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4年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工人运动、 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革命浪潮席卷全国。这一切,都始于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以破裂告终,但……它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十年之后,在日寇入侵,民族危亡之际,国共两党终于又一次握手。
——摘自《第一次握手》       
材料二:于右任是国民党元老。他在病重时写下《望大陆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材料三:1979年元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宣布了争取和 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现在,我愿趁此机会进一步阐明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 一的方针政策:
(一)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 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三)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 。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四)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
——摘自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材料四:

跨越海峡两岸的历史性握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两次握手,体现“合则两利”的两次重大事件和各自最主要的影响。
(2)于右任的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意愿?说明什么问题?
(3)材料三中,叶剑英关于台湾问题的谈话可以概括出什么方针政策?该方针政策的提出有何意义?为解决台湾问题,中央政府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政策有什么不同?(2分)
(4)材料四所示历史性握手有什么现实意义?从国共关系的发展历程中可以得到什么重要认识?
2 . 20世纪30年代与20年代相比,国际政治局势的最大变化是什么?结合具体史实分析这种变化的社会根源及对国际形势的影响。
3 . 美国参加“二战”后,丘吉尔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假使当初我们采取共同的措施来保障我们的安全的话,这个灾难,本来永远不会降落到我们的头上。”结合你对“二战”起因和英法美苏参战的思考,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2019-09-1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永川区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结合史实,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存在着哪些内在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与二战的爆发有何关系?美国是怎样利用这些矛盾在亚太地区抵制日本势力的?结果怎样?
2019-09-1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永川区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长征精神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宝贵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军长征组图

材料二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材料三 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就一定能够加快新长征的步伐。让我们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为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回答:
(1)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一的图示反映出红军长征战胜了哪些困难?
(2)材料二中的“万里长征”是指什么?为争取该长征的胜利,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是如何告诫共产党人的?
(3)材料三中“新长征”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新长征”主要“新”在哪里?
2016-11-18更新 | 8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重庆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6 . 世界博览会(World Exposition)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享有“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从1851年首届世博会至今,已有159年历史,2010年中国成为了世博会的主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首届世博会——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有25国参加,630万人次参观。……举办这次世博会的本意在于展示英国工业技术的划时代成就。……世博会的召开不仅为英国开拓了广大的贸易新市场,而且大大促进了铁路交通的发展。……对当时等级森严的英国来说,世博会也创造了一次让所有阶层都在同一屋檐下欣赏展品的交流机会。
——据《走进世博会》
(1)根据材料一,分析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的举办对促进英国现代化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 部分世博会推出的新技术与新产品一览
年份
举办国与名称
推出的创新产品与创新技术
1851年
英国·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
大功率蒸汽机、轨道蒸汽牵引机、高速汽轮船等
1876年
美国·费城世博会
电缆、火车头、印刷机、打字机、多路传输电报机等
1878年
法国·巴黎世博会
贝尔的电话、爱迪生的留声机、冷冻船等
1889年
法国·巴黎世博会
连续显示照片装置和新型感光胶片等
1893年
美国·芝加哥世博会
交流发电系统、照明用电设备、霓虹灯等

