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材料二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   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回答
(1)据上述材料看,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
(2)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共同点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有何不同?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
(3)结合所学知识及上述材料信息,比较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有何异同?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这个意义上说,他(马丁·路德)是上帝的历史工具。这一上帝创造历史的典秘,路德自己曾以鲜明形象的比喻做过绝妙的解释,他说,上帝就像牵着一头瞎马似地将他带进了历史的事变之中。

材料二 他既没有一个历史性的思想纲领,也没有一项震撼世界的组织计划,他只是他自己。他走他自己的路,信仰的抉择不可回避地落到了他的头上,他只是为实现它而坚持斗争。正因为这样,他才如此独具一格;正因为如此,他比那些系统的理论家和历史运动的组织者更使人感到亲近;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决不能脱离他个人的道路来评判他的功过。

——(联邦德国)汉斯·李叶《路德传》


(1)材料一认为推动宗教改革的力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为什么?
(2)根据所学的知识,你是否同意材料二所说的“他既没有一个历史性的思想纲领,也没有一项震撼世界的组织计划”,为什么?材料二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2022-03-1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3月份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中谈到:“政治制度是现实的……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下列各项制度的发展演变,体现了这一观点的有
①西周的分封制②古代罗马法③英国君主制④美国的宪政体制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4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有可能认为
A.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B.侵略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C.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D.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2020-05-12更新 | 979次组卷 | 114卷引用:云南省永胜县金官镇金美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可以说孙中山创立的“三民主义”学说、五权制理论是他一贯主张的产物,是用中国传统的经验和政治制度来修改补充从欧美学来的政治纲领和政治制度的一个鲜明例证。然而孙中山长期远离祖国,漂泊流转海外,毕竟对中国当时的历史现实了解有不全面、不系统的地方,再加上时代的阶级的局限性,使他的五权制理论难免存在缺陷和偏颇,虽然他奋斗的目标是……建立真正的中华民国,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美好设想,建国的一系列方案,都会在身后异化为独裁统治的遮羞布,而所谓的“共和国”“中华民国”等,也是徒有民国的形式而无本质内容,其所体现的国体性质与国体所决定的政体形式又根本不相吻合,从而造成中国近代史上近40年的国体与政体的二律背反。

——孟永林、许有平《孙中山五权制理论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五权制理论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孙中山的五权制理论。
2019-07-30更新 | 61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3月份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三个重要概念。历史概念既反映时代特征,又体现了对历史的认识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波斯、土耳其等半殖民国家和一切殖民地,总共达十亿人口。”

——列宁1916年《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

中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半封建的农业国家

——列宁1912年《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族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环境是资产阶级及德莫克拉西尚未成功,而是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中国。

——1926年蔡和森《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

材料二   “中国的革命不能不做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而且第一步时间是相当的长,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我们不是空想家,我们不能离开当前的实际条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列宁是给中国社会定性为“半殖民”和“半封建”社会的第一人。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列宁关注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国际背景。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共产党明确把中国社会定性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试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依据是什么?其实践结果如何?
2019-04-2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永胜县金官镇金美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



材料二   



——摘自《简析“马歇尔计划”对欧洲战后的重建作用》

材料三   1947年6月出台的马歇尔计划对于关贸总协定的建立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一方面,美国政府认识到,只有欧洲的经济复兴了,“国际贸易组织”才会有现实的可能和基础。另一方面,美国将马歇尔计划视作“讨价还价的武器”,以此换取欧洲国家在关税减让及其他非贸易壁垒问题上作出让步,促使有关国家采取实际有效的步骤支持美国的多边自由贸易计划……1947年10月,与会各国签署了《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它从某种意义上体现了拥有经济优势的美国的意志和利益。

——摘自舒建中《关贸总协定的建立与美国对外政策》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947年美国的经济政策
2019-04-2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永胜县金官镇金美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1987年6月,戈尔巴乔夫在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上说:“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正在迅速变化的社会。……我们面临很多新的问题,相当复杂的情况。我们不能保证不犯错误。……但我确信,最大的错误就是害怕犯错。”此后,戈尔巴乔夫提出
A.“加速发展战略”
B.“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C.“20年建成共产主义”
D.“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祖国”
2019-04-25更新 | 210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永胜县金官镇金美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20世纪20年代,王明认为国民党各派和中间派都是“最危险的敌人”;30年代,王明认为只要联合,不要斗争,“一切通过统一战线”。由此可见,王明
A.犯了“左”倾和右倾错误
B.只犯了严重“左”倾错误
C.非常看不起国民党各派别
D.是中共早期杰出领导之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叙述道:“1861年以后,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出现了一个新时代。中国也像所有其他国家一样,学会了在一个根据社会达尔文主义行事的世界中搞生存竞争,从形式上看,儒家的‘家天下’已经演变成‘国家’。”最能说明材料观点的史实是
A.涉外公文改“夷务”为“洋务”
B.翻译并出版《万国公法》
C.主动撤销对越南和朝鲜的藩属制度
D.清政府向外国派驻外交使团
2019-04-25更新 | 136次组卷 | 24卷引用:云南省永胜县金官镇金美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