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蜀堰记》记载,顺帝至正元年(1341年)重修都江堰,效果很好,修堰之前,“常岁获水之用仅数月,堰辄坏。今虽缘渠所置碓磴纺绩(借助水力推动的捣米器具和纺车)之处以千万数,四时流转而无穷”。这表明,都江堰的重修(     
A.有利于古代水力机械的推广B.巩固了官营手工业的技术优势
C.促成手工业领域的技术革新D.推动了中国南北经济均衡发展
2023-05-22更新 | 332次组卷 | 8卷引用: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三)山东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33—1936年,伪满重刊《清实录》,日本指派专人对《清实录》逐卷检查,将有碍日本的相关内容进行“挖改”,如将“倭”字改成“日”字,将有关甲午中日战争的记载大段删除。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打破东亚传统宗藩秩序B.淡化中国人的民族意识
C.消解隔阂实现东亚共荣D.推动伪满州国史学发展
2023-05-17更新 | 438次组卷 | 6卷引用:东北三省四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据殷墟卜辞记载,历代商王都以天干为名号,如大乙(太祖子履,即商汤)、太甲(太宗子至)盛庚(圆耀子旬)、武丁(高宗子昭)、帝辛(纣王子寿)等。这一现象可能直接涉及到商代的(     
A.国家组织形式B.王位继承法
C.诸子分封次序D.内外服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新唐书—刑法志》记载:“玄宗自初即位,励精政事,常自选太守、县令,告诫以言,而良吏布州县,民获安乐:二十年间,号称治平,衣食富足,人罕犯法。”这一现象表明(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唐代形成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
C.唐玄宗试图改变藩镇割据的局面D.隋唐盛世的出现得益于君主开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史料记载,宋太祖亲自为精通天文历法的官员王处讷编制的新历作序并赐名《应天历》;宋徽宗奖励注释考证了当时通行《算经》的算学生武仲轩;朝廷出台一系列制度,根据医者的水平和成就予以奖励。这反映了宋代(     
A.科技水平超越前代B.科学技术非常发达
C.政府重视科技发展D.科学技术服务生活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表为有关隋唐时期吐鲁番地区大麦生产的出土部分文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序号内容出处
1“延昌卅六年丙辰岁二月廿日,宋口(注:残缺)",“边夏孔进渠常田叁亩,亩与大麦”。(大意为农历二月二十日,宋某租种了孔进梁三亩地,所种谷物为大麦)《高昌延昌三十六年(596年)宋某夏田券》
2626年五月(农历)高昌某寺的食品消费中,有“《(大麦)五斛、糜一斛二斗,用雇外作人十人,用刈麦(注:割大麦)并食粮”的记载。《高昌乙酉、丙戌岁某寺条例月用斛斗帐历》
3高昌县令各乡“准家口多少各贮一年粮",“其大麦今既正是收时,即宜贮纳讫速言”,落款时间五月十九日(农历)。(大意为防止灾荒发生,官方命令各家要储粮备荒)《唐永淳元年(682年)西洲高昌县下太平乡符为百姓按户等贮根事》
根据材料,推断隋唐时期吐鲁番地区大麦成熟的大致月份,并说明理由。
7 . 《史记•大宛列传》记载:“西至盐水,往往有亭。而仑头有田卒数百人,因置使者护田积粟,以给使外国者。”从此,西汉和葱岭各国之间贸易往来络绎不绝。据此可知,西汉时期(       
A.统治区域范围不断扩大B.政府注重保障中外交往畅通
C.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D.丝绸之路延伸至西亚
2023-05-10更新 | 30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届高考历史预测密卷(二)历史试题【新高考河北地区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府设有负责养牛的多种官职,形成了完备的管理体系。民间养牛业也有很大发展,如《晋书》记载:“朔允,金城人也。与游氏世为豪族,西州为之语曰:‘翻与游,牛羊不数头。南开朱门,北望青楼。’”这一时期的养牛业(     
A.冲击了传统的经济政策B.有利于农业与畜牧业的结合
C.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D.有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钺”原为砍伐工具,后发展成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礼器。《尚书》在记载牧野之战时曾描述周武王“王左杖黄钺”。考古发现良渚文化遗址中有7套钺杖礼器,它的柄端都握在墓主人的左手中。据此可知,良渚文化(     
A.国家形态趋于成熟B.专制王权逐渐加强
C.冶铁技术得到发展D.阶级分化已经出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据记载,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东北共掠夺煤炭1.15亿吨,钢材1308万吨,生铁300万吨;在东北开采石油年均20万余吨;收缴粮食为3330.8万吨,其中1130万吨被运往日本。日本此举的目的是(     
A.满足日本拓展市场的需要B.变中国为其经济附庸
C.消灭中国抗日的物质基础D.掠夺中国的自然资源
2023-05-08更新 | 444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