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3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历史上对秦始皇“坑儒”存在争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于是乃亡去。始皇闻亡,乃大怒曰: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察访查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既焚书,恐天下不从所改更法,而诸生到者拜为郎,前后七百人。乃密令冬种瓜于骊山陵谷中温处。瓜实成,诏博士诸生说之,人言不同,乃令就视之。为伏机,诸生贤儒皆至焉,方相难不决,因发机(弩机),从上填之以土,皆压,终乃无声。

——卫宏(东汉)《诏定古文尚书序》

昭王曾孙政并六国,称皇帝,负力怙威,燔书坑儒,自任私智。

——班固《汉书·地理志》

从历史逻辑来看,留意于仁义之际的儒生与秦所奉行的法家治国理念并不兼容,秦帝国建立后,儒生集团与秦始皇龃龉不断,将“坑术士”理解为坑儒也更符合历史逻辑。

——白效咏《坑术士“新证”》

“史料互证”是一种历史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的历史文献、资料进行对比、交叉验证,以寻求历史事件的真相或更准确的解释。上述各则材料能否形成互证,证明“坑儒”的客观存在?
2 . 新航路开辟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学界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可谓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16世纪所创作的马尼拉大帆船版画:5艘马尼拉大帆船停泊在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港口,水手通过小船接驳上岸,岸上码头的工人准备卸货。图216世纪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即“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示意图。

材料二   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其他欧洲水手的远航探险以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传播。与早先的物种交流不同,哥伦布交换涉及了很多根本不同的动植物品种与疾病。因为几千年来,东西半球与大洋洲的物种都是独立地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欧洲的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1的史料价值,并指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影响。
2024-06-0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清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黑石号”是1998年在印尼附近海域打捞出水的一艘来自阿拉伯的唐代沉船。根据船身结构推测,“黑石号”可能是当时印度或阿拉伯造的单桅缝合帆船。依据航运线路分析,学者普遍认为“黑石号”应该是从扬州出港,目的地是波斯湾,沉船年代确认为9世纪上半叶。船上满载中国货物,仅瓷器就达67000件,产地包括湖南长沙窑、浙江越窑、河北邢窑和广东地方窑等。出水的诸多瓷器,其图案与纹饰都带有明显的阿拉伯风格,如飞鸟、摩羯鱼等。“黑石号”承载的宝藏印证了唐代中国和印度洋西北岸的西亚、北非诸国已存在规模巨大的海运贸易。

——摘编自周靖、罗明《中外历史一百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黑石号”考古发现的史料价值;如果继续深入研究,确证“黑石号”是从扬州出发的,你认为还能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来证明“黑石号”的真实性,请至少列出两种。
2024-06-0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实现国家工业化,建设世界工业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起,毛泽东就开始思考工业化问题。毛泽东一度相信,在中国实现工业化,“只有通过自由企业和外资援助才能做到”,“必须经历漫长的、民主管理的私人企业时期”。195112月,毛泽东明确提出,完成国家工业化,“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向前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要“用一切办法挤出钱来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19521月,中国驻苏大使张闻天给周恩来写信,强调用不着走弯路摸索,必须完全依靠与信赖苏联的援助,从一开始就建立最现代化的工厂。毛泽东对此信非常重视,特别批示要求中央会议讨论。中央书记处连续召开多次会议,最终确定工业建设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为辅,速度力求迅速的方针。

——摘编自萧冬连《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等

材料二   尼克松访华后,中美之间的关系开始不断深入发展,中国得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并改造、优化以军事工业、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结构。而大量进口技术和设备需要巨额外汇,中国由此开始向西方贷款,引进外资,以出口创汇为目标建立特区,渐进地对外开放。同时,为应对开放带来的挑战,改善政府财政能力,我国开始了以提高效率,增强活力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机制逐渐形成。随着我国工业体系的调整、完善,我国工业体系参与国际竞争,开始进入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中心的工业化进程。

——摘编自梁孝《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工业化战略确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建设的新变化,并简析其成因。
2024-06-0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来问题。

