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聚焦两会:倾听中国

《人民日报》两会报道8年社会热点词汇统计

年份社会热点词
1979年四个现代化建设、调整国民经济、民主法制建设
1983年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统一、经济效益
1988年深化改革、机构改革、稳定物价、民主法制建设
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发展
1998年国企改革、机构改革、科教兴国、香港回归
2003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扩大内需、西部大开发、三农问题
2008年科学发展、民生、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奥运、就业问题
2012年改革、民生、教育公平、医疗改革、收入分配、行政诉讼法修改

两会8年议题对比情况

议题1979年1983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2012年
改革与经济建设39.6%25.3%23.7%30%29.4%30.3%19.3%13.3%
就业与社会保障0.9%0.27%3.7%4.4%4.8%5.7%7.3%7.9%
医疗卫生03.5%4.8%4.0%4.8%4.5%6.3%9.0%
民主法制13.5%8.4%12.5%11.7%8.5%6.7%11.3%11.7%
围绕“改革开放以来两会关注内容的变化”,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6-0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五次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27年9月,苏联一位富农在与同村人谈话时说道:“我还有3000普特去年的粮食,但我不会卖掉它,我会等到春天价格上涨,也许还会有饥荒,那时我就可以买一台拖拉机了。我将卖掉三头猪和一些羊来交税,但我不会卖任何粮食。”这反映了当时苏联(     
A.工农业双轨并行发展将继续B.新经济政策摆脱了经济困境
C.富农屯粮是苏联饥饿的根源D.农业集体化实施具有迫切性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西式建筑在中国出现,多集中于澳门,主要由传教士和殖民商人修建。18世纪,由传教士郎世宁、王致诚设计,中国工匠精心修建的圆明园分园——长春园的欧式宫殿,是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光辉典范。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作为工业文明的体现,开始大量传入中国,给国人巨大的思想冲击,如康有为见识了香港西式建筑林立、街路整齐后,认为西人治国有方,进而摒弃了“西人为古之夷狄”的看法。20世纪上半叶、西式.建筑规模进一步扩大,如上海国际饭店高达24层。另外,资政院、教堂、医院等建筑也一改中国传统建筑.“城高池深”的特点,体现了某些近代社会的气息。

——摘编自田毅鹏《西式建筑进入中国的沧桑往事》

材料二   早在秦汉时期,西方就通过陆路交通,从中国瓷器、漆器等商品上的建筑、风景图案信息来猜想推测中国园林。16世纪末开始,来华传教士的著作中对中国园林的记录让西方全新认知了中国园林,如《张诚日记》认为中国屋宇、花园的美在于布置得宜和对自然的模仿。18世纪,传教士马国贤、王致诚分别将《避暑山庄图咏》《圆明园图咏》传到西方,让西方对中国园林的了解进入到图像时代。受中国园林艺术影响,英国率先在西方兴建了以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为特征的自然风景园。

——摘编自李晓丹《17—18世纪中西建筑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大量传入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式建筑风格东渐和中国园林艺术西传的不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历史启示。
4 . 如图为近代中国英商、华商、日商纱厂已开车的机器设备增长情况(纺机锭数)。甲、乙、丙分别对应的是(     

A.华商、日商、英商B.日本、华商、英商
C.英商、华商、日商D.华商、英商、日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秦汉时期在地方推行由官定物价标准的“平贾”制,秦朝至西汉初期平贾的制定属于县,到了西汉中后期,平贾的定价中心由县转移到了郡。这一变化说明(     
A.国家治理能力的逐步提高B.地方行政权力趋于膨胀
C.政府对物价干预日渐松弛D.抑商政策得到有效贯彻
2024-05-06更新 | 17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据《宋史·食货志》载,“琼管奏:海南收税,较船之丈尺谓之‘格纳’……贾物自泉福、两浙、湖广至者,皆金银物帛,值或至万余缗;自高、化至者,唯米包、瓦蕃、牛畜之类,值才百一。而概收以丈尺,故高、化商人不至,海南遂乏牛米。请自今用物贵贱多寡计税,官给文凭,听其具实报纳”。这表明当时(     
A.政府重视规范民间贸易B.税收方式影响百姓生计
C.不同地域经济互补性强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2024-04-27更新 | 30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五次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关于阿拉伯帝国文明地位,权威的科学史学家的评价是,纵向来看,它在人类历史上具有不可或缺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启后”理解正确的是,阿拉伯文化(     
A.促进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B.融合了古希腊罗马的人文精神
C.直接推动了西欧社会转型D.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的分水岭
2024-04-23更新 | 163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五次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口在1701~1751年间仅增长了5%,其中的20~30年代甚至出现负增长。从18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人口年增长率达到1.45%,1811~1821年间,增加到1.8%,1681~1821年,英国人口增长133%。其中,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口,1801年时915.6万,1831年达1405万。这种前所未有增长速度被称为英国“人口革命”。在此期间,英国农牧业得到发展。政府又逐步在全国推行斯品汉姆兰法,此法规定按人口和物价状况领取救济金,这使儿童实际上成为一种收入的来源,因而刺激了人口出生率增长。

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口的增长,反映了英国人口的重心由东南向西北转移。1701年,西北部人口占人口的20.3%,伦敦和南部占56.5%,到1831年,西北部占28.3%,伦敦和南部50.1%。就人口的流向看,据统计,1701年和1831年的人口,农业区,分别是194.9万、369万:工商业区,分别是195.4万、631.8万。1750年城市人口占全国的比例是1/4,1801年上升到33.8%,1851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城市人口上升到50.2%。

人口重心的转移,使原来落后但矿产资源丰富的北部和西北部地区得以开发.这样就形成了分布较广、各具特色的多个经济发展中心。如,1861年时,东南部的伦敦人口280万,仍居英国首位,其次是西北部的利物浦人口44万、曼彻斯特36万,都为棉纺织中心。

一摘编自黄光耀《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8世纪~19世纪30年代英国人口发展的基本状况,说明其成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38年3月18日墨西哥总统卡德纳斯通过电台向全世界宣布了石油国有化改革的声明,从即日起墨西哥将十七家外国石油公司收归国有,其中包括皇家壳牌、新泽西美孚、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等石油巨头的墨西哥分公司。这一举措(     
A.标志世界殖民体系在拉美的瓦解
B.加快墨西哥民族独立的步伐
C.使墨西哥摆脱对外国资本的依赖
D.推动墨西哥民族经济的发展
2024-04-19更新 | 493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五次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646年开始,日本政府把原先的氏族变为世袭贵族,选调其中那些社会等级最高的人出任比较重要的职位:同时把全国划分为66“国”,向每一“国”委派一名“国司”及其辅助官员。该举措(     
A.利于土地私有制的发展B.埋下战国割据的隐患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管理D.助推武士阶层的崛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