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中国疆域辽阔,村庄星罗棋布。全国的自然村落1990年是377.3万个,2010年减少到273万个,到2015年减少到264.5万个。近年大量村庄合并和新型社区的崛起,极大地改变了乡村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原来自然分散、熟人性的、以乡土生活为主的村落共同体,在快速消失,代之以更多集中化的陌生性的、以非农生活为主的新社区。这意味着整个农村社会发展已处于非常重要的转型阶段。

材料二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部分著作

著作作者出版信息
《屯堡乡民社会:九溪村》孙兆霞等2005
《城市化中的石牌村》郑孟煊等2005
《李集村:农民生产和生活的60年变迁》林刚2010
《李罗侯村76年的变迁》朱文强2011
《一个北方村落的百年变迁》林聚任等2013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翼主编《改革开放40年社会发展与变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近年中国农村发生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这些著作研究的核心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些学者研究该问题的视角有何主要特点。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材料一对材料二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69年,理查德·阿克莱特建立了英国第一个工厂,标志着工厂制度正式诞生。在随后的20年里,工厂制度在英国逐渐普遍起来。到1788年,英国已经建立143家纺纱工厂。1840年英国工人的平均生产效率已经达到1770年的20倍。

材料二   在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企业中,即在工厂中,我们始终可以见到一种简单协作,也就是说,好几台相同的工作机(暂且把工人撇开不谈),同时地和共同地在一个工作场所进行工作。在农业机器化的地方,农民面临与奄奄一息的家庭手工业同样的命运。旧社会最牢固的基础,与农民一起被消灭掉了。农村中“剩余”下来的农民和雇佣工人,纷纷流入城市。“机器使体力成为多余的了……这种代替劳动和劳动者的强有力的手段,立刻变成一种不分男女老幼,把工人家庭一切成员都归资本直接支配,从而增加雇佣工人人数的手段。”工厂里的强制劳动不仅侵犯了孩童爱好游戏的权利,而且还排挤了自由的家务劳动,这种家务劳动原来是工人家庭本身需要的。

——摘编自【德】卡尔·考茨基《马克思的经济学说(188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工厂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近代工厂制度建立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的王政在公元前509年废除之后,贵族建立了共和政体。共和国有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由公民大会选举,任期一年。执政官必须出身贵族,平民无权充任这个最高的职位。由于执政官的任期短,权力有限,彼此牵制,他们在实际上并不是最高统治者。真正掌握国家权力的是由贵族垄断的元老院。元老院有广泛的行政和立法权,并有权监督执政官;公民会议的选举案和决议,也都必须经过它批准。在元老院的控制和富有者多数表决权的操纵之下,会议不可避免的成为贵族维护本身利益的工具。

材料二   早期的罗马官职都是无给职。在实际上能够享受担任公职权利的人,只限于那些有足够财产的人。衣食无告的平民,即使被选上了,谁也不能够枵腹从公。因此所谓一切公职都向平民开门的制度,其实只是在法理上如此。所以尽管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政治上的变革,罗马在实质上依旧是一个贵族共和国。政权并没有真正移到平民手中,仅仅是少数的平民高攀成为当权的贵族。

——摘编自吴于廑《古代的希腊和罗马》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罗马共和国的权力构成及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罗马共和政体及演变的认识。
2024-04-05更新 | 3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4 . 民主与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大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伯利克里在悼念公元前431年因与斯巴达人作战而倒下的雅典英雄的葬礼演说中,完全有理由自豪地宣称: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优越性。柏拉图认为“极端的自由结果只能变为极端的奴役”,他对雅典民主制的批判着眼于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近代英国政治生活中继承妥协传统,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2018-11-2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重商主义也被称作“工商业本位”,它既是近代的一种经济理论又是政策体系。早在14世纪初,英国就禁止输出任何货币或银锭并且保护本国贸易船只和国内纺织业,亨利七世(14851509年在位)时大力推行重商主义。在这时期,英国经历了中世纪以来首次人口快速增长、价格革命、农业革命、宗教改革及工商业扩张等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国民财富的构成及其分配开始重组,经济形式从自然经济向商业经济转变。新兴乡绅及工商业资产阶级逐步积累了强大的经济力量,要求国家统一,并开始向旧贵族的经济政治特权发起挑战。英法百年战争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之后,以王权的胜利和民族国家的形成为标志,英国首先在拉丁世界的区域政治体系中确立了绝对主义的新型君主制。因此,王室财政开支迅速增加。如何使国家的预算最终保持平衡是新兴君主国面临的一个挑战。因此,以王权为代表的新兴民族国家与新兴经济和社会力量达成一致,重商主义应运而生。伊丽莎白一世时期(1558年——1603年在位),海外贸易商人与王室政府联手,众多的特许贸易公司应运而生,正是在此时,英国向海外扩张的海洋战略产生了。对海外贸易市场的开拓不仅推动了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增强了英国的海上力量,使英国从一个海洋小国、弱国一跃而成为欧洲乃至世界海洋大国。直到1588年英西海战,西班牙无敌舰队覆灭,英国对西班牙商业霸权的挑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从此,英国加速迈向成为海洋强国和海外贸易大国的道路。

