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2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一则社论

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

……在过去一年内, 中朝人民部队就歼灭美国侵略者及其帮凶军241900余人……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入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在继续加强抗美援朝的条件下, 大规模建设是否可能呢? 答复是肯定的。在过去两年中,我国人民曾以极大力量投入抗美援朝的斗争,但是这并没有妨碍反而加速了我国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和财经状况的根本好转,一九五二年的工农业总产值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了65%。

为了实现伟大的国家建设计划, 需要我国工人阶级的积极努力,农业也需要迅速发展, 国营商业、合作社和私营商业都应该努力作好物资交流的工作,国家的文化教育事业必须积极适应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我国既已胜利地结束了经济恢复时期而进入了大规模建设时期,按照共同纲领的规定,就应当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中央和地方的人民政府。

一九五三年的任务是巨大的。完成一九五三年的任务,整个五年计划就有了良好的开端和基础,这对于今后四年的工作是有决定意义的。

——摘编自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九五三年元旦社论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的治水活动水利兴修是中国古代农业经营的重要支持体系。如表为中国古代部分地区治水项目的统计表。

朝代
省份
先秦两汉三国两晋
南北朝
五代北宋南宋
陕西0118293241241248
河南4*1914411……7……424
山西1
43332……25…·2997
河北5612420
11228
江苏5……11118437428234
安徽1·1711279230
浙江24724418618587480
江西
12……201183613287
福建

2429
456324212
湖北

1
444146143
湖南………·102725·351
项目合计131545827234122725152641834

——据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

分别概括指出唐、宋两代治水活动的特点,并对其成因做出合理的解释。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约问题”

1895年,法国通过中法《续议商务专条附章》取得在广东等地开矿的优先权。该约在签订和执行中,形成法国“独专”与其他列强“均沾”相冲突的“法约问题”。议约之时,中方对于其第五条原议“中国云南等处开矿,则向法国矿师商办”,考虑“以该国欲独专其利,恐他国不免违言”,故力争“改为中国将来开矿,可先向法国矿师商办”。

1896年,英法签署《伦敦协定》,规定“在云南和四川两省,中国已经让与或将来可能让与英国或法国的所有商业和其他特权及利益,都将为两国及国民和附属国人民所共同享有”。20世纪初,清政府重申三省矿务由国家办理的部分,按照法约规定先向法国厂商及矿师人员商办,由商民承办的则由其自行决定,同时向英国申明两广矿务并未给予法国“独专”权利。清政府利用英法之间的矛盾,避免了列强瓜分矿权的危局。

1901年,法商李三私下与土人订立合同承领开采增城县矿区,被两广总督驳斥。列强对广东矿权的觊觎与掠夺引起清政府的关注与抵制。1903年成立商部后,任命考察外埠商务大臣,招徕外洋华商,筹划在粤开办矿业。后又成立闽广农工路矿总公司等,经营管理矿业。

——摘编自莫婉娟《“法约问题”与清末广东矿权的挽回》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约问题”的来由。
(2)你如何看待清政府“法约问题”始末中的举措?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漫画中的历史

(1)指出与漫画相关的主要史事。
(2)分析漫画内容反映的国际矛盾。
2024-06-05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莱西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三)历史(等级考)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产值各省区分布格局变化

——摘自贺灿飞、胡绪千《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地理格局演变

(1)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格局的室间演进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工业格局的因素有哪些。
6 . 宋元明时期浦江郑氏,合食义居15世,计330余年,历代屡受旌表,世称“义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氏先祖郑绮为郑氏义门同居一世祖。 《宋史·孝义传》中记载郑绮……善读书,通春秋谷梁学,以肃穆治家,九世不异爨(烧火做饭)。母亲张氏四肢瘫痪,郑绮抱持就厕便溲三十年如一日。临终前郑绮发誓:   吾子孙有不孝不悌不共财聚食者,天实殛罚之。

——摘编自浙江日报《浦江郑义门,家的精神》

材料二   郑文嗣,婺州浦江人。其家十世同居,凡二百四十余年,一钱尺帛无敢私。至大(年号)间表其门。文嗣殁,从弟大和继主家事,益严而有恩……冠昏丧葬,必稽朱熹《家礼》而行执。虽尝仕宦,不敢一毫有违家法。……宗族里闾, 皆怀之以恩。

——摘编自《元史·孝友传》

材料三   郑濂,字仲德,浦江人。其家累世同居,几三百年。……弟文融,字太和,部使者余阙表为东浙第一家。郑氏家法,代以一人主家政。文融至渶,皆以笃行著。   文融著《家范》三卷,凡五十八则……共相损益,定为一百六十八则,刊行焉。

