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3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津作为近代北方金融中心、工业中心,发展出颇具规模的金融体系,从清末的钱庄、票号,到民国初年的官银号、官办银行、外资银行,金融体系在国内外竞争中不断变化。在这一背景下,天津地区的各类金融机构竞相发行货币占领市场,使货币呈现多样化、竞争化的趋势。中央政府试图采取一些措施规范货币发行,直至1935年币制改革终于将货币发行权收归中央政府。

——摘编自黄丽珍、章亮、李磊《天津近代货币“斗争”回顾与思考》

材料二   19世纪90年代以前,以英商为主的外商银行纸币主要流通于英属香港殖民地以及东南沿海通商口岸的租界区域。19世纪90年代以后,各列强先后在华圈定各自的势力范围,中国沿海和内地区域进一步对外开放,外商银行纸币的流通范围呈现由沿海、沿江各重要口岸租界向各国在华势力范围迅速扩展之势。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上海、天津、汉口等重要口岸租界和北京东交民巷使馆界区,外商银行机构林立,英商、美商、日商、比商及中外合办等银行纸币争相发行、混杂流通。

——摘编自蒋立场《外商银行在近代中国的纸币发行与流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天津货币“斗争”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外商银行纸币发行与流通的特征,并说明其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波斯帝国领土广大,印度流域文明、西亚文明、埃及文明和小亚细亚文明都聚集在它的版图之内。据史料描述,在春秋时代,游牧于中亚一带的斯基泰人已视中国丝绸为宝物,波斯统治者把丝绸当作“皇帝宫廷中的稀世之珍”。波斯帝国的第三代皇帝大流士一世积极开发海洋,建立全世界最强大的舰队,游弋于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爱琴海和黑海等广阔的水域之中,大大加速了三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这次文明大汇合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深度和广度也是空前的。波斯帝国时代的文明大汇合,延续到“希腊化时代”约六个世纪之么,其源头则更久远,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二三千年。那时,文明大汇合的中心是西亚,由于东方文化源源不断输往西方,极大地促进了欧洲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摘编自李忠存《试析波斯帝国时代的文明大汇合》

材料二   当阿拉伯文化昌盛之时,西欧正处于文化低落的“黑暗时代”,古典文明这时已大半不为人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一些有关亚里士多德的知识。 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典哲学、文学作品,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它们翻译成为阿拉伯文,特别是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另外阿拉伯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这些在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波斯帝国时代文明大汇合出现的原因,并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述阿拉伯帝国在欧洲文明传承中所发挥的作用。
2024-04-08更新 | 151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集安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出土文物商鞅方升。

战国中期青铜量器,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左壁刻有铭文:“十八年……冬十二月乙西,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

材料二 “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

“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

“治国能抟民力而壹民务者,强;能事本而禁末者,富。”

——摘自《商君书》

材料三 用商鞅之法……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见税什五。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

——班固《汉书·食货志》

(1)比较三则材料,说明其在研究“商鞅经济改革”中各自的史料价值。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商鞅的经济改革。
2024-04-0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淮河流域是部族、方国和封国密集分布的地区。大禹治水后是夏代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汉武帝采取措施消除兖豫平原的水患,西汉末年全国人口5959万人,而淮河流域约为1448万。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迂回曲折的历程后,隋唐是淮河流域经济的辉煌时代,而且淮南淮北经济均衡发展,改变了两汉淮南落后于淮北的局面。在宋金对峙时期,淮河流域经济一度衰落。南宋以后,由于黄河夺淮的影响,流域内洪涝灾害频仍,与其他发展较快地区相比,大大落伍了。明朝初年,统治者除了实行兴修水利、鼓励垦荒以外,还实行了向流域地区移民、营建凤阳中都城的特殊政策,促进了流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明清时期流域内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商品化倾向更为明显。

——摘编自王鑫义《淮河流域经济开发的轨迹及其历史启示》

材料二   著名化学家法拉第(1791—1867)曾经描述他所见到的泰晤士河,“整条河变成了一种晦暗不明的淡褐色液体……气味很臭,就像街道上散发的臭气一样……整条河实际上就是一条臭水沟”。工业革命初期,主要的机械动力是水力,造成第一批近代工厂基本上依河而建,不仅解决动力问题,又方便了工业废水的处理。这些工业废水中往往含有铅、碱、硫等污染物,使水质大大降低,河流污染严重。与此同时,随着城市的迅速扩展,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加之市政建设落后,城市房屋供应紧张,忽略了对房屋排污设施的建造,人畜的排泄物、生活垃圾和洗涤物无处排放,导致方圆几英里的地方水流浑浊。

——摘编自吴宪《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淮河流域经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拉第时期造成泰晤士河污染的原因。
2024-04-06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城市与社会保障

材料   古罗马城与西汉长安城平面图



观察材料中的城市平面示意图,结合所学,概括古罗马城和长安城布局的不同点。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古罗马的城市是成也贸易败也贸易。由于岛国城邦的更迭,地理位置和体制,早期形态的城市是防御为主;但是城市本身跟随贸易和工商业自发生长,城市或者城邦的存亡更选并不影响人民的富足安定。不同于欧洲地缘城邦和自由贸易的社会模式,中国由于喜马拉雅山脉的隔绝,相对安宁的延续了几千年的血缘宗亲和封建帝制统治,城市布局一直遵循天圆地方、阴阳五行、尊卑有序的文化指导思想,反映在城市平面形态上就是主座居中,左右对称的轴线布局手法。在实际的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如山地、水乡,虽有一些变异,但也尽量遵循这一主导思想。

