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6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2009年全国人大为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下表周年发文:“30年来,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为追求祖国和平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先后提出一系列重要政策……两岸政党领导的频繁接触,充分证明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其中,“良好势头”主要包括
①和平统一方针的提出
②“九二共识”的达成
③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④两地“三通”的实现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面是两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邮票。比较两套邮票的变化,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图一《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4枚套邮票:
毛主席在著作(上左)、人民战争胜利(上右)、
东渡黄河(下左)、参军光荣(下右)

图二《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2枚套邮票:
八路军和民兵战斗在长城内外(上)、卢沟桥中国(国民党)
军队奋起抗日(下)

①邮票设计者更加重视历史的客观性②对抗战的认识视野更具国际范畴③对于中国抗战胜利原因的视角发生了变化④影响这种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党的路线方针调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 . 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国务院发布通知,决定2015年9月3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大会,同时在北京举行招待会和文艺晚会。此次活动的主题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一纪念活动的意义在于(   )
①慎终追远,注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②铭记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③凝魂聚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面向未来,引领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2016-11-2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历史试卷
4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危急中华地,千里炮声隆。惊落芦沟晓月,仗武势汹汹。我自堂堂华夏,更有文明雄史,奋起九州同。砥柱中流稳,倚剑敢屠龙。
双关捷,百团战,展威风。敌前敌后、南北游击任从容。国际同盟携手,粉碎黄粱美梦,梦断听丧钟。试看乌云散,日照漫天红。
——盛晓虎《水调歌头·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
(1)“惊落芦沟晓月,仗武势汹汹”是指什么?“奋起九州同”有何含义?请用史实证明。
(2)请列举“国际同盟携手,粉碎黄粱美梦”的史实两例。你认为在当前我们纪念抗战胜利有何现实意义?
2016-12-12更新 | 9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河北唐山市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场战争,也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不但帮助朝鲜人民有效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有效保卫了中国大陆的安全,而且也成了新中国的立国之战。
——齐德学《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六十周年》
材料二 (关于朝鲜战争的起因)不应纠缠于谁打响了朝鲜战争“第一枪”这一表面问题,而应将目光集中在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上,这就是:朝鲜人民军在1950年6月25日大举越过三八线这一军事行动,得以实现的条件和前提是什么?在这个问题的指导下,朝鲜战争起因的研究很自然就成为朝鲜战争前后国际关系的研究。……朝鲜战争最深刻的起因在于战后形成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及其所控制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格局,这种格局在朝鲜半岛就表现为围绕“三八线”展开的美苏两国外交争斗和南朝鲜的军事对峙。“朝鲜南北双方都有意通过武力将自己的理想、权力和制度扩展到整个朝鲜半岛从而实现民族的统一”。
——沈志华《抗美援朝战争决策中的苏联因素》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朝鲜战争与当时世界格局的关系。
2016-11-27更新 | 8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河北省邢台市普通高中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6 . 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纪念邮票中的三枚,表现了4个经典的重大事件。邮票的主图选用的是纪实性的照片。

回答:
(1)小明想为第二枚邮票加盖原地纪念邮戳,他应该去哪些省份?
(2)前两枚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大约相隔了多少年?
(3)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这三枚邮票的选题有何深刻的政治、理论寓意?
2016-11-18更新 | 109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高考预测历史试题
7 . 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有不同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两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邮票


图一1965年发行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邮票,全套共4枚,分别是:毛主席在著作;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八路军东渡黄河。
图二 1985年发行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邮票,全套2枚。
一枚“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抗战”;另一枚“八路军和民兵战斗在长城内外”。
材料二 下面是关于马歇尔计划的两幅漫画

图四:美国解决市场问题的棍棒:西欧国国主权
(1)与图一相比,指出图二中纪念抗战胜利的新视角,并分析影响这些新视角出现的因素。
(2)材料二中两幅漫画在该历史主题研究中有何相同的局限性?综合漫画三、四可以推知马歇尔计划对西欧有何影响。
2016-11-27更新 | 2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吉林东北师大附属中学高三上第二次模拟历史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
《乱首被获》(4月28日)、《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民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材料三……一百年前,中国饱受列强欺凌,几乎亡国,国父领导革命,推翻满清,建立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向人民许下富强的承诺。一百年前,中国历史只有朝代的更替,人民不能当家做主。“中华民国”的建立,向人民许下民主的承诺。一百年前,中国社会贫富悬殊,文盲遍地。“中华民国”的建立,向人民许下均富与教育的承诺。
——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纪念辛亥革命九十九周年讲话》
材料四(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纷纷下令剪辫子,形成一股强大的剪辫运动的社会潮流,被人们称为“辫子革命”。……到1917年,“民国成立,于今六载,南方人民久已将辫发剪除净绝,间有垂乘拖豚尾者,亦千百人中之一、二耳。”
——摘自《孙中山与中国社会的变迁》
(辛亥革命后)社会风俗和人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
“老爷”、“大人”,不许府属官员坐轿。男人剪了辫子,女人裹脚大大减少。吸食鸦片不再被认为是一种体面的事。……
——摘自《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教版教科书
材料五 皇帝………加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金冲及《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
⑴上述两则材料表明《申报》对民主革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中把“中华民国”改为“中华民民”的用意是什么?学者们认为《申报》的祝词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时代要求,当时的时代要求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要求?
(2)马英九在讲话中称“中华民国”的成立对人民许下一系列承诺,请结合史实概括指出孙中山一生是如何实践这些承诺的?
(3)根据材料四,简要说明“剪辫运动”的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辛亥革命要采取剪辫子、改称呼、禁缠足等移风易俗的措施?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后“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是怎样“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的?
2016-11-18更新 | 5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卷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期
纪念文章的标题或主旨
纪念抗战胜利十周年
《人民日报》刊登了 专栏文章,《苏联击溃日本帝国主义的历史意义》,强调打败日本主要是中国人民和苏联的功劳。
纪念抗战胜利二十周年
《人民日报》刊发纪念文章:《人民战争胜利万岁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文章对苏联的出兵和援助只字未提。
纪念抗战胜利四十周年
《人民日报》在《中国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一文中表述:“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
纪念抗战胜利五十周年
《人民日报》刊发了江泽民同志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将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放到了一起同时纪念。

(1)在抗战胜利原因的分析上,材料中纪念抗战胜利二十周年和前一时期的文章相比,有何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2)在抗战胜利原因的分析上,材料中纪念抗战胜利四十周年与表中的前两个时期的文章相比,更突出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产生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3)五十周年的纪念讲话,又增加了什么新视角?结合上述材料内容,请你较为全面、客观的表述抗日战争的性质。
(4)上述材料说明,在研究、评价历史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10 . 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富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312月,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19799月,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所说的四个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四个主要方面,并不是说现代化事业只以这四个方面为限。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岳从欣《中国共产党关于“四个现代化”提法之历史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关于上述两个时期“现代化”的侧重点,并加以阐释。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