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有人说,“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中国并非黑暗一片,中国社会还在进步。”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与否,并对自己观点进行阐述。
2022-06-0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仙游县枫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回答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有关问题
(1)1958年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了哪两次严重的失误?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经济建设作出了哪些重大的战略决策?
(3)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什么?
(4)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2020-07-2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福清市2017-2018学年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请写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
2019-09-12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湖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 1500年往常,人类差不多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截了当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不管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依旧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什么原因说“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简答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华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今天中国教育的重要使命,历史学习是我们认识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请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2)隋唐文化繁盛,请举出科技、文学成就各一例。
(3)对于包括传统儒家思想、古代科技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人们有各种态度和看法。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主张是什么?

6 . 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无产阶级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社会主义终于从理论变为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列举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具体史实。
2019-03-17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今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回答问题:

(1)十七大报告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试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用史实说明。

(2)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进和大发展。用史实说明中国经济体制“大突破”的表现?实现突破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3)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某校学生会拟举办“改革开放30个,民众生活大提高成就展”。请你帮助学生会选择展览内容(内容不少于四项)。

8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苏联趁美国陷入越南战争之机,向埃及提供资金和军事物资,还向叙利亚、伊位克派遣了军事顾问。美国则向以色列运交了新式坦克和飞机,从空军现役部队中抽调1000名所谓“志愿人员“充实以色列空军。美国总统约翰逊和以色列人都承认,“六·五”战争的计划早在美国国防部制定好了。1967年5月26日,美国将以色列捏造的埃及将发动进攻的假情报转告苏联。苏联闻讯十分惊慌,劝告纳赛尔不要“先开第一枪”。埃及则在苏联的奉劝中陷入了麻痹。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向埃及、叙利亚、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发动了突然袭击,占领西奈半岛、戈兰高地和约旦河西岸的全部土地,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苏联在整个战争中袖手旁观,美国直接支援了以色列的行动。6月6日,美苏代表联合炮制出一项要阿以双方立即停火的决议草案,当晚安理会通过。8日,以色列宣布接受停火。在苏联的诱迫下,埃及和叙利亚也接受了停火。

——摘自孙吴《历次中东战争与大国关系述评》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的特点。

(2)据材料概括美国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的作用。

9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6年2月,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认为,苏联的国内制度、意识形态和历史传统决定了它必然要谋求无限制的向外扩张,美国必须也能依靠实力来抵制苏联的扩张。9月,苏联驻美国大使维诺科夫给苏联代表团的秘密报告,断定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特征是“谋求世界霸权”,并将“苏联视为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主要障碍”。伴随各自大战略,两国对外政策都发生了转向。1949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出台第68号文件,认为苏联奉行全球侵略与扩张政策,决定与之进行全球对抗。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认为国安会第68号文件对苏联意图的判断得到证实,于是全面卷入朝鲜战争。

——摘编自徐蓝《国家大战略与对外政策调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乔治·凯南与维诺科夫所做的相同判断,并说明这一判断的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朝鲜战争对当时世界局势的影响。

2018-02-2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综合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

10 . 【历史上重大改革】

材料:华侨问题在整个晚清时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代中国海外移民激增,华侨问题,即华侨在国外遭受压迫、虐待和种族歧视的问题由此产生。清政府最初对此总体漠视。李鸿章在办理洋务和处理外交问题上,逐渐认识到海外华人仍是清政府的臣民,要用国家力量来保护他们在海外的人身和财产利益。针对秘鲁虐待华工问题,他派客闳赴秘调查华工受迫害详情,迫使秘鲁承诺“将以前苛待华工弊端尽行革除”。同治九年,他建议政府,“商民往日本长崎岛贸迁寄居者络绎不绝……应派大员长驻该国京师,或委员近驻长崎,兼充各港领事……管束我国商民,籍探日本动静,似于大局有裨”。光绪二十二年(1896)已是古稀老人的李鸿章到达美国,受到当地华侨的热烈欢迎,他向华商代表询问华侨境况,向美国媒体表明中国反对美国《排华法案》的立场。李鸿章积极支持华侨中的富商们回国创办诸类企业。此外他还笼络海外华商赈济国内灾情和缓解财政压力。他积极推动清政府设立领事制度,派驻使臣;调集舰队出洋访问华侨聚居地;授华侨以官爵,提高其政治地位。这些措施很快吸引了华侨们的爱国热情,他们开始关注祖国,回国开办了很多企业。海外华侨与祖国的命运已经紧紧地联在一起。

——摘编自金蓓《李鸿章护侨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李鸿章护侨思想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鸿章推动政府制定护侨措施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