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85 道试题
1 . 放马滩秦简《日书》记载有33种人体病症;周家台秦简《病方及其他》记载了疾病治疗和药物的运用。出土的汉代文献中,医学专辑大量出现。如张家山汉简、马王堆汉基帛书。秦汉时期文献出土(     
A.系统总结了中医药学成就B.表明经济发展对科技影响突出
C.奠定我国临床医学的基础D.展现了时人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2 . 19世纪初期拉丁美洲各国独立后,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直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仍然面临民主革命与改革的艰巨任务亟待完成。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因素是(     
A.印第安土著居民受历史文化传统束缚
B.独立前殖民者实行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的遗毒
C.该地区并未受到欧洲启蒙思想的冲击
D.美英等国长期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的影响
昨日更新 | 194次组卷 | 8卷引用: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解放运动-高一历史下学期课后诊断性课时练+单元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3 . 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     
A.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B.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
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2024-06-11更新 | 262次组卷 | 126卷引用:2019年人教版高三复习专题训练 近现代科技革命及科学技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强调国人应重视文物搜集,“以考进化之据”,“以证吾国之文明”。20世纪20年代以后,学术界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推翻了西方学者“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这深刻反映了近代我国文物观念(     
A.强调对文物的搜集研究B.倡导建立民众与文物的联系
C.促进国人民主意识觉醒D.关注国家命运注重文化自信
2024-05-09更新 | 255次组卷 | 31卷引用: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平定准噶尔叛乱后,清廷在蒙古族地区推行盟旗制度,盟长由理藩院委任蒙古王公贵族充任,监督本盟各旗军政事务。各旗首领履行中央委派的职责。参赞大臣、定边将军、办事大臣等负责北边防务。清朝前期推行的盟旗制度(       
A.实现了中央对蒙古族地区的直辖B.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C.开创了民族地区治理的新模式D.开始建立蒙古族地区与中央的政治联系
2024-05-08更新 | 228次组卷 | 14卷引用: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分层作业)-【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A.推动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B.促成了欧洲近代封建社会的转型
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大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作用重要
2024-05-03更新 | 225次组卷 | 213卷引用: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练习
7 . 改革开放以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史学界对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历史文化认同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国近代社会进程的基本线索等方面的理论创造获得了一批很有意义的成果。这些研究(     
A.有助于构建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
B.源于“双百”方针“二为”方向提出
C.表明中国史学研究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D.改变了中国传统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8 . 习近平同志在主政浙江期间非常重视浙商发展,形象地提出“地瓜经济”的比喻——地瓜的藤蔓伸向四面八方,但根茎还是在这块土壤上,藤蔓是为了吸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发挥更多的光合作用。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角度看,下列举措符合“地瓜经济”思路的是(       
A.开辟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B.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C.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D.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2024-04-18更新 | 103次组卷 | 4卷引用:第30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课后作业1
9 . 如表是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历程的部分节选,据此推断(     
年份事件
1840林则徐翻译《四洲志》,介绍西方图书馆的文字达11400余字,是西方近代图书馆第一次在中国传播。19世纪40年代,“书馆”成为对应西方“图书馆”一词的主流用语。
1849西方传教士创办工部书局图书馆。
1862创办京师同文馆,揭开了晚清思想变革的序幕。
1898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将“开大图书馆”称作强学会所作五大事之一。
1899清光绪帝颁布《伤各省开办中学和小学谕旨》,号令全体书院改变形式,书院藏书失去原有形态,开始逐渐过渡为近代学校图书馆。
A.西方图书馆源于中国的“书馆”
B.创办图书馆是变革社会的主要手段
C.多种力量助推了图书馆的建立
D.图书馆适应了传统教育的发展需要
10 . 来自异域的糖, 不仅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习惯, 而且从贵族生活的象征逐渐变为城市劳工的生活元素。源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者传播到美洲, 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这表明糖(  )
A.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B.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开展
C.促进了各洲间的文化交流D.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2024-04-12更新 | 241次组卷 | 50卷引用: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同步练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