不相容的。他们把打击的矛头直指封建时代的圣人孔子,掀起了“打倒孔家店”的潮流。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道德建设的内涵,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期强调新道德的原因。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宋代明确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任御史之职。按规定,御史有“闻风弹人”之权,每月必须向上奏事一次,称“月课”;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否则就被罢黜为外官或受罚俸处分,名为“辱台钱”。

材料三“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元】《南台备要》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对监察官员有何要求?根据你的理解,“月课”“辱台钱”可能会产生什么不良结果?

(3)据材料三和所知识,归纳元行省拥有的权力。

(4)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有什么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