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下表为《经济全球化大事年表(部分)》。下列选项中,对该表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大事年表
1947年关贸总协定建立
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
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992年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1995年世贸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1999年欧元正式问世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A.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形式多样B.世贸组织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必然归宿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事件D.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
2018-06-01更新 | 1773次组卷 | 26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困难(0.1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齐国在都城临淄设稷下学宫,由官府出资,招贤纳士,允许学者们"不任职而论国事",发挥"智囊团"作用,还可招收弟子、自由讲学、著书立说。各派学者云集于此,围绕王霸、义利、天人、人性善恶等课题,通过期会、讲说、议论、研讨、诘难、争辩等形式切磋驳难、争辩求知,《汉书·艺文志》记载稷下学宫产生的学术著作有《孟子》《荀子》《管子》等300多部。

柏拉图于公元前387年创办阿卡德米学园,是西方第一所集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于体的"学院"。他采取比较开明的管理政策,允许不同思想存在。他采用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教学,研究和教学的重点为算术、几何、天文、修辞学、逻辑学,目的是为了使人们的目光从现象世界转向永恒不变的理念世界。

——摘编自常风霞《稷下学宫与柏拉图学园》等

材料二   15-18世纪,欧洲学术界对"自由"的内涵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时期代表人物主要观点解读
15世纪意大利哲学家皮科意志自由论人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
15—16世纪法国思想家让·博丹宗教自由论宗教信仰自由
16世纪法国思想家蒙泰涅认识自由论迷信和宗教狂热是科学的敌人
17世纪英国诗人米尔顿出版自由论决定出版的权利不应该放在少数检查者的手里
17—18世纪荷兰思想家斯宾诺莎思想自由论想方设法控制人心的政府是暴虐的政府

——据刘亚敏《学术自由概念的诞生和初步发展:从文艺复兴到第二次战争》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术界出现了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热潮,形成两种不同的话语体系。一种是以陈恭禄为代表的"近代化话语",主张把中国近代史视为中国在西方冲击之下不断调整自身,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另一种是以李鼎声为代表的"革命话语",认为应把中国近代史视为西方殖民势力不断入侵中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及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


(1)依据材料,比较稷下学宫与柏拉图学园的不同,结合所学分析这些不同产生的原因。
(2)依据材料,概括15-18世纪欧洲有关"自由"学术研究的特点。任选两个观点,分别简述其反映的社会状况。
(3)你如何看待上述两种不同的史学话语体系,运用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 . 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合中一种常见礼节。国际舞台上“巨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下列三幅“握手”图片所反映的事实,解读正确的是

①图1斯大林与毛泽东的握手,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②图2尼克松与毛泽东的握手,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③图3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的握手,表明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④图3中、俄等国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①②③
2018-08-23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云南省红河州2018届高三复习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收回租界一览表

收回时间国别租界
名称
收回时间国别租界
名称
收回时间国别租界
名称
1917年德国天津德租界1945年日本苏州日租界1945年日本厦门日租界
1917年德国汉口德租界1945年日本沙市日租界1945年日本天津日租界
1917年奥地利天津奥租界1945年日本福州日租界1945年意大利天津意租界
1924年俄国天津俄租界1945年日本汉口日租界1945年各国北平东交民巷使馆区
1925年俄国汉口俄租界1943年美国上海美租界
1927年英国汉口英租界1902年美国天津美租界1945年各国上海公共租界
1927年英国九江英租界1943年英国上海英租界1946年法国上海法租界
1929年英国镇江英租界1943年英国天津英租界1946年法国天津法租界
1930年英国厦门英租界1943年英国广州英租界1946年法国汉口法租界
1931年比利时天津比租界1945年各国鼓浪屿公共租界1946年法国广州法租界
1941年日本重庆日租界1945年日本杭州日租界

——摘编自《中国抗日战争史地图集》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阅读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影事概略
1896年上海徐园首次放映“西洋影戏”
1905年中国拍摄第一部影片——京剧《定军山》(片断)
1927、1930年有声影片传入中国;有声电影开始拍摄
20世纪30、40年代美国影片《摩登时代》在上海、广州等地上映;《风云儿女》《三毛流浪记》等国产片上映
20世纪50、60年代《红色娘子军》《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歌颂革命斗争、社会主义新生活的题材是电影的重要内容
20世纪80、90年代改革开放后,《牧马人》《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多种题材电影相相继问世;《红高粱》《黄土地》等获得国际大奖;《泰坦尼克号》等国外影片在中国热映

①中国电影在发展初期以戏剧电影为主
②中国与欧美几乎同时进入“有声电影黑白时代”
③中国电影事业经历了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
④电影以其特有的沟通方式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2018-06-01更新 | 1197次组卷 | 14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6 . 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每个时代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

1894—1911年,我国共修建铁路约94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修建经营的约占41%;帝国主义通过贷款控制的约占39%;国有铁路仅占20%左右。列强按照各自的需要设计和修建铁路,标准不一,造成了中国铁路的混乱和落后局面。

1912年,袁世凯宣布“统一路政”,把各省的铁路全部收归国有,用以抵借外债,列强夺得的路权达13000多公里。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执政以后,以官僚买办资本与帝国主义“合资”的方式修建铁路,共修建铁路约15000公里。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有计划地发展铁路。到1978年,铁路营业里程达49940公里,全国铁路网骨架基本形成。

1982年,我国政府指出“铁路运输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力发展铁路运输。到1985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52119公里。

结合材料和所学,解读铁路在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历程。

7 . 如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①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英国对华资本输出
B.②的变化根本原因是只学西方科学技术,不学西方政治制度
C.③的趋势表明我国没有完成所有制的转变
D.④的产生促进了抗战时期民族企业的发展
8 .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如此评价毛泽东“他已经扫除了农村内放债收租的陋习,过去这习惯如癌症般影响到乡村里每一个细胞,阻碍中国的现代化”。对该文解读不正确的是(  )
A.人民公社推动了农村现代化
B.毛泽东改变了农村旧制度
C.传统旧模式不利于农村现代化
D.封建土地所有制被逐渐废除
2018-05-2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古城中学2018届高三三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6世纪隋朝重新统一中国,到16世纪西方人开始由海上侵入中国,这1000年是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空前稳定的时期。然而,似乎有悖常理的是,这种稳定既是好事,又是坏事。说它是好事,是因为比较起世界上其他任何社会,中国社会在这1000年中向更多的人提供了更多的物质利益和心理安全感。说它是坏事,是因为中国是如此成功和舒适,以致它虽未完全停滞不前,但却相应地保持不变。不过,在这同时……西方由于自己的技术成就、经济活力以及社会和政治的多元化,正在发生着变化。而所有这一切,形成一种最终导致西方主宰全球的推动力。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解读材料,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一个具体观点,可以从材料中提炼观点,也可以质疑材料的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017-10-14更新 | 567次组卷 | 18卷引用: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洪秀全(1814~1864年),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将西方基督教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主张建立“天下为公”的盛世。他在反对封建统治的同时,也反对列强侵略。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称天王,1853年以南京作为首都,改名天京,1864年在天京病逝,太平天国在他去世后不久覆亡。


洪秀全孙中山孙中山(1866~1925年),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以“洪秀全第二”自居,他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提出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缔造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高举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二千年帝制”。

——文字材料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