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5世纪的欧洲,人们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变化:“家世和出身不再发生影响,除非和有闲及继承来的财产联系在一起”“追求充满活力的群居生活或家庭生活,乃至纷乱和冒险的生活”。该变化(     
A.摧毁了欧洲宗教神权B.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
C.催生了新的民族国家D.迎合新生产关系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服兵役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公元前107年左古,罗马通过改革使公民兵制变成了职业兵制,服役的士兵不从事生产,领国家军饷,服役期至少长达16年。兵制改革促使古罗马(     
A.城邦日益分崩离析B.军队的战斗力弱化
C.共和制向帝制转变D.公民政治地位提升
2024-05-17更新 | 15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滁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48年,英国殖民官员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大量非洲人士兵的存在,他们在军队里服役归来以后,加深了总的不安状态。这些非洲人由于和其他民族(包括欧洲人)的接触,对当时“生活条件”表示失望。这里的“生活条件”主要指(     
A.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B.落后的物质生活条件
C.动荡不安的政治局势D.欧洲国家的殖民统治
2024-05-14更新 | 11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滁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有学者研究英国剑桥郡的农业发展状况时发现,1279年一个标准佃户的地产面积是15英亩。到1636年,佃户中拥有50或50英亩以上规模的比例不断上升,而且90英亩以上的佃户比例由百年前的4%上升到了25%。这说明当地(     
A.农业劳动力逐渐增加B.社会结构分化趋势加剧
C.封建庄园规模不断扩大D.圈地运动改变劳动方式
2024-05-14更新 | 19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滁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5 . 1955年4月,毛泽东在同英国共产党主席波立特谈话时说:“美国在广大的中间地带,从东京到伦敦建立军事基地”。他强调,美国在中间地带的行为使这些地区的人民“都是我们反对美国侵略的同盟者”。这表明毛泽东(     
A.意在建设和平的国际环境B.联合各国共产党遏制美国
C.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D.强调中间地带是冷战中心
2024-05-14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滁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6 . 以1821年各项指数为基准,1843—1850年华北地区农产品价格涨幅为15%,手工业品价格涨幅为20%,银、钱比价提高率则为34%。这一现象(     
A.造成人地矛盾加剧B.促进商品经济良性发展
C.源于民族工业推动D.导致农民阶层负担加重
2024-05-13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滁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7 . 如表是宋代国有矿场生产关系表,据此可知,宋代国有矿场(     
经营者经营方式产品分配方式从业者身份
官府劳役征发课额制或抽分制度厢兵、罪犯、役夫
招募厢兵、罪犯、役夫、民匠
私人买扑(承佃)民匠
A.深受产品消费市场影响B.经营理念趋向灵活多元
C.出现了全新的生产关系D.仍居于矿冶业主导地位
2024-05-13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滁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如表为距今5000至4000年间华夏史前文化出现的几种不同模式。据如表可知(     
种类考古发现特点发展结果
红山文化古国墓葬中占主流地位的是与宗教祭祀相关的玉器。以神权为主的神权国家。自行萎缩或者被别的文化取代、融合或同化。
良渚文化古国墓葬中既有与宗教祭祀活动有关的玉器,也有具有军权、王权象征的玉石器。神权、军权、王权相结合的以神权为主的神权国家。自行萎缩或者被别的文化取代、融合或同化。
仰韶文化古国墓葬未见与祭祀有关的遗迹,多为陶质器皿。军权、王权相结合的王权国家。承续发展,成为中华文明史的主干。
A.神权国家是早期文明的必然选择B.华夏史前文化发展殊途同归
C.权力配置差异导致文明前途不同D.北方地区成为华夏文明中心
2024-05-13更新 | 14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滁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2年到1906年梁启超在流亡日本期间写了《新民说》。在书中梁启超认为一个人应该公德和私德兼备,传统的儒家伦理主要是在私德上着力,导致国民缺乏公德,而公德是国家所赖以成立的根本因素。梁启超特别反对中国传统所提倡的宽柔以教、以德报怨的妥协主义,这将会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1919年梁启超在游历欧洲的时候写下了《欧游心影录》。在文中他认为由科学所带来的物质进步并没有给人带来预想中的幸福,反而导致了精神的迷茫。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文化上就是要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存有敬意,并融合中西方文明,建立一个世界主义的国家。梁启超他还认为竞争和强者的权利会导致社会的不公,要用互助主义来补救,中国古代就有丰富的互助精神。

——摘编自干春松《梁启超儒学观的转变—从<新民说>到<欧游心影录>》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儒学的现代转化上取得新的进展。从80年代起,海外现代新儒学的学术成果被陆续介绍到大陆,助推了大陆的“儒学”热。学术界开始重新正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在传统文化寻找现代化的思想资源。新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为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民族复兴必然带来文化的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的儒学现代化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摘编自郭瑞《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中的儒学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新民说》和《欧游心影录》中梁启超对儒学认识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儒学发展的特点及启示。
10 . 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要求文艺工作者“必须大胆地表现生活的矛盾和冲突,必须善于使用批评的武器”。此后文艺工作者不仅可以批评个别官员,而且“也可以批判根深蒂固的社会弊病了”。这表明(     
A.美苏冷战激化社会矛盾B.斯大林个人崇拜被打破
C.苏共意图加强党的建设D.苏联文化建设走向繁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