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创办于20世纪初的上海《时报》在评论某一事件时指出:“革命军既有兵队,又有军械,与政府俨然有对峙之势矣,而政府亦以对峙相待,命陆军大臣统近畿军队乘车而下,相见于江汉之间。是役也,南北战欤?人民与政府战欤?革命与专制战欤?其胜其败,势将大异。”这一评论
A.支持了国民革命
B.声援太平天国运动
C.肯定了南昌起义
D.针对的是武昌起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王阳明说:“有忠君之心,即有忠君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君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哉!”王阳明旨在
A.强调伦理道德B.重视知行合一
C.宣扬格物致知D.说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2021-12-11更新 | 196次组卷 | 19卷引用: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单元检测试卷: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3 . 某学者在19世纪末提出:“博矣哉,《春秋》张三世之义也。治天下者有三世:一曰多君为政之世,二曰一君为政之世,三曰民为政之世。……大地之事事物物,皆由简而进于繁,由质而进于文,由恶而进于善……既有民政,而旋复退而为君政,此于公理不顺。”这一言论旨在(  )
A.寻求治国平天下的公理B.揭示世界文明史的线索
C.说明“君政”与“民政”相互依存的道理D.借进化论和儒家思想表达政治改良的愿望
4 . 五代时期,后汉将领史弘肇曾公然宣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至如毛锥子,焉足用哉!”此类主张在当时很有市场。北宋建立后,为扭转这种状况
A.实行分割事权的制度设计
B.改变外重内轻的政治局面
C.确立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
D.“和平收买”功臣大将兵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明代思想家李贽曾说道∶"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还说道∶"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这表明李贽
A.呈现出鲜明的叛逆色彩B.力图推动儒学回归本原
C.否定了社会主流价值观D.排斥孔子的"圣人"地位
6 . 据明清时期华南宗族文献记载:“无争辩文书之繁,而有登眺嬉游之乐。士尚气节,矜取与……各村自为文会,以名教相砥砺。乡有争竞,始则鸣族,不能决则诉于文会,听约束焉。再不决,然后讼于官,比经文会公论者,而官借以得其款要过半矣。故其讼易解”。这一记载反映出当地(     
A.契约精神的盛行B.商业经营环境宽松
C.深受礼教的影响D.票号业务得到发展
2023-06-04更新 | 204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突破卷25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某学者在一篇文章中说:“(19世纪末)有识者则已翻然思改革,凭敌忾之心,呼维新与爱国,而于‘富强’尤致意焉。戊戌变政既不成,越二年即庚子岁而有义和团之变,群乃知政府不足与图治,顿有掊击之意矣”。这表明当时(     
A.政治变革渐成为时代潮流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社会各界支持义和团运动D.清朝廷有意重启戊戌变法
8 . 北宋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改朝换代之际发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慷慨呼号。这反映了
A.注重社会和谐与稳定B.强化社会责任与担当
C.加强社会治理与规范D.培养社会伦理与道德
2022-01-27更新 | 157次组卷 | 4卷引用: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高一历史分层训练AB卷(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9 . 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呼声。两者的相同点是
A.强调社会责任感B.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C.构建新儒学体系D.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信念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唐甄在《潜书》中写道:“杀人之事,盗贼居其半,帝王居其半…盖自紊以来,屠杀二千余年,不可究止。嗟乎!何帝王盗贼之毒至于如此其极哉”以下表述与其观点相似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敬
C.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