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0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在非洲进行殖民统治时,故意夸大当地人的文化差异,人为地将当地人划分为不同“部落”。这导致一些殖民地属民认为自己所属的“部落”与其他“部落”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冲突。据此,英国的统治政策(     
A.埋下了非洲矛盾冲突的隐患B.破坏了非洲共同的文化信仰
C.中断了非洲国家联合的进程D.激发了非洲民族独立的高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72年,在华英国人提出在上海外滩筑堤并建造外滩公园。时人便将外滩公园释以“公家花园”四字,并提议向社会募捐筹修建之资,而非向西方借贷,以免花园落成后“将禁华人入内游玩,以示结清严密之关防”。然而公园落成后,华人仍不免受到排斥。《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被迫进一步向西方列强开放,全国各地外国商人开始提请建造“公众花园”。清朝末年,清廷派出考察团对西方各国社会进行实地体验考察后,发现城市中均大量建有公园等公共设施,于是将公园等公共场所的建设视为西方列国强盛的原因之一。受此启发,各省督抚纷纷开始重视创办公园,并寄希望于公园的建设能够“开各人智识”。社会舆论也将公园视为强盛国家必不可少的公共场所。1917年,有文章指出,中央公园开放之后,一年四季,不仅“春秋佳日,士女如云”,即便“日暮天寒”,园中仍旧游人“往来如织”。公园如此受到市民的喜爱,可见此处“必有于心理上受无穷之感化,于身理上受无形之利益,而不自知者。”

——摘编自胡蝶《从清末民初公园论看近代中国“公共”意识的建立(18701920)》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公园发展呈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公园发展的意义。
3 . 有学者认为,古代埃及与两河流域文明的空间距离不过几百公里,彼此也一直保持密切联系,但却出现了大于印加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之间的差别。这一观点强调(     
A.农耕生活决定文明差异B.相互借鉴推动文明进步
C.自然环境塑造文明形态D.人类活动影响文明取向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新启蒙运动,是一场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追求“民族自觉和自信”的思想文化运动。它是顺应着“中国团结救亡,民族解放,争取自由,民主政治”的时代需要而发生的。当时国民党实行文化专制,日本在东北推行“奴化”教育,思想文化界的焦点已经从五四时期的国家意识逐步转向民族意识。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传播,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中国共产党努力建构以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主体文化。马克思主义者逐渐由五四时期的“世界性”转向了“民族性”,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口号,“中国化”最主要是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依据中国的特点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民族的特殊形式之下表现出来”,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毛泽东在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主张,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奠定了传统文化现代化的理论和现实基础。中国共产党以此为指导思想成功地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摘编自张江芬《论新启蒙运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1)根据材料,概括新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
今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考前保温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五胡”,通常是指十六国时期入主中原并建立政权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个北方少数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在叙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时,提出了“五胡入华”推动了中华民族大交融的观点,对这一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大量历史事实对长期以来流传的“五胡乱华”的传统观念作出了调整,弘扬了基于共同体意识之上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摘编自彭丰文《“五胡入华”是华夷各族共同的历史选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五胡入华”这一史学观点加以评述。
今日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考前保温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6 . 1968年,美国某调查机构对2282个公民进行对越南战争看法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1%的人支持继续作战,22%的人希望终止战争。但到1971年,57%的人希望美国从越南脱身,即便要冒着共产主义最终接管越南的风险,只有22%的被调查者希望继续战争。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尼克松作出撤军决定
C.美国至上主义的重大挫折D.苏联军事力量的增强
今日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考前保温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经济全球化突出表现在国际直接投资的迅猛增长上。据联合国发布的资料,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累计总额在1989年已达1.5万亿美元;1985—1989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1%,1985—1990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大约相当于全球出口总额增长速度的2.5倍。这反映出(     
A.国际投资呈现出多元化B.世界贸易逐渐处于停滞状态
C.意识形态影响资本流向D.世界经济增长方式发生变化
今日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考前保温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开元天宝之际,均田制已彻底崩溃。继之屯田、营田等国有土地制度也衰落下来。宋代杨万里记述江西吉州一带的屯田:“屯田之为吉水病,三四百年于此矣,十余年来病之中又滋病焉!盖自唐末五代以还,吉水之屯田在一郡为加多,而其租为已重。”据此,屯田租之重,已使屯田的租种者承受不了,以至逃亡而去,屯田为之抛荒。唐代屯田到宋代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即从国有土地转化为私有土地。宋徽宗政和元年,吉州知县上疏:“诸路惟江西乃有屯田非边地,其所立租则比税苗特重,所以祖宗时许民间用为永业。如有移变,虽名立价交佃,其实便如典卖己物。”据此,吉州屯田所有权仍属于国家,但佃户们则可以将土地的佃种权“移变”买卖,土地实际上成为佃户们的永业田。宋朝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出现了“千年田换八百主”“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的局面。

——摘编自漆侠《唐宋之际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及其对文化思想领域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179363日,雅各宾派颁布法令,将国有土地分成小块出售,并在10年内付清款项,613日又将10年期限延长为20年,大批贫苦农民取得了土地。雅各宾派还通过按人口均分公社土地的法令来增加农民占地的份额。成千上万的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小块土地的主人。革命前约有400余万农业主,到1825年已增加到650余万人,小农开始在法国农业人口中占有压倒的优势,“革命巩固了小私有制”“许多普通的农民……都弄到了土地,并且又借此巩固了自己的经济地位,甚至雇农也参加分配,这样就上升到了私有者阶级的地位”。法国农民作为一个阶级长期存在,经常站在保皇主义和教权主义的一边,和进步势力作斗争,起了极为消极的作用。

——摘编自金重远《法国大革命和土地问题的解决——兼论其对法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北宋和法国小土地私有制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北宋和法国小土地私有制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对当今中国现代化的启示。
今日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考前保温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2世纪以来,西欧各国的君主们积极吸收罗马法中伸张君权的原则,并以此来制定实体法;城市参照罗马法中的民法原则,形成了城市的商业法规,逐渐排斥封建的庄园法、习惯法,间接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这反映出(     
A.封君封臣制度的巩固B.君主集权的加强
C.新兴资本主义的发展D.罗马法体系完善
今日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考前保温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10 . 19世纪,英国棉纺织厂的童工每天工作14小时以上,工资低得可怜,车间里煤气毒臭、尘埃,以及棉屑混合在一起。伍尔弗汉普顿制钉厂,“充满了危险的机器,连路都不好走”,“飞轮的咆哮声砰然震耳”,“男女童工在冲压机旁工作,他们的手指每秒都有被冲掉的危险”。这可以用来佐证(     
A.资本主义制度存在严重弊端B.科学技术成为摧残童工的根源
C.童工劳动是工业革命的产物D.工人阶级的政治权利非常有限
今日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考前保温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