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0110 道试题
1 . 1958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苏联入侵的可能性不复存在,而且美国在核战争中保护欧洲的意愿并不强烈,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现代化防御系统威慑敌人,确保自身安全。由此可知(       
A.苏联与西欧开始走向和解B.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裂
C.经济危机削弱了美国实力D.欧洲联合威胁美国霸权
昨日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2 . 下图表(表)为1943年陕甘宁边区佳县城关区各阶层公粮负担情况。

阶层

户数

人口

总收入(石)

公粮(石)

公粮占收入%

地主

16

91

462.0

104.70

22.6%

富农

40

356

679.5

92.09

13.5%

中农

244

1352

1481.8

120.95

8.1%

贫农

588

2498

1376.8

30.34

2.1%

雇农

64

235

58.8

其它

37

214

111.3

2.92

2.6%

合计

989

4746

4170.2

351.00

8.4%

这一现象体现了(       
A.社会阶级间的差距的扩大B.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满足
C.中国共产党阶级基础扩大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
昨日更新 | 1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历史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列宁在论述新经济政策时说道:“以前没有这种结合,所以现在我们首先要建立这种结合”“使我们在大工业和农业中的社会主义工作同每个农民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找到了我们花很大力量所建立的新经济同农民经济的结合”。由此可见,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A.消除了城市和乡村间的矛盾B.为开展农业集体化创造了条件
C.加强了农民对新政权的认同D.探索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4 . 1920年,中国新出版的刊物达400多种,上海的《星期评论》《建设》和《觉悟》、北京的《少年中国》《解放与改造》《新社会》、长沙的《湘江评论》、天津的《觉悟》、杭州的《浙江新潮》等,都是当时重要的刊物;新成立的宣传新思想、探究社会改造的社团也数以百计。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     
A.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B.新文化运动推动社会思想解放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推动
D.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昨日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十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26年4月,联共(布)中央向全党发出通知,要求每一个党员,党内外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养成极大的责任感,节约每一个苏维埃卢布和戈比。同时,苏维埃国家尽量设法增加工业和商业的利润,实行严格的节约制度,发行公债,努力吸收居民的游资。这些举措出台的背景是(       
A.新经济政策开始全面实施B.政府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
C.计划经济模式已基本形成D.来自法西斯德国的威胁日益加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06年,列宁指出,“在俄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19世纪下半叶就确立起来了,到了20世纪已经占了绝对的优势”。在之后几年中,列宁又反复强调资本主义在俄国已经占据统治地位。列宁发表上述言论的目的是(     
A.分析俄国的社会性质B.论证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
C.指出马克思主义精髓D.辩证分析资本主义客观影响
昨日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三下学期仿真演练(二)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层认为,在1918年到1921年这几年当中,“政府的经济问题缩小为主要支持军事工业,利用过去遗留下来的贫乏资源来达到军事目的,同时使城市居民活下去”。这可用于说明(       
A.十月革命对俄国社会产生的影响B.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原因
C.内战时期苏俄城乡差距不断扩大D.苏联工业化存在结构不合理的倾向
昨日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抢分卷(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1913年,多米尼加对德国进出口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约20%,到1916年这两项数据均清零。1914—1917年,阿根廷三大农产品大麦、小麦和亚麻的出口量价齐跌。尽管战时需求挽救了巴西橡胶业,但其咖啡贸易在1914—1915年间下降了三分之一。1914—1918年,上海、大阪的现代纺织厂产量暴增。这些现象反映(       
A.世界市场因战争濒临崩溃B.欧美国家侵略重心转移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球性D.单一产业结构弊端显现
9 . 一战后德国保守主义宣称德国要求停战时,德国军队本身仍然完好无损,而因为国内左派势力和敌人的勾结,使得国内民众出现罢工、破坏生产等情绪和行动,从而出现了关于德国战败原因的“刀刺在背传说”(如下图)。这揭示了(     

A.西方世界精神危机凸显B.舆论宣传左右战争形势
C.战后国际秩序暗含危机D.德国国内反战情绪高涨
昨日更新 | 149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世纪60年代以来,李鸿章先后兴办了苏州洋炮局、金陵机器制造局、江南制造局;又陆续筹款添购德国克虏伯后门四磅钢炮一百十四尊;仿照德国制度,成立炮队19营,聘请德国教习训练。这些举措体现了(     
A.军事体制实现现代化B.中外军事力量趋于平衡
C.军事建设与国际接轨D.军事工业取得创新发展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