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摘编自【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1865年说)“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粮仓……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在东西印度扩大了我们的咖啡园、甘蔗和香料园;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沿岸各国是我们的菜园主。”

——摘编自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三   1913~1937年主要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

国家


年份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苏联)

1913年

15

11

13

8

4

1925年

15

14

8

7

1

1937年

14

12

9

5

1

——摘编自德国联邦统计局统计年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述内容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史料价值。
(3)你从材料三的数据中能发现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作简要说明。
2023-03-09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1932年到1936年苏联人均消费统计

这些数据反映出苏联
A.城乡消费差距逐渐缩小B.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
C.实现了向工业国的过渡D.经济政策的调整效果显著
2020-04-2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麦肯锡全球增长模型对2030年全球各地经济实力进行“预测”,主要国家的全球经济总量占比结果如下:美国、欧洲下降,中国、印度缓慢上升,俄罗斯、日本基本持平。美国国家情报局委员会专家编写的《全球趋势2030》以此数据为依据,描绘了四种不同的未来世界发展图景。

图景 大停滞的世界 大分化的世界 非国家化的世界 大融合的世界
特征 美国和欧洲不再有能力或兴趣维持全球领导地位,将重点转向国内,火车头的熄火导致全球化停转,这将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未来。 经济不平等成为主要特征,经济仍以温和的速度增长,世界却因各层次的分裂而变得更不安全。 非国家行为体在解决全球性挑战中扮演领导角色,这是一个拼接起来的、不均衡的世界。 美国和中国合作,导致全世界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上的合作,这将是最有可能的最好图景。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未来世界发展图景中的任一种类型进行解读。(可以对材料中所描绘的未来图景认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发展图景类型。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4 . 如表数据的变化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
年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学校/所在校生/万人学校/所在校生/万人学校/所在校生/万人
19493400002400521912720511.7
2001491300125001009009115.3119111175.05

A.法律法规完备B.管理日益完善C.学科门类齐全D.取得巨大成就
5 . 下面为1978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变化图。图中两组数据的变化反映了我国
A.改革开放政策成效显著B.城乡一体化建设逐步实现
C.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D.农村农业人口的日趋减少
6 . 研读下表(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的相关数据),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年代科技发明中国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百分比
公元1-400年452862%1738%
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
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
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

①中国古代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世界,为人类文明进程作出了突出贡献
②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出现,使中西科技发展趋势发生了逆转
③受西方近代科技的冲击,中国明清科技发展迟缓,最终被西方超越
④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造成的社会环境一定程度制约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5—1937年,近代中国工业化发展出现了三次浪潮,近代中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三次浪潮的时间起止点为1895—1914年、1914—1927年、1927—1937年。尽管在三次浪潮中,现代工业发展迅猛,但据调查统计,1913年调查的21713家工厂中,使用机械动力的占1.60%,不使用机械动力的占98.40%。在1916年调查的16957家工厂中,使用机械动力的占2.89%,不使用机械动力的占97.11%。

——摘编自王春雷、王梅春《中国近代工业化发展的三次浪潮及启示》

材料二  1933年中国工业生产总表

实数(中国货币:百万元)占比
国民总产值31534100.00%
工业总产值工厂18956.01%
手工业562817.85%
合计752323.86%
国民净产值20119.100.00%
工业总产值工厂3781.88%
手工业13396.66%
合计17178.53%

——摘编自汪敬虞编《汪敬虞集》

材料三  1984—1992年,中国GDP增长1.1倍,年均增速9.5%;工业增加值增长1.5倍,年均增长12.3%。1985年,中国水泥产量跃居世界第一;1987年,煤炭产量跃居世界第一;1988年,中国电视机产量跃居世界第一;1996年,化肥和钢产量双双跃居世界第一。1978—200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长23.7倍,年均增长15.0%。同时,出口贸易的产品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1978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只占50.0%,2001年已上升至90.1%。到.2001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已超过900亿美元,在各类出口产品中居第一位;中国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而同期美国和日本分别为-3.8%和-7.4%。

——摘编自周维富《中国工业化发展的伟大成就与历史经验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近代中国出现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工业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8—2001年中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8—2001年中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意义。
2024-03-0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面是70年代后期到20世纪末,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数据统计表。这反映出
A.新时期的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B.中国综合国力和地位的全面提升
C.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独立外交D.中国冲破两极格局开展新型外交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表为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概况(部分)。表格中的数据反映出明清时期中国的农业()
年份人口(百万)粮 食 产 量 ( 千
顿)
粮 食 种 植 面 积
(百万公顷)
粮食单产(千克
/公顷)
1400722052019.81036
16501233505532.01095
17502607410048.01544
182038110858559.01840

A.成为中国经济领先世界的基础B.生产力取得了质的发展
C.支撑了人口的高速增长D.生态环境已经严重恶化
10 . 下表所示为南朝时期僧尼和佛寺数量的统计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朝代僧尼佛寺
南朝36000人1900多所
32000多人2000多所
82000多人2800多所
32000人1200多所
A.儒学正统地位被取代B.实行三教并行政策
C.佛教发展呈繁盛之势D.佛教完成了本土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