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9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B.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2024-03-27更新 | 203次组卷 | 11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顾炎武说:“自(明)弘治、正德之际,天下之士,厌常喜新,风气之变,已有其所从来。……嘉靖以后,从王氏(王阳明)而诋朱子(朱熹)者始接踵于人间。”这反映了(     
A.理学走向了急剧衰落B.人们的自我意识增强
C.士人富有社会责任感D.传统伦理遭到了否定
3 . 下图是明清时期马铃薯在中国的传播路线图。下列对马铃薯传播解释合理的是(     

A.解决了当时的粮食危机B.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开发
C.导致了人地矛盾的加剧D.不利于农业商品化生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清代奏折创立之初,只在京城满汉大臣和外省总督、巡抚等高级官员中使用,雍正时规定“科道每日一人上密折,轮流具奏,一折只言一事,无论大小事务,皆许据实敷陈”,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这一变化(     
A.推动皇权向地方渗透B.提高了地方官员的权力
C.完善了地方监察体制D.确保了国家决策正确性
5 . 明代,内阁无定员定制,内阁大学士一般多则七八人,少则二三人,甚至在万历年间多次出现一人“独相”“阁中无人”的现象。这可说明(     
A.内阁大臣间争权激烈B.高级官员的储备不足
C.内阁缺少制度化设计D.皇权专制受到了削弱
6 . 上海原名华亭,至元二十九年(1292 年)“割华亭东北五乡,立县于(上海)镇”后,日益出现“下海人回番货贱”的景象。这说明上海设镇后(     
A.得到了政府的财政扶植B.取代了泉州的港口地位
C.成为了江南的经济重心D.促进了对外贸易的繁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据史书记载,辽朝实行“国仪”与“汉仪”、“国舆”与“汉舆”、“国仗”“汉仗”及“渤海仗”并存的礼仪制度,并在庙堂之上“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契丹服饰)”。上述现象(     
A.导致了礼仪制度的混乱B.抬高了契丹族政治地位
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理念D.加剧了契丹文化的封闭
8 . 北宋时期,政府对一级地方行政单位“路”进行多次析分。表1 为北宋时路的数量变化。这一变化可说明,北宋时(     
至道三年(997年)天禧四年(1020年)宣和末年(1125年)
15路18路26路
A.地方财政状况日益恶化B.路级长官的职权被削弱
C.国家疆域范围不断扩大D.中央强化了对地方控制
9 . 唐代,僧人群体中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孝僧”,如道明和尚(780—877年),居住在睦州(浙江)龙兴寺时,织卖蒲鞋养母,时人号为陈(俗姓陈)蒲鞋。“孝僧”现象折射出(     
A.儒学仍占据主流地位B.佛教走向了严重衰落
C.佛教中国化已经完成D.儒佛思想的争斗激烈
10 . 780年,唐政府推行两税法时规定“户税交钱”,但由于农民手中无钱,因而实际交纳户税时,广大农民或出售农产品以获取现钱,或采取折钱纳物(即将税钱折算成绢帛等实物)方式进行交纳。由此可推知,两税法的实行(     
A.导致了赋税征收的混乱B.加重了农民的税额负担
C.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D.扩大了国家财政的税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