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673 道试题
1 . 由《胡适家书》可见(       

儿今年本在华童公学教授国文。后,二兄自京中来函,言此次六月京中举行留学美国之考试,被取者留在京中肄业馆预备半年或一年,即行送至美国留学。儿思此次机会甚好,不可错过……现在时势,科举既停,上进之阶惟有出洋留学一途。且此次如果被取,则一切费用皆由国家出之。闻官费甚宽,每年可节省二三百金,则出洋一事于学问既有益,于家用又可无忧,岂非一举两得乎?儿既决此策,遂将华童之事辞去。

——《胡适家书》1910年6月30日

A.留学是进取仕禄途径之一B.西方文官制度对中国的影响
C.国内的新式教育仍未起步D.辛亥革命推动了留学的热潮
2024-02-2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魏晋南北朝是中华大地上各民族大迁徙、大交融的历史时期。(魏主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此时的北魏(       
①注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   ②通过追溯先祖明确王朝正统
③改汉姓着汉服学习典章制度   ④结束了政权长期并存的局面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2-2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时间和历史事件对应准确的一组是(       
A.①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在英国逐渐形成②近代律师制度建立的法律基础出台
B.①英国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原则②西欧的基督教分裂成天主教和新教
C.①法国加快统一法律,法律体系日益成熟②美国黑人、原住民、妇女享有完全公民权
D.①欧洲国家出现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②新教倡导积极入世,以图缓解宗教冲突
2024-02-2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下列选项中,比较贴近材料观点的是(       

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不如早归,广修农商,舟车上下,役使孔方。凡百君子,同尘和光,上交下结,名誉益彰。

——西晋鲁褒《钱神论》

A.爱财如命B.生财有道C.为富不仁D.轻财重义
2024-02-2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为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发展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尤其是邻近的民族独立国家关系,新中国提出了(       
A.三条基本外交方针B.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主题
2024-02-2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_____________》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_____________》中可填写的是(       
①唐律疏议   ②永徽律疏   ③二年律令   ④问刑条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4-02-2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除了自由民和奴隶的差别以外,又出现了富人和穷人的差别——随着新的分工,社会又有了新的阶级划分。”以下选项中,最接近恩格斯所描述的历史阶段的是(       
A.兴隆洼遗址出土的石锄B.贾湖遗址出土的猪骨标本
C.安阳妇好墓出土的铜铲D.乌尔王陵出土的铜斧头
2024-02-27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古往今来,赋税制度是国家财政的根本,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从明朝“一条鞭法”到清朝“摊丁入亩”所体现的理财思想是(       
A.轻徭薄赋B.勿夺农时C.合理负担D.量入制出
2024-02-2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特约评论员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华社转发此文。12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以及《解放日报》等全文转载,引发全国范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一事件(     
A.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B.有效地调动了社会各个阶层的积极性
C.标志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D.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0 . 20世纪60年代前期,面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和美、苏日益严峻的战争威胁,党中央、毛泽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1965至1975年,三线地区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43.5%。三线建设(     
A.推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B.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步骤
C.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D.增强了国防力量,改善工业布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