材料一   各个古代文明独立发展,因此在文化上也表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点,大体说来,印度人重视宗教,中国人重视伦理教化,希腊人追求理性,罗马人注重实用,埃及人讲求来世。当然,这些特点不是绝对的,有些是各文明所独有的,有些则相互渗透。如佛教曾传入中国、东南亚、日本和朝鲜,希腊人曾统治埃及和西亚,罗马人曾占领东地中海和高卢等地区,并给这些地区的历史发展施以巨大影响。不过,所有这些对当地原有的文明来说,很难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当地原有的文化。

——晏绍祥《世界上古史》

材料二   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变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明,因此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加大,这是使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时常要遇到各种阻碍、挫折、冲突,这也就是文明发展进程有时不能快捷,反而延缓的重要原因。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世界古代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例人类文明交流的例子,并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认识。
2024-05-3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15世纪西欧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事件
1487葡萄牙人到达好望角
1492西班牙船队到达巴哈马群岛
1498葡萄牙人到达印度卡里库特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材料二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表格中“1487年”、“1492年”、“1498年”的三位代表性航海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三。
2024-05-30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清西山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古时期的欧洲,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它是日耳曼人的家族血缘制度、亲兵制度和罗马的军事体制中逐渐产生出来的,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中古时期西欧部分历史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020首次颁布城市自治特许状(对西班牙城市莱昂)。
1167英国牛津大学正式成立,40多年后该校部分师生又创办了剑桥大学。
1296曾就读于博洛尼亚大学的但丁,成为百人会议(市议会性质)的成员。
1302法王腓力四世召开法国历史上第一次三级会议,宣布教皇元权干涉法国内政。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古中后期西欧社会出现的进步因素。
2024-05-3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清西山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从时间上看,诸古代文明始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一直持续到公元前1000年,诸古典文明则是始于公元前1000年,终于公元500年让位给中世纪文明。从地理区域上看,诸古代文明局限在大河流域,但诸古典文明却向外伸展,直到彼此接壤为止。于是,古典时代的文明整个地覆盖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整个欧亚大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当西欧人开始探险航行时,他们发现散居世界各地的诸民族处于完全不同的发展水平。澳大利亚土著居民仍处在旧石器时代的食物采集阶段,美洲处在从旧石器时代到中美洲文明的不同发展水平上,非洲也表现出是似的多样性,欧亚大陆的中东、南亚和东亚有着非常先进、高度发展的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古代文明的典型代表及起源地区。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欧人开始探险航行时人类发展水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成因。
2024-05-30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清西山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南模式,指的是江苏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地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农村经济发展道路。下表是改革开放后苏南模式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概况。

时段发展概况
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以集体经济为基础;依托中心城市和市场调节机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后期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开放型经济;改革产权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城乡工业融合联动发展。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减少对企业干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国际化水平提高
第四个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
(1)任选三个阶段的其中一个,指出该阶段推动“苏南模式”发展的原因。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南模式”发展的特点。
10 .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自古以来就是安天下之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范仲淹将财产悉数捐出设立义庄。在他亲自草拟的13条义庄规矩中规定:乡里、外姻、亲戚,如贫窘中非次急难,或遇年饥不能度日,诸房同共相度诣实,即于义田米内量行济助。

——摘编自郑宏泰、高皓《中式信托:义庄制度的创新与发展》

材料二 番薯(甘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培之法入中国。

——[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

甘薯和玉米可以在中国干旱的高地上生长。成群结队的农民走出去,砍掉了这些高地上的森林。结果就是灾难性的水土流失。淤泥填塞了长江和黄河,引发了导致百万人丧生的大洪水。

——[美] 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材料三 《2021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显示,2020年全球有大约1/10的人口,即8.11亿人面临食物不足的困境。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总干事大卫·比斯利表示,冲突、气候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阻碍了“零饥饿”目标的实现,世界需要立即采取行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范氏义庄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所体现的文化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甘薯推广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进行辩证评价。
(3)根据材料三,请针对“国际社会如何实现‘零饥饿’目标”这一主题献计献策。
2024-05-30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清西山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