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7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希罗多德治史的目的很明确,是要描写人类的事迹,并使这些事迹不至于被后世所遗忘。他“化传说的笔录为历史科学”,这并不是希腊思想中所固有的,它是公元前5世纪的发明,而希罗多德则是它的发明人。据此可知,希罗多德(     
A.强调知古鉴今B.否定神话传说C.关注希腊历史D.具有人文史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的《日本变政考》中指出,甲午败后,对西方列强之强“在政体之善也”。“心思者主谋议,立法者也;手足者主持行,行法者也;耳目者主视听,司法者也。三者立以奉元首,而后人事举”。据此可知,康有为(     
A.对三权分立的西方政体有一定认知B.主张“将全国制度全行变革”
C.倡导顺应世界大趋势建立法治国家D.宣传维新主张照搬日本政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是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政治(        
A.设置路的主要目的是监督州县各级官吏B.设置通判的主要目是防止武人专权擅政
C.分化事权相互监督,有效加强君主权力D.路州县体制的设立极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82年,宪法修改委员会秘书处,根据全民讨论中提出的大量各种类型的意见和建议,对草案又进行了一次修改。许多重要的合理的意见都得到采纳,原来草案的基本内容没有变动,具体规定作了许多补充和修改。这表明(     
A.宪法修改有民意基础B.民主政治的迸一步完善
C.民主集中制得到健全D.人民群众民主意识增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一部古代地理书描述某项大型公共工程:“西通河洛,南达江淮",而中国东南地区“运漕商旅,往来不绝”。现代学者引此来论证交通建设对国家之盛衰、地方之开发与民生之调剂等,发挥莫大作用。上述公共工程的开凿(     
A.加强中央对边疆控制B.充实了关中粮食供应
C.推动海外贸易的繁盛D.体现经济重心已南移
7 . 南北朝时期,儒学有南学与北学之分。“南北所治,章句好尚,互有不同”。南方儒士大多濡染玄风,注重探寻玄学义理;北学严守汉儒传统,注重名物训诂。这种不同是由于(     
A.国家分裂政权对立B.统治者重文抑武
C.中外文化交流频繁D.江南地区不断开发
8 . 北宋科举考试中封弥法(糊名法)施行后仍然无法杜绝士子作弊,据《宋史》记载,当时主考官令士子在卷中“密为识号”。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宋真宗颁布了《亲试进士条制》,从此以后誊录形成了制度化。此举(     
A.杜绝了士子考场舞弊B.促使了阶层开始流动
C.完善了科举考试程序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9 . 据记载,秦的博士通常由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担任,博士们保持着齐国稷下学宫的传统与结构,不断吸纳各派学说。虽然博士没有独立管理国家部门的权力,仅秩比600石,但其地位很高,影响力很大,以至于“朝贺,位次中都官,吏称先生”。秦朝设置博士官的主要意图可能是(     
A.弥补专制体制的缺陷B.延续原始民主的传统
C.再现百家争鸣的局面D.强化政治文化的认同
10 . 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是国家规定不能出国展览的64件国宝之一。这件铜器最有价值的是腹内底部所铸4行33字铭文,其中有“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虽很简略,却记录了武王伐商的“牧野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该铭文与《尚书·牧暂》记载的“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完全一致。后来天文学家依据铭文中所记“甲子”日“岁”(木)星在中天的天象,参照《国语·周语下》中的天象记载,计算出武王伐纣的时间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由此,古代史上这一著名的战役有了一个绝对年代,为商周两代的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年代依据。这说明(     
①跨学科研究是推动历史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地下材料与纸上材料互相印证,有助于历史事实的考辨
③历史学家应以探究历史之谜为己任,挖掘史实的全部细节为职业要求
④历史的基本事实通过各种资料并借助多种研究路径,有可能逐步弄清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10-08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安乡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