——摘编自《走进世博会》
(2)材料二中所列,19世纪后半期世博会举办城市有何共同特点?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材料二展示的新技术与新产品,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什么变化?
材料三 泰西以商立国,其振兴商务有三要焉:以赛会(即世界博览会)开其始……此会角九州万国之珍奇,备海澨(水边)山陬(角落)之物产,非此不足以扩识见,励才能,振兴工商,兴利赖。
故各国当赛会之后,其民之灵明日辟,工艺日精,物产日增,商务日盛,此利国利民之见于后日者也。
故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轮电往还,声闻不隔。
——郑观应《盛世危言·赛会》
(3)郑观应被称为中国主张“办博”的第一人。根据材料三,归纳他对世博会的认识,并说明他建议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理由。
材料四   1910年9月南洋劝业会在南京成功召开。南洋劝业会除有工艺、农业、机械、通运等8个专业性展馆外,还设有直隶、四川等十多个区域性展馆。……参展的产品计420类,约100万件。……各地绅商大贾、政学首脑纷纷前来参观,南洋华侨和日本、美国也派来庞大代表团,参观人数达20万。……南洋劝业会是中国晚清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性商品赛会,从其规模上看略具世博会性质……芬德林所编的《世界博览会历史辞典》一书将此会亦列入历届世博会之中。
——摘编自乔兆红《清末新政与中国近代博览会事业》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芬德林将南洋劝业会列入历届世博会之中的主要理由。
2016-11-18更新 | 11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重庆西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将扩充军队(不管有没有议会的支持),以任何一个借口向奥地利宣战,把德国统一在普鲁士的领导之下。
              ——俾斯麦上台前给朋友的一封信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俾斯麦上台后普鲁士与奥地利交战的重要战役,并分析这一战役的意义。
材料二 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国外的主神向我们说道:“怎么办?世界已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我们不能,也不愿意容忍这样。我们在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对我们来说,没有巨大威力,没有强大陆军,没有强大海军,而要获得幸福,那是万万办不到的。
——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12月11日的演说
(2)材料二中皮洛夫的演说表明了德国怎样的外交倾向?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英国对此在外交上作出了什么调整?这种调整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 新帝国必须……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
——希特勒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德国第一次统一及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的政治经济状况,说明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上台执政的原因。
材料四 在德国,我们知道是谁发动了战争,我们承认自己的历史罪责,并严肃地承担这一历史责任。欧洲已经从战争中吸取了教训,作为德国人我们更不会回避这一责任。欧洲的公民及其政治家们有责任在欧洲及其他地方为避免战争、制止战争及恐怖势力作出努力。
——德国总理施罗德在纪念盟军诺曼底登陆60周年仪式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四,概括德国领导人对历史问题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态度有何积极意义?
2016-11-18更新 | 4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重庆西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李鸿章认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越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战事毕矣。”“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
材料三 该国(日本)近年改变旧制,……其变衣冠,易正朔,每为识者所讥。然如改习西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开煤矿,自铸洋钱,于国计民生不无利益。并多派学生赴西国学习器艺,多借洋债,与英人暗结党援,其势日张,其志不小,故敢称雄东土,藐视中国,有窥犯台湾之举。
——1874年12月10日李鸿章奏折
材料四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
(1)结合19世纪东西方的有关史实,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李鸿章提出要实现“自强”的途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李鸿章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内政外交有何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洋务派据此认识,又在洋务活动中采取了什么新对策?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为了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中共在工业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5)据以上材料信息谈谈你的认识。
2016-11-18更新 | 5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重庆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卷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港口域市,它位于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处于中国西部最富饶的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交往的必经之路上,由于居于水运中心的位置,重庆受到外国列强的关注。他们要打开西南地区的广阔市场,就必须开埠重庆。到1876年,中英《烟台务约》规定开辟川江的门户宜昌为商埠并允许“英人派员驻渝查看川省之英商事宜”,重庆在事实上对英法等国开放。1891年重庆建立海关,正式开埠。由于此时日本尚未在中国取得片面最惠国待遇,所以不能分享重庆开埠之侵略权益。
材料二     1875-1911年重庆港进出口贸易额统计《单位:万海关两)

注:土货是指本国产的物品。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等西方列强在重庆开埠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重庆开埠问题上取得与英法同样的特权是通过哪一条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l875—1919年重庆港进出口贸易的特征。并说明它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l912年和l914—1918年间重庆洋货进口值相对较低的原因。
2010-07-08更新 | 9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重庆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10 . 材料二 美国、英国国家政体比较

材料三 在德意志帝国(1871—1918年)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                                        ——摘自高中新课程教科书《历史》必修(Ⅰ)
(1)材料二所反映的与美国和英国政体形成相关的重要法律文件分别是什么?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2)对照材料二,归纳材料三所反映的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特点。同一时期,哪两个国家也具有这些特点?并回答它们具有上述相似特点的共同原因。
2010-07-07更新 | 6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重庆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