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91年出版的《各国的劳动》一书中,声称“严格意义上的美国经济正在消失”,并预言21世纪的经济将没有国界。其结论的依据是
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
B.美国经济迅速衰退并趋于停滞
C.两极格局的瓦解消除了各国矛盾
D.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渐不断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知识分子政策。为防止骄兵悍将的出现,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这说明
A.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B.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科技发展
C.知识分子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D.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相辅相成
2020-03-01更新 | 619次组卷 | 47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2018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朝规定入内阁大学士者既有“格心之学”,又有“济世之才”,通过经筵日讲“格君心之非”,引导皇帝的行为合乎“正道”。据此可知,明代内阁
A.地位高于其他中央机构
B.有助于规范君主执政
C.受到了陆王心学操控
D.确保中央的决策正确
2019-08-19更新 | 438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2018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86年,邓小平说:“设立许多公司,实际是官办机构,用公司的形式把放给下而的权又收了上来。机构多、人多,就找事情干,就抓住权不放,下边搞不活,企业没有积极性了。”材料旨在说明
A.经济体制改革有待深化
B.经济特区的示范作用
C.集体经营管理的必要性
D.市场经济的重要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在亚洲的两场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的战争。对这两场战争,中国人常以“抗美援朝”和“援越抗美”来称呼。与“朝战”和“越战”相比,这种提法能更准确地反映中国与这两场战争的关系以及中美两国在这两场战争中不同的对抗形式

——摘编自章百家《“抗美援朝”与“援越抗美”》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地球上没有再爆发过世界性战争,但局部战争不断发生,它造成的损失累计起来人员伤亡达到千万,财产损失数万亿美元,比世界大战毫不逊色。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争取和平的力量已经超过了战争力量,在较长时期内发生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不大。但当前国际形势中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仍然很多,尤其是局部战争此起彼伏,成为当今世界主要的战争形态。给世界和平造成了严重威胁。

——摘编自杨恕《世界局部战争12种典型类型分析》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在这两场战争中对抗形式的差异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结束后“局部战争”持续不断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联对中国局势的发展也非常谨慎。似乎是为了避免给人以莫斯科与中国共产党人共谋的形象,苏联继续把国民党人作为中国政府对待,当国民党人被逐出南京后,苏联大使与他们一道去广东。……和杜鲁门或艾德礼一样,他不愿意把冷战扩大到中国。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50年代苏联给中国贷款的统计(部分)单位:亿(旧卢布)

材料三 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1996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0 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摘编自《国际条约集》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对华态度谨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对华援助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俄关系发展的特点。
2017-12-0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2018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腊人文精神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材料二   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对“个人的完美化”——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马克思认为,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既是旧传统的批判者,也是新制度的设计者,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

——整理自《马克思选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人文精神出现“重人”思想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文艺复兴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政治追求方面是如何发展人文主义的?
8 . 有人士指出,美元实际上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发挥作用之前已全面介入了西欧的经济,并由此起步演变成为战后世界的霸权货币。这实际上肯定了
A.冷战对美国经济的推动
B.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
C.经济霸权比政治更重要
D.马歇尔计划在美国战略中的价值
2017-12-0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2018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熙时本有四口通商的规定,但几十年间,外国商船绝大多数开赴广州贸易,形成了固定的贸易路线和惯例。乾隆十二年(1717年),西班牙商船到福建、厦门贸易。当地官吏认为“吕宋(指西班牙)为天主教长,漳泉风俗浇漓。此等夷船终不宜使之源源而来,拟俊夷船回掉之日,善为慰遣,不使复来”。清廷的复示是:“此等贸易,原系定例准行,今若不令复来,殊非向来通商之意……慰遣之处,可以不必。”

—据《清实录》等整理


材料二 乾隆二十年(1755年),一些原在广州贸易的英国商船来到浙江宁波贸易,企图变更贸易路线,另开通商口岸。乾隆皇帝对此很犹豫,他担心外国商人在浙江活动,“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由于要考虑浙江开埠的利弊,乾隆把原任两广总督杨应据调任I}}浙总督,要他对浙江通商进行调查。中英贸易长期在广州进行,形成了一个包括行商、粤海关监督、广东地方官员吏役在内的庞大的利益集团,他们垄断了对外贸易,得利其
多,不愿使贸易转向浙江。杨应据以粤民生计和两省海防为理由,力陈浙江通商的弊害。

—戴逸《清代乾隆朝的中英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对外经济政策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浙江官员应如何争取开埠浙江?
2017-12-0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2018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1789年,英国人斯莱特逃过了英国出境监察,进入美国制造出了英国的阿克莱特纺织机;1793年,罗得岛上建起了美国第一座装有阿克莱特纺织机的工厂。由此可知
A.欧洲社会动荡不堪
B.建立民主政体十分必要
C.英国限制人口迁移
D.工业革命得以扩展
2017-12-0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2018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