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1 . 如图是1884年德国漫画家舒尔茨的作品《南大洋是未来的地中海》。画面中的俾斯麦将长烟斗指向已被法国抱住的非洲,俄国正从亚洲中部钻出,日本则紧紧盯着东亚,德国只在非洲西南角插了一面旗。可知(       

A.列强对世界的争夺加剧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C.亚非民族独立运动高涨D.德国意在阻止列强瓜分世界
2024-06-06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统测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的铸钱量比唐代大为增加,可是因为商业发达,流通量大增,货币仍感不足,于是又在一些地区发行铁币。铁币价轻体重,每千文重达25斤,携带十分不便。四川大商人就联合发行一种纸币,称作交子,也是在一地交钱后到另一地取钱。不久交子改由政府发行,并设立了机构管理,交子遂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流通纸币。南宋时又在湖广地区发行会子,与交子共同使用。最初交子、会子发行量有所控制,币值稳定而有信用,可以随时兑换成铜币,所以起了很好的作用。但后来政府因财政困难,大量发行纸币以弥补亏空,于是纸币严重贬值,导致南宋经济混乱,加速了它的灭亡。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统观元代币制,经过三次改革,却始终在于推行纸币制度。除少数边陲如云南尚使用实物货币及贝币外,全国通行,基本上达到全国的货币统一。元朝最初发行纸钞的二十余年间,尚能维持其相对稳定,此后由于巨额的军队供养,宫廷开支和军功评赐等,致国家全年的财政收入半年用尽,这就不能不乞救于纸钞的发行。同时连年征战,经济停滞,纸币的通货膨胀,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必然现象而已。

——摘编自石毓符《中国货币金融史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交子出现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纸币发行流通的影响。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元朝纸币发行流通的不同特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安徽,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文化厚重,自古以来就是哺育华夏儿女的一方沃土,对中华文明产生深远的影响。崇文化、重精神、勇担当、敢作为的江淮儿女们用自己的品行,铸就了特定的安徽精神。下表为部分安徽历史上杰出人物及事迹。

安徽历史名人表

人物事迹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约公元前470年)安徽涡阳县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包拯(999年—1062年)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包拯执法严峻,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令行禁止,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
李鸿章(1823年—1901年)庐州府合肥县磨店乡(今属合肥市)人,晚清时期政治家,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陈独秀(1879年—1942年)安徽怀宁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早期主要领导人。
邓稼先(1924年—1986年)安徽怀宁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为中国“两弹一星”工程做出杰出贡献。

——整理自《安徽历史》(2013年6月)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史知识,用具体史实阐释安徽精神的内涵。(要求:史实准确,表述清晰,史论结合)
2024-05-3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4 . “中亚”一般指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个内陆国家构成的地理空间,大致位于中国新疆与东欧、西亚之间。请阅读材料,并完成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以来,中亚地区面临重重挑战。这不仅表现在其于国际贸易中的地位逐渐边缘化,也表现在各政治体组织松散,民众多依附于部落或土地,因此,随着19世纪尤其是20世纪初沙俄军队以及上百万俄罗斯移民的到来,中亚地区同样迎来“千年未有之变局”:游牧生活转为定居或半定居,以血缘为基础的传统权威逐渐瓦解,依附于沙俄的群体成为新的权力中心。

