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12 道试题
1 . 就亚非地区而言,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民族解放运动处于自发的斗争阶段,19世纪晚期后,开始走上自觉的民族民主运动的道路,并在20世纪初更是走向大觉醒时代。导致亚非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无产阶级政党的推动D.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2024-05-21更新 | 631次组卷 | 34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读下图:中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情况示意图。据此推断,这一状况出现于(       

A.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2024-03-2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润泽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广泛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下图是“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情况”表。

根据材料并结合新中国外交的史实,以“大国外交”为题目,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内容应包括;“题目-论述-总结”三个部分,请务必完整;论述要表述成文,叙述完整,要分阶段论述;每一阶段要包括时间、背景、内容、影响等,不要写成问答题的形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语言简洁。)

2024-03-22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润泽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列言论与学派对应不正确的是(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家B.治国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法家
C.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儒家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墨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候,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     
A.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B.森严的等级制度特征
C.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D.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2024-03-22更新 | 256次组卷 | 75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2月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土地制度不断演变。下列关于土地制度的认知,不正确的是(       
A.井田制是西周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下的土地经营方式
B.商鞅“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
C.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了均田令
D.唐朝天宝年间因均田制无法推行改行租调制
2024-03-1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润泽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B.地区分布存在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
2024-03-14更新 | 55次组卷 | 103卷引用: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隋炀帝在长安建国门外置东、南、西、北四方馆,并各设使者一人,以接待周边少数民族,并与之贸易,每个使者署下设典护、叙职、叙仪、监府、监置。其中“监置掌安置其驼马船车,并纠察非违;互市监及副掌互市,参军事出入交易”。材料说明了隋炀帝时期(     
A.国家控制商业B.民族间贸易繁荣C.政府税收大增D.民间交易较频繁
9 . 农业是人类的食品之源、生存之本,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嘉庆年间,“浙江各山邑,旧有外省游民,搭棚开垦,种植包芦玉米……棚厂满山相望”。道光十三年,“各处山场只开十之二三,至道光三十年时已十开六七”。从嘉庆至光绪年间,在浙江多地的方志中,均有江苏、安徽、福建诸省农民“入境租山”种植玉米的记载。玉米“但得薄土,即可播种”,“足以济荒,而人畜兼资”。

——摘编自郑楠《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

材料二:两汉时期,汉承秦制,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置边郡。前135年—前109年,西汉中央政府在今西南边疆共设置了犍为、益州等9个边郡,将西南边疆纳入中央政府的行政管理系统。在边郡辖区,既设置太守、边郡都尉等流官,又设置侯王、将相等土官。边郡太守多由将军兼任,有的是由皇帝下诏征来,他们代表中央政府屯兵驻守于边疆民族地区,在防止边疆民族地区民族事变发生的同时还对边郡辖区采取一些“用夏变夷”的经济文化措施。边郡太守缴纳境内的田赋和口赋等赋税,可减可免。同时要求蛮夷君长解纳土贡,形成了边郡“以其故俗治,无赋税”的局面。

——摘编自《土司制度及西南边疆治理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时期玉米在浙江种植的特点。结合所学,概述明清时期玉米引入对饮食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汉边郡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江南棉、桑种植逐渐广泛,可谓“乡间隙地,无不栽桑”“尺寸之堤,必树之桑”,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地宜稻者十之六七,皆弃稻栽(棉)花”。以致曾经“苏湖熟,天下足”的江南,至明代“半仰食于江楚庐安之粟”,即使是产米之都的苏州,也多依赖湖广之粮。江南地区种植烟草、竹木、花卉之人日广,扬州、杭州等地甚至形成了专门的供应市场。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推动了农业雇佣的发展,形成了长工、短工、月工、忙工、伴工等雇佣形式。他们多接受雇主的工钱,同雇主的生产相结合,为雇主生产,增殖其价值。此外,江南农民或迫于生计,或欲发财致富,弃本逐末现象也日益增多。

——摘编自朱子彦《论明代江南农业与商品经济》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商业,受到种种限制和束缚。这些限制和束缚,有的是受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特点所制约,有的则来自封建国家的干预。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代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的表现,并谈谈你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束缚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024-03-1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