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唐代诗人李敬方《汴河直进船》诗写道:“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这里所谓“取尽脂膏”,是什么意思?
2020-12-0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民版历史必修二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 简答题专练

2 . 唐代诗人李绅有《悯农》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读这样的诗句,应该怎样理解古代农民的生活境况和社会贡献?
2020-11-1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民版历史必修二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 简答题专练
3 . 史料 北宋诗人苏轼写过一首有序的《石炭》诗,描述当时煤的使用情况:彭城旧无石炭。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万车炭。流膏迸液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散。根苖一发浩无际,万人鼔舞千人看。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苏轼诗集》卷17
从该材料中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2019-08-2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4 .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A.中国古代的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和《________》。
B.中国古代医学成就突出,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的是什么?
C.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肯定了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提出的两个著名的原则是什么?
D.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中国教育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________
E.19世纪俄国芭蕾舞剧《天鹅湖》著名杰作作者是谁?
2019-01-2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理科)下学期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

在“种族优越论”的指导下,希特勒上台后,纳粹党开始疯狂迫害犹太人。犹太人的公民资格被取消,各种权利被剥夺,甚至在肉体上被消灭。1938年11月9日夜,大批法西斯分子在全德国焚烧犹太教堂,杀害犹太人,捣毁犹太人商店的橱窗,满街的碎玻璃在灯光的照射下像水晶一样闪闪发光,这就是“水晶之夜”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在全欧洲建立集中营,以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最为臭名昭著。在集中营内,无数犹太人被迫做繁重的体力劳动,或者被送往实验室做毒气、细菌等各种试验。战争期间,仅在奥斯威辛集中营一地就有350万犹太人被迫害致死。在纳粹统治期间,约有600万犹太人惨遭杀害。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总结纳粹迫害犹太人的方式和手段。

(2)纳粹德国之所以要大肆迫害犹太人,除了“种族优越论”作祟外,你能否从经济上分析一下原因?

(3)哲人有言:奥斯威辛之后,再也没有诗。说说你的理解。

2018-03-1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三单元第9课 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练习)

6 . 中国历史上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约在唐初发明的印刷术,除用来大量印刷佛经外,还被用来印刷文化书籍和医药、历法等书。北宋庆历年间的印刷术方法是:用胶泥刻字,使字划凸出,每字单独成为一印,用火烧硬,制成字印;在铁板上敷松脂、蜡、纸灰,把一颗颗字印镶嵌于铁板,再用火烤,使松脂、蜡熔化,把版面压平,便可刷墨印书。这是印刷技术上的重大进步。

——摘编自金秋鹏《中国古代科技史话》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唐与北宋发明的印刷技术。与唐代相比,北宋印刷术的进步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二书以晋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

——(清)马宗霍《书林藻鉴》

(2)被后人尊称为“书圣”的东晋书法家是谁?他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是哪一部?

材料三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宋)苏轼

(3)材料三中王维的画作属于中国传统书画的哪一种类型?这种画有哪些特点?

7 . 家国情怀是传统文化中最宝贵、最活跃的精神资源。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儒家文化,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家国观念和家国情怀。回答下列问题:

(1)老子说:“為无為,则无不治。”结合所学知识,老子的家国观念和治国理念有哪些?

(2)屈原是中国历史一上第一位爱国诗人,《离骚》中一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请指出这首诗的语言特征和创作风格。

(3)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据此,顾炎武具有怎样的家国思想?

(4)19世纪末孙中山在《兴中会章程》中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为了振兴中华,孙中山在1905年提出了哪些具体的革命纲领?综合上述问题,你认为家国情怀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

2017-12-01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材料二从19世纪中叶起,在文化领域,人为的、地理上的界限逐渐被淡化,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不断加强。……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交流着。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世界文学发展的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促使两个时期文化交流加速的原因。

(3)面对19世纪中期以来的世界文化交流,有人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等地区的文化侵略,应该抵制;也有人认为这是不同文化的碰撞、融合,被侵略国家应当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发展本国文化。你认为哪种说法更合理?请就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2017-11-1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历史高二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同步练习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材料二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后又“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转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董仲舒奏:“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日]岛献吉朗《诸子百家》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怎样的财富观?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学的态度。他们在文化政策上有何相同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
2016-11-07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中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简答题 | 适中(0.65) |
10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岳忠武王祠》(明 · 于谦)
材料二 人们不会忘记,正是这个人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保卫京城和大明的半壁江山,拯救了无数平民百姓的生命。
他从小满怀以身许国的志向,经历数十年的磨砺和考验,从一个孤灯下苦读的学子成长为国家的栋梁。
他身居高位,却清廉正直,在他几十年的官场生涯中没有贪过污、受过贿,虽然生活并不宽裕,却从未滥用手中的权力,在贫寒中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操守。
他不畏惧困难和风险,在国家最为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承担天下兴亡。
他是光明磊落地走完自己一生的。
——摘抄自石悦的《明朝那些事儿》
(1)材料一中的《岳忠武王祠》一诗表明了于谦怎样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于谦创作该诗的历史背景。
(2)材料二中的作者是怎样评价于谦的?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于谦的优良品质对后世的影响或启示。
2015-03-31更新 | 2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湖南怀化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