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2023年9月,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多件出土自洛阳的文物惊艳亮相。其中,有“超级国宝”之誉的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首次面对公众开放,引来众多游客驻足欣赏。二里头文化遗址“绿松石龙”(     

A.很有可能是商文化的历史遗存B.反映了戎狄蛮夷华夏认同观念
C.体现当时人们对龙的图腾崇拜D.实证了统一封建制国家的存在
2 . 如图是名为“司禾府印”的官印,它是汉代文物,1959年出土于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在尼雅汉晋时期遗址中,考古人员还发现麦粒、麦穗、青稞、糜子、谷、蔓菁、桃、杏等遗物。这可以证明汉朝

A.积极推行屯田政策B.在边疆实行郡县制
C.设置卫所管理西域D.与外界的交往扩大
2022-05-23更新 | 276次组卷 | 5卷引用:第3讲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配套练习·解析)-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配套练习(新教材版)
3 . 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下列三幅图所代表的文化遗产从左到右分别是埃及古阿比多斯的埃及牛的黏土模型、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藏的牛尊和亚述帝国王宫出土的人面飞牛石雕。这些考古文物可以用来说明(     
A.世界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历程B.社交和宗教仪式的重要性
C.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D.埃及文化的世界价值与意义
2021·全国·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图1、图2为南北朝时期的文物图片,由此可知

图1 龙门石窟宾阳中洞浮雕北魏《皇帝礼佛图》 图2 河南邓县南朝墓出土“军人着绔褶”画像砖
A.北魏汉化改革彻底B.华夏认同观进一步发展
C.胡服更具有实用性D.民族交融助推服饰变迁
2021-04-20更新 | 353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5 . 图1为1977年考古发掘时出土的“河姆渡骨耜”,出土时上部残留着一截用藤条捆缚的木柄。这一考古成果表明,我国拥有
A.辉煌的黄河文明B.悠远的甲骨文字
C.锐利的古代兵器D.发达的原始农业
6 . 下图所示文物大量出土于隋唐墓葬中,而在此前和此后的墓葬中却很罕见。这间接说明隋唐时期(     

A.对外贸易处于顶峰B.西北边疆战乱频繁
C.丝路贸易较为兴盛D.榷场互市相当活跃
7 . 下图所示为出土于陕西宝鸡的国宝级文物——何尊内的铭文,其中内容包括周武王灭商后准备“宅兹中国”的计划・铭文中的”中国”最有可能是指
A.华夏族发源地B.都城及王畿周围
C.黄河中游地区D.天下的中心地区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随着三星堆遗址的进一步发掘,关于三星堆文明与域外文明、夏商王朝之间是否存在交流关系,学界争论不息。有学者认为,要论证两者之间、两个文化或者文明之间发生过密切的交流,应当符合几个条件:一是时间上基本同时,不应相差数百年甚至更长。二是在距离上,两者之间的距离应该接近。如果很远,应当找到中间的环节。三是两者应当极为相似,而不是貌似,以至于很难认为他们是独自发明的。三星堆和夏商王朝的交流符合上述条件,如玉璧、玉琮、戈,都是最好的证据。而论证三星堆是否接受了境外文明的影响,也应该符合这几个条件。这主要说明(       
A.发掘考古文物,是决定上述三处文明交流关系的终极证据
B.三星堆和夏商王朝的交流关系,已有充分的证据证实
C.论证三地交流关系的关键,还应包括更多史料和相关物证
D.三星堆遗址因地缘关系,受到境外文明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2022-12-21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预测卷(八)(11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世纪末,商人将农民翻地时偶然发现的一些有字甲骨贩卖至京城,金石学家推测其发现地为文献记载上的殷墟。20世纪30年代殷墟“采取古物执照”。2006年,殷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在博物苑的基础上开建遗址博物馆。材料表明(       
① 金石学家发现并证实了这些甲骨来源于殷墟
② 殷墟文物经历了零散发现到有序发掘的过程
③ 出土文物与文献记载互证有助于考古新发现
④ 中国成为推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5-10更新 | 297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配套练习·)-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配套练习(新教材版)
10 . 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学生找到以下研究资料。据此推断,该小组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材料一距今三千多年前,新疆和田已有采玉和琢玉的部落,玉已大量流入中原内地。这条从中原地区经河西走廊到新疆天山南疆的通道被称为“玉石之路”。
材料二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发展的古蜀国祭祀坑中出土的成堆的来自印度和缅甸的齿贝等文物(该祭祀坑距今约3400年)。公元前4世纪,印度人著作的《治国安邦》中有cina pat tag一词,意为“(产自)中国成捆的丝”的记载。
材料三近来考古研究表明,中国早期的铜器出现较晚,铜器的起源很可能是通过史前的“丝绸之路”进入中国的,例如偏处于西北的齐家文化,早期铜器的发展便远盛于中原地区,可能是首先接触到铜器的使用,并影响及龙山文化。

A.古代频繁的中外交流B.多元一体的中国古代文化
C.丝绸之路之源头探析D.中国古代发达的商品经济
2022-06-13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