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对于“何为幸福”这一问题,通过对1979—2021年《人民日报》上的新闻文本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自我实现”的重要性呈上升趋势,以“家国情怀”为中心的传统幸福理念也逐渐得到巩固,“物质满足”幸福观维度整体式微,“自然和谐”幸福观维度的地位迎来了社会的重视。这表明(       
A.经济发展丰富了幸福观的内涵B.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改革开放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D.人们的消费结构日趋合理
2024-05-2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高三下学期5月份大联考历史试卷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叶企孙于1918年赴美留学,19206月获理学学士学位,后入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精确测定普朗克常数h值,这一数据在国际上沿用十多年,他是我国第一个为国争光的物理学者。1926年清华物理系成立,叶企孙任系主任;1929年清华理学院成立,叶企孙任院长。他长期主持清华庚款公费留学生招考工作。根据国家需要和科技发展远景,设定留学专业,每每选派一人,就为国家创建一门新兴学科,填补国内学科空白。抗战爆发后,他不顾生命危险,在天津参与制造炸药,筹集资金,借用清华公款万余元购买药品、军需物资、通信器材及输送平津科技人才等去冀中根据地支援抗战,多次成功炸毁敌方火车。北平解放前夕,叶企孙拒绝了有关方面邀他南下的请求,毅然留下迎接解放。叶企孙培养了一大批科技精英,其中院士有60多位,包括李政道、杨振宁等。

——摘编自《叶企孙文存》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叶企孙的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叶企孙身上所体现出的时代精神。
2024-03-27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五)历史试题
3 . 图中分别为1950年和1970年世界部分国家(或地区)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比例图。对图中数据解读合理的是(     

A.经济区域集团化成为时代的潮流B.冷战削弱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C.苏联模式长期制约苏联经济发展D.欧洲一体化冲击了世界经济格局
4 . 下表所示,宋明两朝部分非农业税岁入总量及全国税关数量。导致其差别的主要原因在于(     

数据项目


时间
商税(万贯)国家专卖(万贯)税关(个)
酒税茶税盐税
宋天禧年间(1017—1021)55010173303402200
明宣德年间(1426—1435)325512511

A.营商环境B.消费结构C.经济思想D.中外交流
2023-01-07更新 | 153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高中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河北邯郸·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所示为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公布的部分统计数据。这组数据可用于说明(     
年份国际小麦价格(美元/吨)国际玉米价格(美元/吨)世界缺粮国家和地区(个)
199620015026
19981008043
注:1996年和1997年,世界谷物产量连续两年创造历史最高纪录。
A.南北国家的发展差距B.全球人口分布的不平衡
C.世界粮食危机的加剧D.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意义
2022-12-12更新 | 321次组卷 | 11卷引用:专题12世界现代史(选择题)-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项汇编(统编版)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如表为中国经济统计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指标1950年1960年1970年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2015年
人均GNI(2011年美元)17236947271915163680943013400
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02.03.25.336.437.859.910.23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岁)41.044.061.765.768.671.473.576.34
基尼系数0.558
(1953年)
0.305
(1964年)
0.2790.3200.3700.4160.4810.462
农村贫困发生率(%)96.273.549.817.25.7
中国HDI(人类发展指数)0.1500.2480.3420.4230.5010.5910.6990.738
世界HDI0.5590.5970.6410.6970.711
(2014年)
中国人类发展指数水平极低人类发展水平极低人类发展水平极低人类发展水平低人类发展水平低人类发展水平中等人类发展水平中等人类发展水平高人类发展水平
A.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先富时代”“极贫时代”和“共富时代”三个阶段
B.在“先富阶段”我们由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转变成全球化的规则制定者
C.“共富阶段”是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增长幅度最大的阶段
D.中国取得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是具有后发优势
2023-05-12更新 | 7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等高校招生考试·临考押题密卷历史(B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美国主导下的全球化以世界银行(W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关贸总协定作为协调和管控成员国货币政策、发展资金和贸易分歧的重要平台。冷战终结后,东西方两个相对独立的经济板块逐渐融合统一,以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推动了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高度互嵌、深度融合。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也为全球化注入了新的发展理念和增长动力。当然,经济全球化运转的基础制度架构仍旧以美国在二战结束后主导缔造的基本盘为依托,以WTO为核心的全球经贸治理体制正处于改革争论之中。