——摘编自姜娣《浅析近代早期英国的重商主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英国重商主义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早期英国重商主义兴起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现代体育诞生前的封建贵族专制下,许多游戏和竞技活动只是封建贵族们的游戏娱乐方式。但是,随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兴起,一些贵族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逐渐成为普通人也可享有的权利。19世纪中期,大量劳动力进入工厂,按照现代工业的管理模式进行因定时间的劳动,因此有了相对的休息时间。大工业生产必须按照标准化的制度固定下来,每一个劳动者都必须严格执行,制度观念逐渐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通过休闲娱乐活动,使劳动者的身心得以放松并获得愉快,为生产劳动创造了条件。因此,英国的社会管理者对体育运动推崇有加,建立各种俱乐部、运动协会组织“大众”参与体育活动,成为早期英国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摘编自鲁威人《体育与运动传播史》

材料二   19世纪初期的英国,招收精英阶层及贵族子弟的大学逐渐开展足球运动。这些学校的高年级学长经常利用课余活动时间组织比赛,以此加强对低年级学生的纪律约束。学生自发开展未获官方批准的校际联赛,仅从1860年到1863年有记载的校际联赛就达25场。他们还合作制定规范的足球比赛规则与章程,并利用报纸和媒体将各自的规则印制出来,征求社会意见。英国现代足球运动逐步被纳入规范化发展的良性轨道。

——摘编自黄金葵、吴升义《中国古代蹴鞠衰落与英国现代足球兴起之深层审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现代体育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现代足球兴起的特点。
2024-06-1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飞机分配到的任务仅有目视侦察一项,之后开始尝试空中照相。由于战争需要,飞机逐步应用于空战,驾驶员用枪支互击,用手投掷炸弹。1915年,德国出现配置机枪的战斗机,交战国开始争夺制空权。1916年,德国运用“空中马戏团”的方式组成特殊的作战中队,并于1917年最先制成全金属军用飞机,使空军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1918年,协约国和美国发起总反攻时,拥有飞机8000多架,而德国有3300余架,协约国牢牢掌握了制空权。

——摘编自【英】李德·哈特《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

材料二   铁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它们不仅对于调动军队十分关键,而且在战争中,为了运送人员和物资,数千英里的临时铁路得以修建。在整个战争期间,不管是前方还是后方,它们都是后勤运作的核心。德国人制定的史里芬计划,依赖于一份16天时间表以铁路迅速调集军队。但如果没有铁路补充前线的物资和军队,第一次世界大战这种级别和破坏力的战争就不可能发生。在实施史里芬计划的16天里,每过10分钟,就有一列火车跨越菜菌河上的霍亨索伦大桥。

——摘编自【英】克里斯蒂安·沃尔玛尔《铁路改变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飞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情况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火车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所产生的影响。
2024-06-1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前期敦煌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西汉以来几百年的发展为敦煌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得众多商胡到来和定居,又为这里带来了城外文化的精髓,儒学、佛学、道学和其他外来宗教学说在这里交相辉映。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这一时期的莫高窟在形象塑造上、深受大唐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影响,绘塑的人物皆是丰盈润泽,健硕强壮;壁画内容不再追求苦行清修,转而宣扬天国的欢乐和现世的幸福。画面用色多浓郁华丽,与早期的古朴沉稳恰成对比,创作出的艺术品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据杨宝玉《敦煌史话》

材料二   1900年5月,引起世界轰动的藏经洞被发现,部分当地官员认识到洞内文物价值,希望运到省城兰州保存,但甘肃省政府以无暇筹措运费为由,拒绝这一提议。1907年后,西方国家派出的“深除队”先后进入敦煌,大量文物就此流散世界各地,一度造成“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外国”的局面。1944年,国民政府在文化届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呼吁下成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新中国成立后,敦煌艺术研究所更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直接由中央文化部领导,增加人员编制,扩大工作范围。1961年,莫高窟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建为敦煌研究院,成为目前世界史最大的敦煌相关研究实体,经过学人的努力逐渐形成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的局面。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改革开放以来,敦煌和莫高窟在丝绸之路上再度放出光辉,世界学者络绎不绝,旅游者接踵于道。如今,人们正在领略着这份丰富绚烂的文化财富,整理研究,吸收运用。

——据樊锦诗、赵声良《灿烂敦煌》;宁可、郝春文《敦煌的历史和文化》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前期敦煌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以来影响敦煌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不想变成上帝……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材料二   让每一个知道自己是基督徒的人确知:我们都是祭司,我们彼此没有分别,即是说,我们对于圣道和一切圣礼都有同等的权力。

——马丁·路德

材料三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而一切权力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当人民的权力被篡夺,并被运用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完全有权利举行起义。有权利用暴力来消灭篡夺权者。

——卢梭

(1)分别概括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的主要思想观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共同原因。
2024-06-01更新 | 2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世纪,英国商人雇用荷兰船只承运海外贸易的现象司空见惯,数量众多的荷兰商船游弋在英国的贸易区域,对英国的贸易和军事而言绝非益事。随着殖民地贸易兴起,英国允许外国船只参与英国贸易,但授予英国商船优先权。17世纪50年代,英国殖民地经济渐成规模,这为1651年《航海条例》的出台奠定了基础。《航海条例》数次强调进出口贸易必须使用英国或其殖民地的船及船员,禁止外国商人在英国及其殖民地合法经营渔业,如若违反则没收其货物及商船。此后,一系列用以规范和阐明英国船只特权及财产转让权的法令都被冠以航海法令的名称,“这些法规起源于国家政策,其目的是增加英国航运业的收入,并为国家海军提供海员,同时成为岛屿帝国的天然堡垒。”

——摘编自柴彬、齐玉凤《17世纪英法海事法令与海上贸易秩序建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海事法令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海事法令实施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