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较难(0.4) |
1 . 目前我国已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的全部工业门类我国都有。这足以说明我国已经(     
A.成为一个工业生产强国B.形成较为合理的工业产业结构
C.成为一个工业生产大国D.建成比较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
2024-05-27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7世纪,英国人为学习外国语言,观察外国的文化、礼仪和社会,纷纷涌向海外,前往欧洲大陆学习、游历。海外旅行逐渐成为深受英国绅士欢迎的一种教育实践,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大旅行”则发展成为该实践的典型形式。18世纪中期,托玛斯·纽金特在编著《大旅行》一书时,称赞旅行是“一种明显旨在以知识丰富头脑、订正判断、去除教育偏见……成就完美绅士的习俗”。事实上,在18世纪,“大旅行”得到强调的一个好处就在于,游历让年轻绅士在比较中认识到本国的优越性,从而最终让他们更加依恋自己的祖国。

——付有强《近代初期英国人对教育旅行的论争》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时,英国进入到了大众旅游的新时代。18417月,英国旅行家托马斯·库克组织了各类游客500多人,从莱斯特包租火车,来到35公里外的拉夫堡观光。在连续组织类似活动的基础上,他成立了世界上首家商业性质的旅行社,现代旅游组织形式由此诞生。库克还于1845年首次编写了旅行指南,介绍旅行中应观赏的景物。在某种意义上,英国近代大众旅游的发端或以乡村为起点,或与乡村有关联。海滨休假最初以海岸渔村为基地,库克组团旅游的目的地拉夫堡就是个乡村小镇。

——刘丹青《英国:乡村旅游业的先行者》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英国人旅游出现的变化。
(2)16-19世纪英国旅游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任选其中的两个阶段,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内容概述其历史背景。
2024-05-10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45年8月15日,杜鲁门的《一号通令》要求日本天皇命令中国战区的日本海陆空将领(除满洲外)都向蒋介石投降。根据既定方针,美国大力帮助蒋介石运兵到华北、华东,美国军队在天津、青岛等地登陆,10月下旬起开始助蒋向东北运兵。美国这些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A.主导战后国际格局B.敦促日本投降C.扩大在中国影响力D.支援东方战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明治时代,日本在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大力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同时,广为延聘外国各行各业专家;随着本国人才的培育成长,逐步减少以致停止了这种人才引进。派遣留学生出国,也很注意实用实惠,摈弃了盲目性。这些举措旨在促进日本(     
A.“殖产兴业”B.加强中央集权C.“文明开化”D.成为军事强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34年10月,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中央红军从江西于都出发,犹如一条红色铁流,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25000里,直到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由此可知,红军长征最大的精神力量是(     
A.人民群众的患难与共B.紧密团结的精神
C.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D.实事求是的精神
2024-04-29更新 | 300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梁启超认为中国重私德轻公德的传统对国家和国民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20世纪初,他在《论公德》一文中指出:“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二者皆人生所不可缺之具也。……国家之所以为国,赖此(公)德焉以成立者也。”梁启超对公德的倡扬和呼吁有利于(     
A.维新变法思想的形成B.传统道德思想向现代转换
C.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民主科学精神的广泛传播
2024-04-04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
7 . 明朝政府于1558年解禁了山东半岛至辽东半岛的海上航路;1567年松弛海禁,允许漳州府月港的民间海外贸易;1570年以降,在北部和东北地区的大同、张家口、开原、抚顺等地相继开放“互市”,最终形成内地—边境—朝鲜—日本—东南亚的庞大贸易网络。材料最有可能出自(     
A.《闭关政策的渊源》B.《论中国人性质不宜对外之故》
C.《闭关政策历史教训》D.《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问题新探》
2024-04-04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尼古拉街区位于柏林城中心的施普雷河北岸,是柏林历史最悠久的街区之一。二战中该街区遭到轰炸,除个别历史建筑外,其他建筑悉数化为废墟。

1970年代,东德当局对尼古拉街区的历史建筑进行“保存和重建”。最终,该街区被设计成为一个步行休闲区,以现代风格和手段表达传统德国旧城的风貌,使这一在战争中变成废墟的街区在柏林市民及游客心目中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成为德国众多战后重建方案中的一朵奇葩。

——丘博文张慧《拆除还是改造?欧洲历史城区保护的启示》

材料二   晚清时期,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逐渐成为北方开放的前沿和洋务运动的基地,由此造就了“中西合璧”的独特城市风貌。《辛丑条约》签订后,海河两岸共开辟了八国租界,各租界当局竞相大肆建设具有本国风格的建筑。此外,清廷的皇亲国戚、遗老遗少,北洋政府时期的总统、总长、督军,还有一些巨商富贾、名流红角,他们都把天津视为建立“小公馆”和别墅的理想地点。天津成为“世界建筑博物馆”。

2002年,天津对意大利风情街启动保护性开发,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街区内历史建筑全面整修。同时,发挥这一历史文化街区的社会价值和经济功能,将其作为城市风情旅游的重点项目精心规划;2005年,天津颁布了《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2013年起,将五大道等6个历史风貌建筑较为集中、历史文化遗存丰富的区域确认为首批风貌建筑保护区。

——刘茜陈建强《天津:唤醒历史文化街区的生命活力》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列举柏林尼古拉街区所见证的历史,概括该街区重建的经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内容,说明天津成为“世界建筑博物馆”的历史原因,归纳天津街区改造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东汉前期,许慎在编撰《说文解字》时,征引全国各地的政区地名资料,用以分析字形、考辨字义。其中提及次数较多的郡、国如图所示。这反映了该时期(       

A.行政制度的重大调整B.豪强势力的地方割据
C.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D.经济发展的南北差异
2023-11-28更新 | 2439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10 . 汉高祖在位时,做鸠杖赠送给高龄老人;汉宣帝在位时,建立了高年授王杖的制度,规定凡是80岁以上的老人由政府授以王杖,特享一定的政治、经济待遇。

上图是甘肃武威汉墓出土的鸠杖。《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和“久”同音,有久久长寿的寓意。

A.礼法结合进行基层治理B.大力推行察举制度
C.政府实行高年优抚政策D.社会救济体系完善
2023-05-14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