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2 道试题
1 . 明清商业
(1)____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聚集。
(2)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晋商、徽商等____
2023-11-2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鸿唐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文化传承的载体
(1)学校教育:古希腊产生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了____的基础。
(2)印刷技术:约15世纪中叶,德国人____采用金属活字印刷,直接催生了印刷术,并推动了报纸、杂志的普及。
(3)图书馆: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是____巴尼拔王建立的。
(4)博物馆:公元前290年前后,托勒密·索托创建了亚历山大博学园,其中____后来被称为“亚历山大博物馆”,一般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2023-08-27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世界史1-5古代世界人口迁徙、战争与文化交融、传承
3 . 人类早期的食物生产
(1)农业的产生:大约1万年前,原始的_____和畜牧出现,标志着原始农业的诞生,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
(2)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①农牧物种:种植_____和小麦,饲养山羊、绵羊、牛等家畜。
②土地制度:主要是王室、神庙占有土地。
③农业灌溉:以_____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了整个古埃及的命运
地中海地区①作物种植:大麦和_____从西亚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的主要粮食作物;古罗马以谷物生产为主,同时种植橄榄和葡萄。
②耕作技术:土地肥沃地区实行谷物与蔬菜_____;地力较差的地方种植葡萄和橄榄。
③土地制度:在古希腊城邦中,只有_____才能拥有土地,使用奴隶劳动;古罗马长时期内实行土地国有,人们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随着征服扩张,小农逐渐破产
中美洲地区①作物种植:玉米、甘薯和马铃薯。
②土地制度:贵族私有制与_____公有制并存
2023-08-2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世界史1-3世界古代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和经济与社会生活
4 . 经济发展
(1)工业化: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
(2)粮食生产
①20世纪以来,农业机械化生产、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制冷______技术、______产业等不断发展。
②1996年,《______》白皮书发布后,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
(3)经济总量:1978年后,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______体制,经济飞速发展。2010年,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4)对外开放:倡议推动“______”国际合作,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______
(5)人民币国际化: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3-08-26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中国近现代史3-5现代中国的经济生活和文化交流
5 . 近代文化传承的载体
(1)学校教育
①京师大学堂
创办创建于戊戌维新运动中
职能既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________大学,又是国家最高教育________机关
办学理念主导新式教育的推行,采取________的方式
发展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1916年后,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
地位中国教育________的标志
②清华学堂:1911年创办,1928年组建为________大学,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高水平的大学。
③影响:大学逐渐发展成为保存、传播和发展人类文化的重要场所。
(2)图书馆的发展:1909年,清政府开始筹建________图书馆。1916年起,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开始体现。
(3)博物馆的建设
①19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人韩伯禄在上海建立的自然历史博物院,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
②英国亚洲文会在上海设立了主要陈列________的自然历史与考古类博物馆。
③1905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建立的________,成为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
④民国时期,先后建立________和国立中央博物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分别改称“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和“国立南京博物院”。
2023-08-24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中国近现代史2-6近代中国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碰撞与交流
6 . 政治制度
(1)中枢机构的演化
①明朝:1380年,明太祖废除_____和宰相。明成祖在位时设立内阁制。
②清朝:雍正帝设立_____,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
(2)中央集权的演化
①明初:废行中书省,后向各省派出_____、巡按,逐渐总揽一省之权。
②清朝:巡抚成了一省长官。明清时期形成省、_____、县三级行政制度。
(3)张居正改革
背景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措施大力整肃吏治,加强官吏_____,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
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增加,_____相对缓和;封建统治危机得到缓解
2023-08-2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中国古代史4-3明清时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7 . 海上交通、沿海形势和内陆边疆
(1)海上交通:郑和下西洋
①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②过程: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远航海外,最远到达____和红海沿岸。
③影响: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领先欧洲远洋航海半个多世纪。但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后来未能持续。
(2)沿海形势
①明朝前期:倭寇袭扰东南沿海,明廷派遣____等人平倭。
②16世纪中期:____人获得在濠镜澳(今澳门)的租住权;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
③明朝末年:西班牙被____击败,退出台湾。
(3)内陆边疆
①对蒙古:重新修筑长城。1571年,鞑靼首领____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册封。
②对藏族:明廷封授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设立____等,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
③对东北:在黑龙江设立____,并对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2023-08-2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中国古代史4-1从明朝建立至清朝前中期的统治
8 .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1)农业工具
耕作工具材质主要有骨、竹、木、石、蚌、铜、铁等;制作从打击制作到磨制再到冶炼;战国时期,铁制农具逐渐推广
灌溉工具原始社会用陶器灌溉;人们已经懂得利用_____原理灌溉,东汉末期出现_____
畜牧业
设施
古人用圈厩来饲养禽畜,用马槽来喂马
(2)手工业工具
①纺织业的进步
a.原始社会:约3万年前,山顶洞人已经用_____缝制兽皮;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使用_____作为纺线工具。
b.封建社会:汉代的画像石中出现了使用_____纺纱的场景,构造复杂的提花机已经出现。
②陶瓷业的进步:新石器晚期采用坯车制坯。
③冶金业的进步:东汉水排。
(3)劳作方式的发展
①从集体劳作到农业家庭式劳作
条件_____的使用和私有制出现
表现战国时期,中国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
②农业庄园式劳作:东汉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带有庄园式经济的色彩。魏晋南北朝时期的_____除军事作用外,也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
③手工业生产
形式手工业家庭及民营和官营作坊
特点世代传承,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
2023-08-23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中国古代史1-6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经济生活与文化传承
9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及价值
(1)内涵
①重视以人为本:周公提出“_____”;孔子提倡“仁”,主张“仁者爱人”。
②政治伦理上的民本思想:历代思想家继承了先秦民本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政治实践。
③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④提倡爱国,追求_____
⑤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
⑥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⑦主张和而不同。
(2)特点和价值
①特点:本土性、多样性、包容性、凝聚性、连续性。
②价值: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_____和行为方式;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2023-08-23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中国古代史1-6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经济生活与文化传承
10 . 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1)早期文明时期:中原_____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
(2)先秦时期: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血缘认同、文化认同;“_____”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先秦成为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
(3)秦汉时期: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汉武帝尊崇儒术,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2023-08-23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中国古代史1-6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经济生活与文化传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