——摘编自丁笃本《中亚通史》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亚五国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五国主体民族均存在跨境居住的情形,需要解决大量俄裔人口及俄语的政治地位,而乌、吉、塔三国则长期受扰于恐怖主义问题,美国又借反恐旗号输出意识形态并策划“郁金香革命”等“颜色革命”,且费尔干纳盆地领土划分、里海油气资源分配、跨境水资源分配等在中亚五国独立后由“不是问题”而成为“问题”,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高度依赖能源和矿产出口等问题层层纽结,中亚五国步步维艰。幸运的是,中国为中亚走出泥潭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摘编自许涛《当前中亚地区安全面临的新挑战》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亚地区面临重重挑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 90年代以来中亚地区面临哪些“新的挑战”?并指出中国为中亚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机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据西周晚期的《柞钟》铭文记载,柞接受了周王“司五邑甸人事”册命,铭文中的致谢对象,却只有自己的上级“仲大师”,这与早期铜器颂扬的文词惯例不合。这种“受职公堂谢恩私门”的情形是(       
A.王朝君臣关系变异的写照B.礼乐制度瓦解的结果
C.贵族政治初现端倪的例证D.青铜铸造进步的体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在维新变法期间,梁启超将报纸看作是招揽人才与开阔国人视野的一种手段,而1902年他在《新民丛报》的办刊思想上新增“监督政府、倡导国民”的功能。可见其办刊宗旨突出了(       
A.学习西学B.传播文化C.开启民智D.改革政体
2024-05-2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统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776年,亚当·斯密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出版。《国富论》认为,分工是经济第一原理,人类可以通过劳动分工、自由贸易、企业家精神、创造力和想象力,来制造无穷无尽的财富。该著作(       
A.体现资产阶级的诉求B.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源于动力技术的革新D.符合当时西方各国的需求
论述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后到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已经走过180多年,过程曲折,成果辉煌。

时期

概况

18401921

中华民族因面临亡国灭种危机而开始探索学习西方,经历了从旧式农民起义到地主阶级改良,再到资产阶级改良,最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但这些努力最终都失败了。

19211949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为中国式现代化扫除障碍、形成根本性的社会条件。

19491978

这时期为中国式现代化确立了根本政治前提,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宝贵的经验教训。

1978—至今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创造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两大奇迹,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武力《论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时期,围绕“现代化”主题,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自拟论题,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5-1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统测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于2005103日至21日在巴黎举行第三十三届会议,确认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一项基本特性,认识到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对其加以珍爱和维护。

——摘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

材料二   “文化例外”与“文化多样性”概念形成的重大事件

时间

事件

1993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有关去除视听服务产品的所谓“文化例外”之争。

1994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加拿大在其中增加了文化例外的条款。

1997

在“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框架下起草的“多边贸易协定”草案遭到大量支持文化例外的非政府组织与国家的抵制,最终不了了之。协议于1998年作废。

1997

对抗“多边贸易协定”的“法国文化多样性联合会”成立。

1997

加拿大采取保护与促进加拿大期刊产业的措施受到WTO的惩罚。

1999

“加拿大文化多样性联合会”成立。

2001

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宣言》。

2003

建立有关文化多样性法律手段的谈判开始启动。

2005

通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

——摘编自路竞祎《WTOUNESCO框架下文化贸易自由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冲突与协调》

材料三   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我国世界遗产保护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23年,我国已有57处世界遗产,世界数量遗产居世界第一。据《文化遗产蓝皮书: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报告(20212022)》指出,在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下,国家以及多个相关行业的“十四五”专项规划向世界文化遗产倾斜,机构与能力建设得到加强,新颁布52项与遗产保护管理相关的规章和制度,遗产保护经费总额回升,培训人员数量较上年增长近四成,各类学术研究成果数量显著增长。如今,中国不仅努力保护好自己国家的遗产,而且也开始走出国门,与世界各国联合考古。目前,与17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的33个联合考古项目,均得到当地政府与人民的高度评价。

——摘编自杭侃《守护文化遗产,推动文明互鉴》等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文化多样性”概念形成的背景。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保护世界遗产方面的举措及意义。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一项基本特性”的认识。
2024-05-1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统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1—12世纪,西欧城市内开始设置由居民选举而来并具有一定任期限制的执政官。执政官在负责地方日常行政事务外,还兼管城市治安事宜,基本不受封建领主干预。可知当时的西欧城市(       
A.市民阶层成为主导力量B.封君封臣制度走向瓦解
C.蕴含着民主和自治色彩D.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2024-05-1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统测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