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7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表中国际组织的出现,反映出(     
成立时间名称
1967 年东南亚国家联盟
1973 年加勒比共同体和共同市场
1975 年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1975 年拉丁美洲经济体系
1983 年中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
A.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开始进入世界体系
B.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C.发展中国家之间区域一体化有了重大进展
D.发展中国家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世纪90年代初,欧美各国工业品的价格一般比1873年低40%,其中钢和钢轨的价格下跌最为严重。 欧洲钢轨价格在1872年至1881年间降低了60%,美国钢轨在1898年的销售价格仅为1875年的1/10稍多一点。这表明欧美各国(     
A.自由贸易体系走向崩溃B.工业发展差距不断缩小
C.工业经济结构正在调整D.经济发展过程隐藏危机
2023-12-27更新 | 367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安乡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215年,英国国王约翰被迫签署了《大宪章》,其主要精神是维护封君封臣制度的既定原则,维护教会、封建贵族的特权。因为大封建主在同国王进行斗争时必须依靠骑士和市民,所以《大宪章》对他们的利益也有所照顾。由此可见,《大宪章》的签署(     
A.体现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开始B.推动了封君封臣制度稳定发展
C.阻止了英国专制王权的建立D.反映了政治运行兼顾多方利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公元前3千纪,西亚地区腓尼基人从埃及输入亚麻、从塞浦路斯输入铜、从小亚细亚进口锡和铁,而自己则输出象牙制品、青铜或银制品、玻璃制品、雪松以及用紫红色染料染过的纺织品等。由此可知(     
A.商业贸易引发社会分工B.古代腓尼基人的工商业经济发达
C.商品出现了世界性流动D.古代小亚细亚率先掌握冶铁技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50—1952年中国大陆进出口贸易增长情况如下表所示,此表可用于说明(     
年份进出口增长情况/亿美元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
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
195011.35.55.80.90.91——
195119.67.612.01.20.92——
195219.48.211.21.21.02——
A.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发生变化B.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和发展
C.帝国主义对华孤立政策的失败D.私营工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2023-12-27更新 | 508次组卷 | 10卷引用:湖南省安乡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新文化运动时期,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干脆把 Democracy一词译作平民主义,而放弃了以前常用的“民主主义”“民权主义”等译法,“平民”一词充斥报刊,成为极时髦的用语。这反映了他们(     
A.对民主的理解发生了变化B.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存在差异
C.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D.力图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甘地在解释“非暴力不合作”理论时曾说:“只要通过‘非暴力’的方式,即感化的方式,人们所希望得到的新时代就必定会到来。法国有一句名言——自由、平等、博爱……那些法国从未实现过的,将留待我们去实现。”据此可知,甘地(     
A.缺乏独立的民族民主革命思想B.糅合了东西方文明成果
C.试图在印度仿行法国政治制度D.寻求法国对印度的支持
2023-12-26更新 | 485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安乡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共和国后期,罗马人继承了希腊各大哲学流派的思想。罗马人比希腊人更加注重实用,因而他们将希腊的思想加以改造,以适合罗马社会的需求。 罗马抛弃了希腊哲学流派之间的门派之争,采取了折中主义,将各种思想汇合在一起,加速了希腊文化的融合。罗马的这些做法(     
A.推动了近代科学的产生B.证明西方文化更具优势
C.有助于延续希腊的文化D.实现了区域文化的统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37年,日伪政权在伪满洲国颁布“新学制”,该学制具有以下特点:小学教育年限保持6年制不变,并且延续小学可以男女同校,而中等教育由原来的6年制缩短为4年制,高等教育由原来的 4 年制缩短为3年制,“置重点于幼少年之国民教育”。上述措施(     
A.意在奴化伪满洲国民众B.节省了政府的财政支出
C.夯实了东北的教育基础D.推动中日矛盾逐步缓解
10 . 春秋战国时期,“土”和“壤”的概念开始形成,如《周礼·地官·大司徒》中就把土和壤作了明确区别,认为后者是为了“知其种,以教稼穑,树艺”。战国时期进一步提出了“地可使肥,又可使棘(瘠)”的辩证观点。这说明当时(     
A.农业生产技术得到发展B.人地矛盾尖锐
C.粮食生产开始受到重视D.道家思想影响广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