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4 道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时期,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表现为中央的财政控制力不断加强,设立了多个层级的财政管理机构和财政监督机构。尤其是清代的财税制度以高度集权为特征,户部主管中央财政,制定财税征收政策,通过“起运留存”制度调剂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地方几乎没有自己支配的财权和财力。在中央地方财政关系的处理上,清代在明代的“起运留存”制度的基础上实行“解款协款制”,协调全国财政资源,在中央地方财政收入再分配的基础上进行各地财政支出的调剂,具有早期的“财政转移支付”特征。清康熙时期,财税的存留和起运比例发生了变化,中央集权趋势继续增强,确立了“悉数解司”制度:州县不再保有存留,原来的州县存留部分全部上交给省一级布政司。州县所需经费向布政司奏请支用,事后则“奏销”。“悉数解司”与“奏销”制度的共同执行使中央集权特征变得更加明显。针对地方无甚财权从而加重对民众的剥削、加大非正式收入征收这一现象,雍正年间开始实行“火耗归公”政策,推行“官绅一体当差纳粮”,一方面将地方收入合法化,改善了地方私自加派、损害中央财政税源的行为;另一方面将火耗的征集、发放和支用权限从地方收归督抚,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摘编自张熹珂、任韵霖《财税制度与古代中国大一统的构建与巩固》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清时期财税制度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财税制度演变的影响。
2024-05-19更新 | 3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四)历史试题
2 . 商周时期,王及诸侯方国国君死后普遍实行多代集中埋葬于同一公共墓地的“集中公墓制”。春秋战国时期,以每代国君为中心的“独立陵园制”出现,秦始皇陵则完全脱离秦国芷阳陵区而自成一体。这种变化反映了(     
A.血缘政治的瓦解B.统一局面的形成C.儒家思想的影响D.君主集权的趋势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78年以后,随着乡镇企业的兴起,产生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农民工”;到90年代后,大批农民工“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甚至出现了“离土不返乡,进城又留城”的向“市民”转化的趋势。这一变化(       
A.增加了农业生产收入B.加速了城镇化的进程
C.解放了农村的劳动力D.推动了城市经济改革
2024-03-24更新 | 134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下图所示是1949~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及城镇化率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趋势体现出我国(       

A.城乡经济的差距不断缩小B.产业迁移促进了城市工业化进程
C.城市人口呈现出持续增长D.政策调整对城市发展有重要影响
2024-03-14更新 | 106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一)历史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的乡举里选是在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后乡里民众政治参与的一种形式。秦代是“选贤与能掌握国家政治权力的新时代的确立”,两汉的察举制“正是新的选举方式的制度化、法典化的结果。这种制度,使得不少的小农都拥有了被选举权,而选举权则掌握在官僚和地方豪强手中”。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中,至少入仕资格“原则上扩大到整个自由民阶层”。在汉代的社会结构中,只要具备了某种素质或满足国家要求的乡里编户民,理论上都有自由入仕的机会,并无法律的特别歧视。当然,自由入仕并不是没有限制。秦汉国家针对包括乡里民众在内的社会各阶层的仕进途径都有细密的规定。

——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乡举里选考辨》

材料二   东汉末期由控制中央开始,外戚宦官的势力也开始向帝国的州郡等地方政府延伸,派他们的亲朋好友或党附他们的人到地方去担任州郡的行政长官。这些人到了地方上,他们不关心地方,仅关心他们所属外戚或宦官集团的利益。地方政治在此类州郡长官治理下,自然不上轨道。特别是选举方面,乡举里选的理想被破坏无遗。历经数百年而摸索出来的中央与地方势力的平衡,政府与人民的沟通,竟因偶然事件而被轻易破坏。仅仅因为和帝以后皇帝的短命、嗣君幼冲,居然使宦官、外戚混扰了中央、地方的政治。追根究底,仅因帝国政体自始皇以来是所谓的皇帝体制,立于权力顶峰的皇帝,没有其他任何可以制裁他的力量。于是,控制皇帝,假藉其势的一小撮外戚、宦官的倒行逆施,终于令沉默的多数难以容忍,爆发了他们的不满。东汉的清流运动与地方自立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展开的。

——摘编自国风《乡举里选理想的破坏和地方自立趋势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乡举里选制兴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乡举里选制遭到破坏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024-02-05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一大联考(12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公元4世纪末至5世纪前期,元氏(拓跋氏)的男子多娶鲜卑各部落贵族和其他胡族贵族女子为妻;5世纪中后期,元氏多与博陵崔氏、范阳卢氏、弘农杨氏等汉人大族通婚,多娶汉女。这一变化反映出(       
A.鲜卑贵族集团的势力不断衰弱B.北方汉族士族的胡化趋势
C.北方经济的发展对婚姻的影响D.北魏政权统治基础的扩大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农牧渔业部〈关于农垦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的报告〉的通知》要求:“农场过去建设的职工家庭宿舍,可以合理作价卖给职工。今后新建职工住房,由农场统一规划,分配建房基地,职工自建或自建公助。”这反映了(     
A.农村治理实现重大变化B.城乡一体化的趋势加强
C.市场机制发挥主要作用D.对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探索
2024-02-08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五)历史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下图为清代银钱比价变化趋势图,它反映出(       

A.清朝的对外政策相对比较稳定B.银钱比价的波动缘于商业发展
C.19世纪中期清朝社会动荡剧烈D.19世纪初期清朝贸易出现入超
2023-12-0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卷(八)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轻工业和重工业占合计总产值的百分比(合计总产值=100

年份轻工业重工业备注
194973.626.4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
195264.435.6
195751.748.3
195753.146.91957年不变价格计算
196246.553.5
196550.449.6
197842.757.31970年不变价格计算
197943.156.9
198047.053.0
198151.548.5
198151.448.6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

——据《中国统计年鉴1981》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几年的数据提炼轻重工业占比的变化趋势,并予以说明。(要求:趋势明确,持论有据,说明充分,表达清晰)
2024-02-0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农商社会”说从产业结构的变动(即“物”的角度)观察经济结构的变动;“富民社会”说以阶层构成的变动(即“人”的角度)考察社会结构的动态变化。两者均力求发现历史过程背后隐性的长期演化趋势。


——摘编自柳平生《“农商社会”说与“富民社会”说:解读、比较与启示》


根据材料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3-08-30更新 | 29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全国卷高考历史押题卷(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