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5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20世纪60年代,苏联宇航员除获得政府颁发的勋章外,还获得物质奖励,包括家用电器、生活用品等。勃列日涅夫的工作日志中也记录“收到一件运动服,轻工制品。”“阿根廷总书记寄来一件毛皮夹克上衣。”这可用于说明当时的苏联(       
A.国民经济停滞不前B.与新兴国家的关系密切
C.民生问题较为突出D.调动社会资源保障军工
今日更新 | 2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撒切尔夫人在蝉联首相之后说:“在头两个任期里,现政府砍断了束缚着格利弗的数千条绳子中的许多条。这一切都要求对政府的作用加以限制,但是在那些限制以内,政府必须具有决定权。”下列措施与撒切尔经济政策一致的是(     
A.实施社会福利政策B.在市场和政府调节之间寻求平衡
C.政府补贴出口产品D.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
今日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14次高考适应性训练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3 . 据统计,1882年德国女性在农业领域的就业比重为30.8%,到1907年增加到46.5%;在工业和采矿业中,1882年女性劳动力的数量约是113万人,到1907年则超过了210万。上述变化(     
A.表明妇女的政治地位显著提升B.源于工业化的快速推进
C.是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的结果D.为德国的统一奠定基础
4 . 从亚历山大东征到罗马征服托勒密王朝为止,这一时期在19世纪30年代以后逐渐被西方史学界称为“希腊化时代”。下列不属于希腊化时代具体表现的是(     
A.希腊文化中心逐渐向东移B.各地区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C.文学科技得到进一步发展D.本土文化被希腊文化取代
昨日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校高三下学期6月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5 . 公元前三世纪托勒密埃及进行改革,那些能够教授希腊语文的教师、希腊传统竞技体育教练、狄奥尼索斯(希腊诸神之一)节日演员等享有一定特权,其中有能者包括埃及人、犹太人等甚至跃升为国家重臣。这表明改革(       
A.丰富了民众文化生活B.消除了帝国民族隔阂
C.拓展了人才选拔途径D.推动了“希腊化”进程
昨日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徐州,南通等市高三高考考前打靶卷历史试题
6 . 英国小说家哈代在以拿破仑战争为背景的历史小说《号手长》(1880)中这样写道:“这是拿破仑的侧面像,帽子是一只受伤的法国老鹰,脸庞由死尸巧妙堆积而成;一根类似英吉利海峡的布条围在他的脖子上,似乎要勒死他;肩章则是一只手,正在将象征着英法和平条约的蜘蛛网扯下去。”小说的描述(       
A.体现出拿破仑战争的残忍B.真实反映了英国人民的普遍诉求
C.推动了欧洲民主思想传播D.有利于唤起英国民众的爱国热情
昨日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三校高三下学期联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八)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7 . 18世纪,美洲加勒比地区形成了克里奥尔语,它以非洲土著语为主干,吸收了西班牙语和法语的一些成分融合而成。这一语言影响了当地的官方语言法语,使其发音、语调、词汇,甚至语法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反映了(     
A.人口迁移促进文化融合B.民族间的差异趋于消除
C.殖民扩张重塑世界格局D.殖民国家丧失文化优势
8 . 一战期间,英国女工比例从1914年的13%上升到1917年7月的73%,女工从事了几乎所有的工作,甚至包括原来的“男性工作”,工资水平也从1914年不到男性工资的一半上升到将近2/3。由此,1918年2月英国政府赋予600万30岁以上的妇女选举权。这表明一战(       
A.提升了英国妇女地位B.实现了英国男女平等
C.推动了女权运动发展D.冲击了女性就业观念
昨日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徐州,南通等市高三高考考前打靶卷历史试题
9 . 2010年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决定,发达国家将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转移超过6%的IMF 份额(份额是成员国向IMF认缴的一定数额的资金,相当于在IMF 中所拥有的股份),执行董事会24个席位中拥有9个的欧洲国家将让出2个席位给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这表明(     
A.公正的国际金融秩序已经建立B.世界经济向多极化发展
C.发展中国家普遍建立市场经济D.发达国家失去优势地位
昨日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四)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推行之初,党内外很多人都质疑:恢复市场、商品自由贸易等措施,会不会导致资本主义复辟?会不会冲击社会主义?列宁清醒地意识到存在这样的危险,他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主要是:(1)国家掌握土地;(2)也掌握生产资料方面的一切命脉(运输等等);(3)小生产领域中的贸易自由;(4)在吸收私人资本(租让和合营公司)意义上的国家资本主义。

——摘自刘军等《关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三大误读与正解》

材料二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宏伟的五年计划。欧洲大多数人士认为,这一计划是不切实际的,注定要失败的。然而,30年代初期,大多数观察家意识到,改变前俄罗斯帝国的政治和社会的剧变是世界上发生的大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建立是对自由社会的价值和制度的挑战,并且似乎表明了它作为社会和政策体系的可行性,甚至部分追求进步的人们,奏响了一曲访苏交响曲。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回应党内相关质疑的依据,并简述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人士对“苏联模式”态度转变的原因。
昨日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押题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