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指出:“从国际关系的理论和战后的实践来看,雅尔塔体系是近代以来最能经受实践考验的一个国际体系。”这是由于雅尔塔体系(     
① 抑制强权政治,维护了世界公平和公正   ②确立民族自决原则,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
③提倡和平合作,建立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④确定大国一致原则,完善了集体安全体制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4-04-27更新 | 37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925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联合工、农、学三界,组织开展纪念“五一”节活动。群众沿途高呼“工作八小时”“劳工神圣”“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声势之盛,前所未有。中国共产党此举(     
①有利于推动中国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            ②配合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③促进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提出          ④巩固和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4-04-09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3 .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的侵华行为,国联派出英国人李顿为首的调查团来华调查中日冲突。调查团秉承国联原则,确认日本的侵略行为,但又不予制裁,主张将东北地区非军事化,实行国际共管,这一主张遭到日方反对并拒绝执行。据此可知国联(     
A.开启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探索
B.大国一致原则导致其效能有限
C.难以履行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国际责任
D.有效协调了英、日两国在亚太地区的矛盾
2024-04-09更新 | 29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耶律仁先为辽朝名臣,曾任辽朝南、北院枢密使职位。1983年,耶律仁先墓在辽宁出土。其墓志铭由契丹小字和汉字两种文字书写,墓志记载了耶律仁先曾与辽南、北院大臣同心协力,平定了西北草原部落叛乱。墓志还记载了仁先和四个弟弟的名字是按仁、义、礼、智、信命名。对以上理解正确的是(     
①该墓志可以作为研究辽史的文献史料            ②辽朝制度建设灵活务实
③辽朝实现对北方诸部落的统一和管辖            ④辽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24-04-08更新 | 25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创作于1937年11月的陕北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在根据地广为传唱。其部分歌词如下:“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靠我们来担承。同学们,努力学习……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把日寇驱逐于国土之东,向着新社会前进,我们是抗日者的先锋。”此校歌(     
A.创作于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B.利于激发民众救国抗战的革命热情
C.表明中华民族抗战得到世界支持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024-04-02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6 . 洋务运动的史学研究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8年的30年间,中国史学研究者对于洋务运动的主流评价基本为: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动。它是反动的、卖国的、以军事为中心的运动,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材料二   1979年以来,对于洋务运动的研究出现前所未有的新论争、新成果。一些学者立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对洋务运动作出了基本肯定的评价。指出它“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在中国近代史当时的现代化问题上迈出了第一步”。随着论争和研究的深入,目前学者们初步达成共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既存在反动与消极的一面,又存在进步与积极的一面,我们在评价它时,应同时兼顾,不可偏废,既不应全面否定,也不宜全面肯定。

——摘编自李时岳《洋务运动研究四十年》姜铎《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史学界对洋务运动的认识。
2024-03-30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7 . 明代文学人口

文学人口由三部分组成。即文学创作者、传播者和阅读者。明代文学人口数量比唐宋有了极大增加。据统计,如果加上地方社学、里学的生员数。明代后期曾接受过一定教育的市民不下100万人。据学者估计,明人有诗文作品存世者至少有20000人。《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共收明代著述18621种。另有学者统计。现存明文集有2000多种,几乎是唐、宋、辽、金、元诸代总和的2倍。明代形成苏州、杭州和建阳三个全国最大的刻书中心。官刻、坊刻、家刻使得大量雅、俗文学作品得以生产和保存。据《全明分省分县刻书考》载明代刻书者有4670人,这一数字并不包含书业中粗识文字的手工业者:据《明会典》载,嘉靖十年仅一司礼监刻书工匠即超千人。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西厢曲》《水浒传》等消费人口庞大。清人钱大昕论及当时盛况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也,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致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全国以售书为业的书商数量也相当可观。

——摘编自李玉宝《明代文学人口的壮大与书业生产的繁盛》


(1)依据材料,概括明代文学人口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明代文学人口发展的原因。
2024-03-30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8 . 《论语》 —— 人类文明的瑰宝

材料一   汉唐时期,有记载的研究《论语》专著约百部。而两宋时期有250余部。《论语》是北宋文人必读经典之一。深受重视。他们虔心研治儒学,成就了北宋《论语》注疏的辉煌局面。两宋对于《论语》的注解。不再局限于此前的章句、训诂、名物等。而   开始注重对其义理的阐发与分析。都体现出诠释义理的深度。代表作有程颐《论语解》、朱熹《论语集注》及陆九渊《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等。《论语》学的发展蔚为壮观。

——摘编自刘亚楠《“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流传研究》

材料二   4世纪后期。《论语》传入日本。7世纪。日本最早的宪法中多条目直接出自 于《论语》。大化改新时的教育机构中《论语》被定为必修书目。《万叶集》《源氏物语》 等作品均引用了《论语》的话语。9世纪。祭拜孔子与孔庙合法化,宫廷首开“论语讲   筵”。18世纪,朱子学在日本取得官学独尊地位。政府和民间初等教育都以《论语》为教   材。近代日本企业家利用儒家伦理。为其追求利润找到合理的理论依据。从17世纪开始   《论语》等中国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儒家不依靠宗教力量、以伦理道德支撑社会发展   的思想体系,成为欧洲思想家们学习的对象。其中伏尔泰尤其引人瞩目,他认为中国“在   伦理道德和治国理政方面,堪称首屈一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对《论语》译介 与研究兴盛,译本越来越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全球治理的基本原则之一。《论语》也在当时成为世界第二大畅销出版物。

——摘编自馆冈邦雄《<论语>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朝《论语》研究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2)依据材料二,简述《论语》对外传播的影响。
9 . 16世纪,西班牙计划开凿巴拿马运河未果。1881年,法国开始进行运河的修建,后因财政困难而停顿。1903年,美国获得了运河的开凿和管理权,开凿后的运河长期被美国控制。巴拿马人民不断进行夺回运河管理权的斗争,终于在1999年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巴拿马运河的发展历程见证了 (     
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确立            ②欧美殖民国家之间的争夺
③美洲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成就            ④世界殖民体系的逐步瓦解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4-03-29更新 | 23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10 . 下表为英国、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发展概况。由此可知,这两个公司(     
英国东印度公司1600年创建,共125个持股人,英格兰女王授予其皇家特许状,给予其对中国、印度等国的垄断贸易权。将英国毛纺织品输入上述地区,将陶瓷、茶叶等商品运往欧洲,赚取利润
荷兰东印度公司1602年由荷兰政府参与赞助,大商人集股成立。公司从政府获得特权,长期垄断欧亚香料和胡椒贸易,从中获利
①都是政府与商业资本结成的联盟       ② 都体现商业经营方式的变革
③都实践了自由竞争的经济学理论       ④ 都加速了本国资本原始积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