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东晋士族官宦中的富裕信徒,常给予佛寺常年供养。东晋尚书令何充好佛,在他修营的佛寺里,“供给沙门以百数,糜费巨亿而不吝”,对贫苦的亲友却无所施遗。这一现象反映出东晋时期(     
A.社会阶级呈现固化趋势B.传统价值观念遭遇冲击
C.寺院经济威胁国家统治D.宗教事务由尚书省负责
2024-04-18更新 | 27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试卷(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指出,全球政治与安全形势最突出的特点是西方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力量与影响的此消彼长,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变化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新兴大国作用凸显,已走向了全球政治舞台的中央。材料意在说明(     
A.新兴大国垄断了世界话语权B.西方大国的世界主导权减弱
C.世界权力中心呈分散化趋势D.世界多极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自2000年开始,我国在提交给国际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的国家报告中将“少数民族”的英文版表述由原先的“nation”改为“ethnicminority”。正好对应了我国法学理论和实践中对于“民族”的两种解释,“中华民族”对应“nation”一词;第二种则是指族群,对应的是“ethnicgroup” 这个概念。上述改动体现了(     
A.我国深入贯彻民族平等原则B.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化的实现
C.国际法对国内法的指导作用D.我国民族问题的国际化趋势
4 . 1763年,英国激进派议员威尔克斯发表文章批评国王乔治三世力图恢复专制王权的行为,遭到国王监禁,并被国王收买的下院撤销了议员职务。此举引起社会广泛不满,支持者组织了“威尔克斯后援会”,喊出“威尔克斯和自由”的口号,到1768年,威尔克斯又重新被人们选入议会。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A.王权开始受到议会限制B.民主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C.议会改革取得显著成效D.议员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5 . 某学者认为,“中国宰相制度,代不相同,然相因而变,有其趋势,亦有其法则。……法则维何?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也。”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秦朝设监御史纠察朝廷百官B.东汉初年三公权力日益强化
C.汉武帝时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D.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制走向成熟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五世纪末,中国的江南地区,由于丝织业的发展,使得种桑养蚕也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产业,出现了“桑争稻田”的局面。由于蚕桑缺乏作为食物的功能,桑争稻田从根本上不能导致蚕桑生产取代水稻种植。种桑养蚕较之种植水稻对劳动力的需求更大,导致农村人口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人口的增加必然导致粮食不足,进而影响到蚕桑业的进一步发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曾雄生《中西农业结构及其发展问题之比较》

材料二

史料内容出处
(一)“广州凡矶围堤岸皆种荔枝、龙眼,或有弃稻田以种者。”清代笔记:屈大均《广东新语》
(二)“(泉州)为稻利薄,蔗利厚,往往有改稻田种蔗者。”明代笔记:陈懋仁《泉南杂志》
(三)“(松江)肆中收布之所,日花布纱庄。布成持以易花(棉花),或即以棉纱易,辗转相乘,储其余为一家御寒具,兼佐米盐。”清代地方志:蔡自申《金泽小志》
(四)“(盛泽镇)居民以绸绫为业。”清代笔记:沈云《盛湖杂录》
(五)“(石门镇)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清代地方志:张霖《石门县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江南地区“桑争稻田”发展困境的原因。
(2)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早期市场经济”,请运用材料二中的史料对此观点分别予以说明,并指出运用这些材料研究这一问题有何局限。
2024-05-1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常德市普通高中沅澧共同体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7 . 历史上美欧曾大力推动WTO仲裁机制的建立。近年来,美国因在某些议题领域败诉的概率逐步上升且高于发展中国家,由此不满WTO并阻挠其上诉机构改革,指责WTO相关条款中有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的特殊条款。这主要说明(     
A.WTO偏袒发展中国家的利益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WTO仲裁机制存在制度缺陷D.全球治理体系需改革
2024-03-11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练习(一)历史试题
8 . 下图为20 世纪20年代出版的杨柳青年画《喜庆大来》。该画描绘的是,年终岁末一富户公子衣锦还乡的“盛况”:他驾着福特T型硬顶轿车归至府门外,车内装满元宝,正在由三名儿童从车上搬下运送回府。由此可知,该年画(     

A.说明汽车得到广泛应用B.折射出交通的立体化趋势
C.迎合了民众的审美情趣D.体现社会生活的全盘西化
9 . 1973年在石油危机爆发之际,访问东京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对田中首相说:“不要屈服于阿拉伯国家的无理恫吓。”田中反问道:“那么,美国能给日本保证石油的稳定供应么?”基辛格答道:“眼下谁也做不到这一点。”田中说:“这样说来,日本只好作出自己的反应了。”这反映出(       
A.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B.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分化
C.美日同盟关系的破裂D.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2024-03-22更新 | 276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赋税主要包括:按土地征收的“租”和按人口征收的“赋”。田租方面,汉文帝为鼓励百姓从事农业,实行三十税一的税率,并成为西汉定制。口赋、算赋是向百姓征收的人头税,更赋是徭役的代替税。

——据漆侠《中国改革史》

材料二   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据《资治通鉴》

材料三   万历九年,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一条鞭法的赋役制度改革。一条鞭法的内容为:将赋役以及土贡方物等杂征皆合并为一项,一律征银,按人丁和田亩分摊;赋役额数以州县为单位,原有赋役额不准减少;赋役额由地方官直接征收。“赖行一条鞭法,无他科扰,民力不大绌"。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唐代以后的古代赋税制度。
2023-05-31更新 | 20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二)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