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405年至1433年间,明朝政府发起了七次大规模的海上探察系列活动,领导这些探察的是宦官郑和,郑和的每一次航行都带着一支令人敬畏的船队,辅以庞大的武装军队,可以镇压探险队所到达的任何港口出现的抵抗。在前三次的航海中,郑和率领他的船队到达了东南亚、印度和锡兰。第四次航行到达波斯湾和阿拉伯半岛,最南到达现在肯尼亚的马林迪。在整个旅行过程中,郑和随意把中国丝绸、瓷器和其他商品作为礼物散发出去。在返航时,他从东道主那里得到大量的、非同寻常的礼品,包括非洲的斑马和长颈鹿。郑和及其同伴尊重他们所遇到的当地神灵和风俗习惯。郑和通常通过外交手段来实现他的目标。……七次探察在印度洋盆地确立了中国人的地位和声誉。在他第四次返航时,郑和带来了30个国家的使节,他们来到中国,对明朝宫廷表示了敬意。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提出了“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以基础设施的“硬联通”为重要方向,呈现出陆、海、天、网全面推进的态势。2013~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自2015年成立以来,亚投行已从57个创始成员发展到来自六大洲的106个成员,成为成员数量仅次于世界银行的全球第二大国际多边开发机构。中国与共建国家在教育合作、文旅交流、媒体智库、民间交往等领域开展广泛地合作,与共建国家议会、政党、民间组织往来不断加强,拉近了共建国家人民的距离,促进民心相通水乳交融,在经济合作的同时实现了文明交流互鉴。

——摘编自蔡彤娟《“一带一路”十年成就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较于郑和下西洋,“一带一路”呈现出的新变化,并说明其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这些区域交往带给我们的启示。
2024-03-22更新 | 7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仅10.6%,城市化进程缓慢。改革开放开启了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化进程,城乡之间的藩篱开始松动。1982年,随着农业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加之1985年国家进一步放开农民进城的限制,我国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但仍表现为传统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集中。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越农村人口,占比达到51.27%,农业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2018年的城市人口占比近60%。1978—2017年的40年间,我国城市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在10%以上,产业结构也实现了同步升级,2012年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在城市化发展方向上释放出转型的新信号。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1978—1995年形成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化,1996—2013年形成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化,2013年以来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城市化。

——摘编自刘家强等《新中国70年城市化演进逻辑、基本经验与改革路径》

(1)根据材料,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演进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的演进。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分别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在战争中使用原子弹,各家媒体竟相报道。《解放日报》转载了有关的报道:8月9日,头版刊发了《战争技术上的革命原子炸弹首袭敌国广岛》和《传盟国将发出新公告促使日寇迅速投降否则即将以原子炸弹摧毁日本》两篇报道。第3版比较集中地对原子弹进行报道,包括《杜鲁门宣布使用原子炸弹攻日》《英报评原子弹》《阿特里及史汀生谈原子炸弹发明的经过》《美报评原子弹的发明是科学与战争的革命》等消息;8月10日,继续在第3版以综合报道的形式,较大篇幅地转载原子弹的消息。

——摘编自耿显家《毛泽东与延安《解放日报〉对原子弹报道的变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简析美国对日本投掷原子弹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说明人类认识和利用原子能的历史经验。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青铜器铭文和当时的文献,称周王室所主持修筑的连通各地的交通干道为“周行”或“周道”。秦汉两朝都将发展交通作为主要行政任务之一,双辕车和独轮车得到推广。除利用战国时期原有道路外,秦朝还统一规划施工了直道,开拓出可以体现国家行政效率的南北大通道。秦汉交通的主要形式为以后两千年交通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本格局。隋炀帝当政时代,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全线建成。唐代大的都市往往商船四方荟萃,远帆云集。宋代造船业的设计能力和生产能力,都已经达到新的水平。元代的行政管理、军事调度、经济往来、文化交流,都以邮驿系统作为基本条件。宋元时期也是我国海上交通最为繁盛的历史阶段。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近代中国,铁路和轮船的出现并非是社会经济自然发展的产物,轮船是资本主义列强强行引进的,在中国首先出现的也是外国轮船公司。铁路绝大部分靠借外债修筑,有相当部分控制权不在中国人手中。到1911年,新式交通工具的数量还很有限,相对于中国辽阔的土地及人口远远不成比例,分布也不尽合理。在经营管理以及其他方面,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摘编自朱荫贵《近代交通运输与晚清商业的演变》