——摘编自《明史·孝义传》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浦江郑氏被称为“义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义门”存续的意义。   
2024-05-29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甲   辰科状元策

1904年,甲辰科股试时,光绪以治国之策试举子。以下为该科状元刘春霖的答卷摘录。

·采能博采公论,慎逃贤绅,于治必有裨补,不必过为疑也。皇上澄清吏治,必先通上下之情,此不得不因时制宜者一也。

·兵者固必救之于平时而又精且多,然后可并立于群雄之间,所谓气力充而精神焕矣。皇上整军经武,士卒知学为先,此不得不因时制宜者二也。

·中国商业不兴,漏卮日巨,欲图抵制之道,则宜扩充商务,如此则野无旷土,市无游民,精华日星,然后利权可挽。里土怏乃俭德,而尤必广辟利源,此不得不因时制宜者三也。

·故欲正人心、端士习.必以明伦为先,欲明伦理必以尊经为首,此即国粹保存之义。皇上倡明文救.必以经学正其趋,此不得不因时制宜者四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刘春霖的治国对策。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18世纪世界的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

1490-15701570-16501650-1730
1519年,第一次在墨西哥种植了大麦。
1535年,法国探险家带来的流感病毒使圣劳伦斯河谷的印第安人灭绝。
16世纪60年代,出现中国种植甘薯的首次记录。
1563年,(巴西的)巴伊亚瘟疫蔓延。
16世纪90年代,爱尔兰、西班牙北部、法国南部都种植了马铃薯。
1605年,葡萄牙人把马铃薯引进到亚洲。
1644年,咖啡传入法国。1648年,巧克力被引入到英国。
1679年,威尼斯遭瘟疫之灾。
17世纪90年代,荷兰人把咖啡移植到爪哇。
18世纪初叶,每年大约有24000名非洲黑奴被掠夺到美洲。
1720年,瘟疫在欧洲爆发。

——摘编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世界: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说明此时期世界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的联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时期世界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咖啡馆的历史

中世纪咖啡馆诞生于君士坦丁堡,人们把咖啡馆视为休息娱乐和结交朋友最佳场所。15世纪后,咖啡传播到欧洲,咖啡馆在欧洲上层社会流行。

16世纪咖啡馆又成为新型金融活动场所,来自不同商业阶层的人在这里充当股票经纪人,现代金融市场中某些制度的雏形便是在咖啡馆中诞生的。

17世纪下半叶伦敦的咖啡馆在政治变革过程中成为自由平等思想扩散的场所,促使英王发布《咖啡馆封禁公告》,引发资产阶级的强烈不满。

18世纪初,咖啡传入拉丁美洲,适宜的气候让咖啡产量大增,价格下降,咖啡馆数量激增。

18世纪末,由于咖啡因具有缓解疲劳的功能,城市工人便将咖啡作为生活的调节剂,咖啡馆开始大众化转型。

19世纪四十年代前后,满足贫穷工人需要的咖啡摊和咖啡吧应运而生。

二战时期,咖啡实行配给供应,咖啡馆的经营受到重大打击。

20世纪50年代自由贸易的回归刺激了“浓缩咖啡革命”,造就了消费主义浪潮,让咖啡馆迎来了新的生机。

21世纪以来,以星巴克为代表的品牌连锁咖啡店在全球疯狂扩张。

——摘编自【英】马克量·艾利斯《咖啡馆的文化史》等

概括咖啡馆的历史对我们认识世界历史的意义,并说明理由。
2024-05-1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三)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631871年这风云变幻的百余年间,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人类控制自身和征服人类之外的自然界的能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长足发展⋯⋯人们把人类能力的这种突然增长称为革命,却是当之无愧的。

——【英】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

材料二   19世纪世界部分城市人口的统计表(单位:千人)。

城市1800185018801900
纽约6469619123437
伦敦956261847676581
东京800

——

10501600
莫斯科2503656121000
上海300250300600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世纪,伦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和大英帝国的首都,伦敦人口从1800年的100万增长至670万。19世纪的伦敦也是一座“贫穷”的城市,那里数百万人居住在拥挤和不卫生的贫民窟。英国作家狄更斯的长篇写实小说《雾都孤儿》以当时的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该书揭露了许多当时的社会问题,如救济院、童工,以及帮派吸收青少年参与犯罪等。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1)指出材料一中“革命”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工业革命的影响。
2024-05-09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莱西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三)历史(等级考)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