——摘编自张延生《中西古典理想城市的形态比较》

材料二   关于通商口岸城市形成中的传承与创新,费正清着重强调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另一批学者则认为中国城市发展源于中国传统城市内部结构。建筑风格呈现中西合壁的特色,布局呈现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与近代化街道空间的结合。通商口岸城市选址时倾向于远离老城区之处,以环城道路代替封闭性城墙。从全国口岸城市来看,西北城市依山布局,江南城市临水设街,平原城市平缓开阔,沿海城市随海就势。城市出现工业区、工业居住区、物流区、集体住宅、商业区、行政区、娱乐区等新的功能分区,并不断向城市郊区或外围乡村扩展。

——摘编自《中国通商口岸城市平面形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影响古代希腊罗马和古代中国城市布局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通商口岸城市的布局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实现工业化,必须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就需要一个周密翔实的计划。当时,朝鲜战争、国内剿匪和解放台湾的任务,也给新中国的经济发展走向规定了一个有限的选择空间。“一五”时期从苏联和东欧国家引进的 156个工业项目,实际施工的有150项,这些项目后来都成为我国工业的骨干企业。尽管新中国最初一段时间,照抄照搬了苏联的一些建设和管理经验,但仍然是注意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有些方面还有所创造。这些经验对于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建设,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98家央企的核心部分,绝大多数都是计划经济年代建成的。陈云在谈到四个现代化如何实现时曾明确提出,“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技术水平,应该来之于这些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水平的技术骨干。”如果以 1952年和 1992年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起始和终止时间,那么,只要看看在这40年里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就会十分清楚在这个过程中,计划经济体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摘编自朱佳木《正确认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作用坚定新中国的历史自信》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我国采取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贡献。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于1828年开始修筑第一条铁路。从19世纪50年代起,美国的铁路建设就快速发展起来了,不仅铁路线路越来越长,还出现了铁路建设的一体化趋势,即铁路建筑的重点转向发展联运线路,以便于远距离地运送货物和旅客,同时也便于对铁路交通流量和收费标准的管理。从此,美国人口居住的主要中心都通过各铁路线联接起来了。到1870年,美国的铁路体系已不再是地方性的,而成为全国性的了。

——摘编自胡才珍《略论第二次科技革命与人类社会互动手段的现代化》

材料二   日本人起初不欢迎铁路,视铁路为“怪物”,群起反对。被迫开放国门后,德川幕府曾派代表赴欧美等地,直接体验了火车带来的便捷。明治政府成立后,伊藤博文等人极力呼吁铺设铁路,以京滨铁路建筑“比较容易,费用相对较少,收支状况亦最为有利,并在政治、文化方面取得很大的启蒙效果”为由,力主将其放在优先位置。京滨铁路作为日本第一条铁路,于18704月动工,187210月全线竣工。该铁路的建成大为改变日本人民对铁路的错误认知,并为日本培养了一批铁路建设人才。

——摘编自祝曙光《日本铁路的诞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美国铁路建设快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美国相比,日本近代铁路建设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近代铁路建设的历史作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载,妈祖在10世纪后期被福建莆田的百姓奉为保护神,人们认为她具有控驭大海乃至维持沿海地区秩序的能力。12世纪中期以后,妈祖被纳入到国家认可的神谱,成为政府主导下祭祀的对象之一。下表为历朝册封妈祖的时间及封号。

时间封号
1156灵惠夫人
1192灵惠妃
1278天妃
1409护国庇民普济天妃
16441662天上圣母
1737天后

——摘编自【美】华琛《神明的标准化》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妈祖崇拜所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进行合理解释。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工商业的合股经营迅速发展。微州商人、山西商人,都有合股经营的传统。“近亲者乃至同乡问的合伙,即合股”的经营方式为当时所盛行。清代山西商人采用合股经营的现象更为普遍。据记载,山西介休富民吴龙图等十六人各出股银数万两,交侯生芸领本贸易,“自奉天以至浙江,皆有字号”。一家字号可以由多家股东共同投资,而很多股东联合成为实力雄厚的集团资本,也可以同时经营多家字号。在合股形式下,投资者(股东)并不直接插手具体业务,字号的管理工作皆另委专人负责。股东的职业状况比较复杂,他们投入的资金属于商业资本的性质。字号店商人通过掌握加工环节进入了生产领域,但仅仅发生在少数地区的个别行业中。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16世纪,富有的欧洲银行家们组织了很多合股公司,控制了所有的海上贸易,获取了源源不断的利润。这些早期的合股公司是进行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最有放的工具。合股公司具体的经营管理都委托给富有责任心和经验的董事们,而这些董事又可以挑选可靠的人管理公司的业务。这种方式吸引了各种分散的人——伦敦的羊毛商、巴黎的零售店店主、哈莱姆的捕鲱鱼人、安特卫普的银行家或约克郡的地主——将他们的储蓄金投入各种商业冒险事业,从而能轻而易举地动员起欧洲资本投入海外事业。东方商人无法期望与强大的、非个人的合股公司竞争。世界贸易为东印度公司、地中海东部公司等控制。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工商业合股经营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早期欧洲合股公司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合股经营字号和近代早期欧洲合股公司在作用上的异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