材料三   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全面建成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拥有世界一流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出行安全便捷舒适,物流高效经济可靠,实现“人享其行、物优其流”,全面建成交通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好先行。

——摘编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交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新式交通工具推广缓慢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如何实现交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2024-03-14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8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00周年之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中国知识理论界开展了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活动。马克思主义学者与自由知识分子通过发表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文章,其内容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所取得的成就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革命的介绍分析。纪念活动反映出了1948年知识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运用与发展的思考,以及自由知识分子从改良主义到马克思主义复杂的心路历程变迁。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纪念活动注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阐释,而自由知识分子在纪念活动中则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运用关注较多。这一年,各民主党派与知识分子对待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的态度都在悄然发生改变。

——摘编自贺金林、江东屹《1948年中国知识理论界的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

(1)根据材料,概括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活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释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活动的政治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时间既是一种自然存在,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对时间的掌控也是权利的表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人告诉我各种职员曾采用了如此不正当的手段,以至于下班时用走得最快的钟来计算,而且在他们下班时间到来前就打铃,上班时则让钟走得很慢而铃在他们上班时间过去后才响。那两个黑心的内奸福韦尔和斯凯乐恩故意允许这样做。有鉴于此,这里命令:除了告诫员的钟,任何人因此之故不得以其他的钟、铃、表或日晷来计算时间;除了管钟人,这个钟指的时间决不允许任何人变动……”

——18世纪英国克劳利铁厂制订的《手则读本·监察员守则》

材料二   “我在布雷德先生的工厂里工作……在那儿,夏天我们得干到天黑得看不见的时候。我说不出我们是在几点钟停止工作的。除了主人和他的儿子。谁都没有表。所以我们不知道时间。有一个人有表……但被人拿走了交给主人保管,因为他曾把白天的时间告诉其他工人……”

——18世纪一个英国工人的证词

材料三   “《字林报》云,江海关新装大钟,业已校拨准确,定于元旦子正为始,正式报时。从此上海一埠对于沿海区标准时刻,复得有所准则,中外人士同蒙利□,该钟计时非常准确,制造者保证每月时差不逾十五秒,即每日不逾半秒,而其鸣声亦殊宏亮,若在静夜,几可闻于全埠,所以海关税务司深望本埠各公共处所时钟,咸能以该钟为标准,使全埠时刻得以划一、不爽分秒云。”

——《海关大钟今晨校准》,《申报》1928年1月1日

(1)材料一与材料二在时间问题上有何分歧?请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这一分歧产生的社会根源。
(2)根据以上材料,以“从传统到现代”为角度说明1928年江海关新装大钟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西欧中世纪,教士和修道士的布道是一种重要的对民众直接进行神学指导的方式,是指教士以传道人的身份所进行的道德说教。中世纪的布道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关注话题、神学发展、语言学的发展、教俗人士的评论等。13世纪出现了极为普遍的所谓“针对性布道”,将听众分为“妇女”“教士“和“市民”等等,布道时耍兼顾听众的兴趣及时调整内容。通过戏剧来灌输信仰也是对民众进行基督教化的一种重要路径。戏剧为大众提供了一种对《圣经》中的多种阐释进行了解和认识的方法和途径,还有以说教为目的,强调人对神的依赖以及个人与社会责任的道德剧、神秘剧等戏剧。此外,基督教会还利用寓意故事来进行基督教化的伦理道德说教。这些教化方式使得道德教化在民众中的传播更为广泛和普及,其过程也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和渗透性,这些活动促进了基督教伦理道德体系的建构。