——摘编自苏冠英《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调整与应对》

材料三


——数据来源: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世界银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给此地图命名,并概述形成这一格局的主要原因。
(2)参考材料一二三,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相关史实,围绕经济全球化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4-08更新 | 203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46年,金帐汗国的蒙古军队攻打克里米亚半岛的加法城。军中黑死病很快传到城内,大量市民死亡。幸存者纷纷外逃,疫情逐渐从商业中心意大利传向了整个欧洲大陆,进而让瘟疫大规模席卷英国。欧洲人口至少因此减少了三分之一,英国总人口的死亡率在30%~45%之间。为此,英国政府通过了专门的卫生立法,命令在大街上架起熊熊大火来净化空气并要求保持街道的清洁。1349年夏,英国政府颁布《劳工法令》,限制劳工外流和教徒朝圣,禁止大规模的集会。英国政府和教会合作,规定黑死病尸体必须掩埋,同时限制人群出入黑死病疫区。为保障民众对土地的占有权,使幸存者有田可耕,政府下令减免赋税。直到1440年黑死病才开始消退。

——摘编自刘黎:《中世纪英国政府对黑死病的反应及应对措施》

材料二   1910年10月~1911年4月,中国东北发生了严重的鼠疫。鼠疫发生后,北京成立了京师防疫局,奉天省成立了奉天防疫总局和省城防疫事务所,下设医务部、埋葬部、检诊部、隔离部、消毒部等部门,省内各厅、县署相继设立各种临时防疫机构630余处。清陆军部制定了《陆军部暂行防疫简明要则十条》,与防疫总局的《东西各种防疫成法》同时印发给下属各部门执行。奉天省又制定《奉天防疫事务处订定临时防疫规则》和《百斯笃预防及消毒法》。东三省总督锡良电饬各州县每天将鼠疫详情数据及时上报,清政府暂停了来往关内外的交通并在山海关设置检查所对南下人员留住5日。因疫死众多来不及掩埋,东北当局要求将尸体火化并对各处严格消毒、奖励捕鼠并对防疫不力的官员进行撤职。辽阳绅商自发组织防疫所,所需经费自行解决,办事员也不领薪水;长春的商家为防疫积极募捐,约四百余家共捐洋两千元。

《盛京时报》《大公报》《申报》等著名报刊开辟专栏或连续刊载鼠疫内容,普及预防鼠疫的相关知识。

1911年4月3日,“万国鼠疫研究会”在清政府的倡导下在沈阳召开,大量受聘于清政府参与防疫的外国医生参与。

——摘编自焦润明:《1910-1911年的东北大鼠疫及朝野应对措施》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欧洲黑死病传播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大规模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清政府的鼠疫防治措施,并说明这次鼠疫防治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魏之际,天下纷争,时任辽东太守的公孙度整顿风气,打击豪强,实力迅速提升,“东伐高句骊,西击乌丸,威行海外”,曹魏名臣刘晔指出“(辽东)水则由海,陆则阻山,故胡夷绝远难制”。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公孙度更是越海收东莱诸县,自立为辽东侯。曹操平定北方后,东部鲜卑开始大量进入辽河以西地区,并不断向东迁徙,成为这里的主要居民,据《三国志·魏书》记载:“正始五年(公元244年)九月,鲜卑内附,置辽东属国,立昌黎县以居之”。

——摘编自张天放《汉末至东晋初期人口迁徙对辽东地区的影响》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总的来看,汉末的人口流向是由青州(今山东东北)、徐州(今山东南部、江苏北部)向幽州(河北北部及辽宁西部)迁移;由山东半岛渡海向辽东迁移。今天的辽宁等地是当时主要的人口迁移区域。学者对比两汉辽东户数,统计出其增长率为14.625%。对照全国户口负增长的形势,这一数字相当可观。迁入人口多来自周边的幽、冀二州和渤海海峡对岸的山东半岛,幽冀民众大多由“卢龙塞”和“傍海道”进入辽东,而山东半岛居民则大多“浮海”至辽东,其中不乏时之名士:如东莱人太史慈,北海朱虚人邴原、管宁,乐安盖人国渊,平原人王烈,等等。

——摘编自王子今《秦汉时期渤海航运与辽东浮海移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末涌向辽东的人口构成。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末辽东移民大量涌入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热点核心卷(三)历史试题(新高考Ⅱ卷)
10 . 在近代的内陆城市中,武汉租界之多仅次于天津。下表是汉口各时期租界变化统计(比利时租界时间较短,未计入统计)。汉口租借地的变化(       
1895年以前1895 年以后1917年1924 年
英租界地英、法、日、俄、德五个租界地英、法、日、俄四个租界地英、法、日三个租界地
A.反映了英法日独占中国的局面B.表明了沿海经济发展超过内陆
C.缘于国际形势与国内政治影响D.体现了中国逐渐摆脱列强控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