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894年,《申报》报道,“屈指轮船招商局开办已二十年矣,长江大海往来运货约计每年二百万,统计中国之利少人洋船已四千万,其因有华轮船彼此跌价,华商便宜之数尚不在内。然则今之时势商务能不讲求欤?所盼以后利日益进、弊日益除,为中国立商务不隳之基,此为首务也”。这反映出部分国人认识到(     
A.洋务运动的局限性B.求富强国的重要性
C.制度变革的紧迫性D.社会转型的艰巨性
2024-05-13更新 | 23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康熙帝在《御制三角形》中提出,“古人历法流传西土,彼土之人习而加精焉”。康熙帝的说法立即被士人所理解,天文学家梅文鼎也积极响应,“《御制三角形》言西学贯源中法,大哉王言,著撰家皆所未及”。这说明(     
A.康熙帝对西方科学甚为推崇B.清代上层人士中天朝上国观念尚未摒除
C.西方科学的源头是中国科技D.西方科学已经被清代上层人士普遍接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如表为唐代史学家杜佑所著《通典》中收集的前人的论述(部分),表中的论述(     
论述著作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人富而仁义附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民哉”晁错《论贵粟疏》
“(食货)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班固《汉书·食货志上》
A.反映了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的关系B.认为社会教化与发展经济应该并重
C.强调政府应放松对商业活动的管控D.阐释了经济基础对社会治理的作用
4 . 宋人云:“自唐以来,进士皆为知举门生,恩出私门,不复知有人主。(宋太祖)开宝六年,下第人徐士廉挝登闻鼓,言久困场屋。乃诏入策进士,终场经学,并试殿庭······御试进士不许称门生于私门,一洗故习,大哉宏模,可谓知所先务矣。”这说明宋代科举(     
A.应考资格较宽松B.录取率明显上升C.公正性有所提高D.考试科目多元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明末清初,顾炎武说,“近日河南、陕西各自行钱,不相流通。既非与民同利之术,而市肆之滑乘此以欺愚人,窘行旅。《盐铁论》言:‘币数变而民滋伪。’亮哉斯言矣!”这反映了顾炎武主张
A.允许地方自行发行货币B.通过立法规范市场秩序
C.中央应加强对经济控制D.规范货币的铸造与流通
2022-05-24更新 | 469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6 . 《新唐书》写道:“自天宝以来,大盗屡起,方镇数叛,兵革之兴,累世不息,而用度之数,不能节矣。加以骄君昏主,奸吏邪臣,取济一时,屡更其制,而经常之法,荡然尽矣……盖口分、世业之田坏而为兼并,租、庸、调之法坏而为两税。至于盐铁、转运、屯田……无所不为矣。盖愈烦而愈弊,以至于亡焉。”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A.藩镇割据的现象B.两税法实施的结果C.唐朝灭亡的原因D.宦官专权的危害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梁启超认为:“国”字,从口,所以表国民也:从一,所以表领土也:从戈,所以表统治权也。惟武然后有权力,故以戈表焉。人在地上,戈以守之,国家三要素具矣。据此可知,梁启超意在强调(     
A.开启民智才能救亡图存B.捍卫国家主权的重要性
C.变革社会制度才有出路D.中国民族危机逐渐加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严复认为:“有一道于此。是以愈愚矣,且由是而疗贫起弱焉,虽出于夷狄禽兽,犹将师之,等而上焉者无论已。何则?神州之陆沉诚可哀,而四万万之沦胥甚可痛也。”这一思想观念(     
A.冲破了华夷观念的藩篱B.洞察中国落后的历史根源
C.表达了改良政体的诉求D.饱含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鲁国季氏曾放逐鲁昭公,主持鲁国国政,鲁昭公至死也未能回鲁。晋国的史墨评论说:“王有公,诸侯有卿,皆有贰(辅佐)也。天生季氏,以贰鲁侯,为日久矣,民之服焉,不亦宜乎?”。史墨的评论反映了
A.分封制度的瓦解B.民本意识的增强
C.百家争鸣的现实D.辅贰制的有效性
2021-12-13更新 | 310次组卷 | 6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山东专用)-一轮巩固卷07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