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5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前,大选中获胜的政党会任命利益相关者担任一些官职,进行所谓的政治“分赃”, 而两党交替执政的局面也使当时政府人员不断更替, 随之而来的便是工作效率下降、 决策迟疑以及政策连续性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英国政府迫切需要进行一场改革。1853 年, 查理·屈威廉和斯坦福·诺斯科特作了一份被称之为“纲领性文件”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英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几条重要原则:文官分为两级,高级文官负责政策执行,低级文官处理日常事务;文官筛选录取的方式为公开考试, 高级文官的考试内容以“牛津和剑桥大学的课程为主”,因此低级文官晋升成为高级文官可谓少之又少; 文官的晋升与提拔依靠其政绩与勤奋程度;文官没有政治偏见。文官制度改革跨越数十年,最终以1870年英国再次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制度才得以确立。

——摘编自王康旭《浅议十九世纪英国文官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积极影响。
2 . [近代国际移民]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从中国的南部和东部出发,出国谋生。到19世纪70年代,6.3万中国人来到美国,其中多数人生活在“金山”一加利福尼亚。 这些早期出国者大多是契约华工或称苦力、“猪仔”。他们名义上是受雇到海外与外国资本家或华人工头订立契约来做工的,实际上大多数华工是被人用欺骗、诱拐、绑架的手段运往海外的,他们从事最繁重的工作并无人身自由。当时美国人克拉克的调查报告中说白种人不愿做的活就强迫华工去做。华人劳工不仅仅在美国西进运动的采矿业中付出了劳动,更为著名的是他们在修筑横贯美国东西铁路中洒下的血与汗。他们不论严寒酷暑,一直工作在高山峡谷、人迹罕至之地,很多人因劳累身亡。据老华侨说,华工前后参加筑路的有四五万人,因筑路而牺牲的不下万人。

——摘编自张晓路《西进路上的血泪与荣光》

材料二   19世纪60-80年代,随着相当数量域外移民的进入和租界的建立,上海人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域外的物质文明、风俗礼仪和精神文化,对域外文化的兴趣日益增长,态度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英语开始被视为了解西方文明的钥匙。官方同文馆和广方言馆的建立,都透露出官方对外语教学的重视。而随着中外交往的扩大和贸易的发展,翻译中介人员的需求也大大扩展,掌握外语的人可以充任买办,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工资,这也推动了上海的英语学习热潮兴起。

——摘编自刘叶华《浅议洋泾浜英语在近代上海的使用状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鸦片战争后华工大量移民美国西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近代域外移民在上海的活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国至秦

官吏俸禄形式主要以斗发给粟米

西汉

官的大小和俸禄级别以“石”表示,俸禄以斛为计量单位,按月发给粟米;汉宣帝时因“小吏皆勤事,而俸禄薄,欲使其毋侵渔百姓,难矣。其益(增加)吏百石以下俸十五”

魏晋

帛、粟、钱各占⅓

唐代

唐初大体沿隋,俸禄有粟、田、钱,俸禄依官的品级九品正、从分为十八级。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将各种粮钱合为一起,以月俸为名,随月发钱

宋代

官员的俸禄丰厚,名目繁多,如最高文散官除每月给俸钱120贯钱外,还有绢绫罗锦以及职钱、公用钱、出差费和仆人费用等

元代

俸禄支付纸钞,也叫俸钞

清朝

在京文武官员每年俸银,一品180两白银,二品155两白银,以此减少。京外文官俸银与京官相同,但没有禄米,而武官的俸银减半。雍正帝,七品知县每年只有45两俸银,“不取之百姓,势必饥寒”,因此,推行养廉银制,其数目大大超过各级官员的俸银

——摘编自曾宪阳《浅议古代官吏的俸禄》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官员的俸禄”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汉代,中国政治法律文化就开始对朝鲜半岛产生影响。到了唐帝国时期,已经在东亚和中亚建立了中国的宗主权势力范围,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中华法系。到过中国的西方人,也都盛赞中国文明的优美与进步。13世纪的《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国王治国至公平,境内不见有人为恶,城中安宁,夜不闭户,房屋及层楼满陈宝贵商货于其中,而不虞其有失。”16世纪后半叶,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传教士来访开启了“中学西传”的进程,把作为中国文明本体的儒家学说传播到西方世界,在大革命前夜的欧洲大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摘编自公丕祥《19世纪之前的中外法律交往》