——摘编自邹丽霞《<罗马人传奇>与中世纪后期拉丁西方的道德教化》

材料二   宋代,社会风俗的教化与规范呈现出新的面貌。如宋真宗率百官亲赴曲阜孔庙祭莫,亲撰《崇儒术论》,救编《九经疏义》领行学校,作“劝学诗”明谕天下读书人。《宋史·职官志》中记述:地方官员具有“宣布条教”“旌别孝悌”“举行祀典“宣风化”等职能。在重建学校教化传播通道方面,庆历四年范仲淹推行“新政”时邀请教育家胡瑗赴京师执掌太学,将长达30年的苏湖私学教化经验引进太学。此外,乡约、家训等也在民间的社会教化中发挥重要的功能。如北宋学者吕大钩创立的《吕氏乡约》包括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和患难相恤。这其中“德业相劝”和“过失相规”着重于个人道德修养方面,而“礼俗相交”和“患难相恤”则侧重于个人道德的放大所造成的社会效应。陆游《放翁家训》也要求子孙秉承祖上清廉的家风,淡海名利、功利,教训子孙戒懒惰,与人为善,平等待人,同时祝福子孙要尽忠报国、廉洁为官、重视节操、不贫图富贵。

——摘编自张雪红《试论宋代社会教化的新特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西欧教会进行教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社会教化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西方社会教化的历史启示。
2024-03-02更新 | 23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省校际名校高三下学期一模联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黄海海战后,日军……之取旅顺,舰队亦有力焉。北洋舰队则匿于军港,不敢再出,朝旨调南洋兵舰三只共守渤海,初英国以为战争妨碍其商业,请于日本划上海及其附近为局外之地,日本许之。李鸿章欲调南洋舰队北上,但南方大臣因故反对。李鸿章乃饬丁汝昌严守渤海,余舰匿于威海卫。1895年1月,日本决定攻取威海卫,兵舰炮击登州……炮击泊于港内刘公岛之华舰,舰队助之,北洋军舰遂困守于绝地。清廷余船不堪再战,水兵不听指挥,外员劝丁汝昌出降。1月16日,海军出降,丁自杀。……(中国)而反败于蕞尔小国,其老大衰弱,及政治上、社会上所有之弱点,暴露于世,列强因而乘机争夺权利,中国几至不国,固订约通商以来,外交上未有之变局也。

——摘编自陈恭禄《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简析北洋舰队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危害。
2024-03-0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同盛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五次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均田制的破坏导致租庸调制无法实行,政府税收难获保证,而诸多藩镇不纳贡赋,对藩镇用兵又耗费巨大,更是加重了财政负担,遂使唐朝的财政陷于严重危机。整顿财政,改革税收制度,成为唐朝的当务之急。唐朝全面的赋税制度改革,是在德宗时实行的。针对土地兼并严重,佃户、客户、逃户、隐户众多的现状,宰相杨炎制定两税法。两税法的基本精神为:无论是原住户还是外来的客居户,一律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赋税征收不再以人丁为主要依据,而以土地财产为主要依据。

——摘编自王家范、张耕华等《大学中国史》

材料二   家庭承包经营显现出相应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小规模的家庭分散经营难以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二是小块田地分散经营……不利于农业科技水平提高;三是农地产权确权不明,缺乏土地相关处理权益;四是分散的小农经营无法克服农业生产的盲目性,信息不对称增加了交易成本和农业生产经营的不稳定性,难以适应现阶段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基于以上问题,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农业经营体系的完善与发展。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从2006年1月1日起废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在中国存续两千余年的农业税被彻底废除。

——摘编自顾海英、王常伟《从耕者有其田到乡村振兴——中国特色“三农”道路的探索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税法出台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税法与租庸调制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一句话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被废除的主要原因,并简述其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30年代初期,国共两党基于自身立场,均颁行了自己的劳工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如1932年国民党政府颁布经过修正的《工厂法》和1931年及1933年共产党颁布的《劳动法》,其部分信息见下表。

法律法规

最低工资标准

工资发放形式

工资发放时间

加班工资标准

《工厂法》

以工厂所在地的工人生活状况为依据通用货币定期发放,每月两次延长工作时间应加给平时工资的1/3—2/3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1931年)

劳动部门规定的最低工资额现金(不得使用物品)每半个月发放一次休息日和节假日,发双薪;额外工作,发双薪;夜间工作,按一定的比率增加工资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1933年)

由当地政府依据当地生活水平和职业等级,确定最低工资货币和实物每半个月发放一次;(临时性工作)工作完成时发放,且应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内发放2小时以内,增加50%;2小时以上,增加一倍

——摘编自衡芳珍《二十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的工厂法》

(1)根据材料,指出国共两党劳工政策中关于工资规定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国共两党的劳工政策。
2024-03-01更新 | 130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同盛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第四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