材料二   按照威斯特伐利亚模式,在各个主权国家的法律制度之间并不存在隶属关系。但是,在英、法等宗主国和殖民地的法律制度之间却不存在平等关系,而是隶属关系,宗主国的最高法院往往是殖民地法院的最高上诉法院。在公法领域,作为西方法治主要原则的人权和宪政从来没有真正移植到殖民地的法律制度中,在殖民地根本谈不上平等权、普选权。在私法领域,打开贸易壁垒是西方国家关注的焦点。殖民地的法律制度几乎都采取属人主义原则,即对殖民地占领当局实行宗主国的法律,而对殖民地的人民则实行殖民地法或者当地的习惯法、宗教法。

——摘编自朱景文《西方法治模式和中国法治道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治法律文化对世界产生影响的原因。
(2)据材料二、依据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原则简评西方国家在殖民地的法治行为。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与近代西方的法律文化外传过程有何显著不同。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后,欧洲人开始大量地迁往美洲。北美洲逐渐成为欧洲移民的主要集中地。18世纪中期,移民已达200万。欧洲人到新大陆以后,对美洲实行残酷的殖民掠夺,对印第安人实行大屠杀,罪恶的贩奴活动也于16世纪30年代盛行,此后长达3个世纪,使非洲人口损失近1亿多人口。中国人向外迁移开始于汉代。唐代,海上贸易发达,一些华人移居马来半岛和瓜哇等地。宋末元初,因战乱,宋遗民大批涌向海外。明代中期以后,随着新航路的出现,东西贸易的发展,大批华人奔赴南洋。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对外开放,沿海各省的民众大量到海外谋生。直到新中国建立的109年间,出国人数多达一千多万,遍及世界各地。据统计,现今在国外的华侨华裔约有2300多万人。

——摘编自王恩涌的《人·地·文化》

材料二   秦代有计划地向南方长江、闽江和珠江流域推进,设置郡县,开凿灵渠,派遣50万人南戍五岭,这对南方地区的开发是一个重要的促进。两汉时期南方又有了一定发展,当时南方王工吴国“东有海盐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亦江东一都会也。”西晋末年永嘉治乱,中原人民避乱南下的,史称“扶携接踵”。中唐安史之乱导致了北方人口的又一次大规模南流。在迁徙群体中不仅有百姓,还有众多的富商大贾、文人墨客,直至宦官大族、皇亲宗族等无所不包。这些不同阶层的群体迁入江南地区后,基本上是各司其职、各操旧业,使长江流域自东晋南朝以来已经得到发展的社会经济更加迅速地增长起来。宋室南渡后,北方人民因不堪忍受女真贵族的压迫而流亡江南者日众,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摘编自张冠梓《试论古代人口南迁浪潮与中国文明的整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世界人口迁徙的主要趋势并分析其不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人口南迁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周礼》记载:“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扰邦国。”

史料二

图中绘有山脉、河流、居民点,着重标出了9支军队的驻地、军队番号、防区界线、军事设施和行动路线。图幅中部的三角形城堡,是各支驻军的指挥中心。指挥城堡后面注有“甲钩”“甲英”的地方是军队武器、粮草的集聚地。

图: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长沙国南部驻军图》

史料三《晋书·裴秀传》记载,裴秀曾提出制图六体:一为“分率”(比例尺),二为“准望”(用以确定地貌、地物间的相互方位关系),三为“道里”(用以确定道路距离),四为“高下”(相对高程),五为“方邪”(坡度起伏),六为“迂直”(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

材料二   传说大禹铸九鼎,鼎上即有九州地图,称《山海图》。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初步具有比例的概念,地图的基本要素已经具备,种类为军事图和各国各地区图。

汉代的地图种类更多,出现了地形图、城市图、宫殿图等,涉及的地域也扩大到汉朝周边。

西晋裴秀提出了“制图六体”的理论,并绘制了《禹贡地域图》,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地图集。

隋唐时期的地图有了等高线的概念,有的还附有文字,记载了户口、赋税、山川等,形成了全国性的图经或图志,并成为朝廷制定和实施政令的依据。

南宋时期,印刷地图出现。

明代的地图《广舆图》开创了系统地使用图例和“计里画方”的制图方法,并经印刷而大量发行。

宋代至明代,各类航海图也相继出现。

明末时期,西方传教士将投影法、经纬度测量法带入中国。清朝政府在传教士的协助下,进行了大规模的经纬度测定,绘制了《皇舆全览图》和《乾隆内府舆图》,标志着中国传统制图技术达到顶峰。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古代的地图测绘》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中国古代地图测绘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地图测绘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3-1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创新发展联合体2024届高三2月入学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00年左右伊斯兰教在非洲的传播


——摘自纳什《美国人民》

材料二   在发生猎奴战争的许多地方,部落人口损失殆尽。其他地区人口大量减少导致田园荒芜、正常贸易中断、传统手工业荡然无存。非洲输出的是奴隶,输入的是枪支、酒等奢侈消费品,这些商品造成沿海城镇和内陆农村的二元经济和社会结构。以黑猎黑促使非洲各部落间进行无休止战争,正在形成中的民族过程中断, 一些已经建立的古王国轰然倒塌。奴隶贸易给非洲人造成了难以弥合的心理创伤,助长了欧洲人引以为自豪的种族优越感。这种精神奴役就像紧箍咒一样严重束缚了非洲人的文明创造力。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伊斯兰教在非洲扩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简述奴隶贸易兴起的原因及其给非洲文明进程带来的影响。
2024-03-21更新 | 3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名校教研联盟2024届高三2月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杨恭仁(568—639),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唐朝初定河西,杨恭仁因熟悉西北军情,被拜为凉州总管。唐高祖遂任命杨恭仁为宰相,授为纳言(后改称侍中),仍领凉州总管。武德五年(622年),突厥颉利可汗率军入侵凉州。杨恭仁虚张声势,多布疑兵,使得颉利可汗“惧而退走”。后来,瓜州刺史贺拔威拥兵作乱。杨恭仁招募勇士,急速行军,在叛军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连克二城。他随后又将抓获的俘虏一律释放,以瓦解叛军的斗志。叛军果然感激杨恭仁的恩惠,绑缚贺拔威缴械投降。武德六年(623年),杨恭仁被召回长安,担任中书令,兼吏部尚书,仍遥领凉州军务。在凉州任上,他备御吐谷浑、突厥,通过完善行政及军事区划、置军、平叛,彻底削弱了西部地方势力,向西扩展军事影响力,并在河西诸民族的支持下,招抚西域近三十国。

——摘编自李锦绣《杨恭仁与唐初的西域经略》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杨恭仁经略西北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杨恭仁经略西北取得成就的原因。
2024-03-0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9 . “大一统”观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91年,康熙帝宣布停止修筑沿用了2000年的长城,长城内外即成“一体”,即成“一家”。1703年,清朝选择塞外之地创建避暑山庄,每年盛夏之际来此,接见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历经康雍乾等朝纂修的《大清一统志》,备载天下山川、郡邑、政事、风俗,旨在构建国家广阔的疆域一统观,从而在观念上来代替“华夷之辨”。

——摘编自李治亭《论清代“大一统”与避暑山庄》等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近代中国国家转型之路与中国传统大一统思想在历史的进程中形成了内在的逻辑统一。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施行的不同的方针政策,都是为了在维护中国这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内在统一的基础之上,凝聚整个中华民族的力量,从而推动整个国家的转型。

——摘编自王健睿《传统“大一统”思想与近代中国国家转型的内在逻辑统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大一统”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凝聚整个中华民族的力量”。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平型关战役胜利之后,聂荣臻率领的第一一五师一部留驻五台山地区,并着手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1937117日,以阜平、五台(县)为中心的晋察冀军区成立,这是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具有敌后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同年年底,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共辖70余县,拥有居民1200万,武装力量约10万人。19411942年,为克服根据地的严重困难,晋察冀边区建立“三三制”政权,实行精兵简政、减租减息,发展生产。同时,采取“敌进我进”“向敌后之敌后伸展”“把敌人挤出去”等军事斗争方针,站稳了脚跟。19455月,晋察冀根据地军民对日、伪军发起大规模夏季攻势,消灭日、伪军2万余人,扩大了解放区,将敌人压缩到铁路沿线及主要城市。同年8月,晋察冀军区在广大群众的支援下,展开了大反攻,使晋察冀根据地与晋绥、晋冀鲁豫、山东根据地和东北解放区连成一片。

——摘编自王菲菲《“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记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得以创建和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成功创建的意义。
2024-02-2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