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1 . 下表是中国历史上主要王朝的都城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表格概括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都城变迁的特征,并对此予以说明。
2021-01-2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天门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表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国留学的发展历程

阶段目的地总人数学习主要领域
1972-1978年美日等49个国家1977人学习和研究外国语言
1978-2000年80多个国家34万物理、化学、医学、计算机、数学和机械工程为主
2001-2011年103个国家但大部分集中在美、日、英、澳、加等190万商务管理、工程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以及社会科学居主导地位


表格能够反映新中国留学发展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古代王朝都城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下表为中国古代部分朝代都城及现今地名统计表。

注释:①商代商城原在亳,今河南商丘北,公元14世纪,商王盘庚把瑚蝴壮迁址殷。
②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至洛阳。
③隋唐两代均以洛阳为东都,
④1421年,明成祖朱棣把明代商嗡从应天(今南京):迁到北京。
⑤1644年,清军入关占领北京,清政府把高强郎氇归匕京,开始了对全国的统治。
阅读表格,从中分别提取中国古代王朝都城选址的两项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予以说明。(要求:信息准确,史论结合。)
4 . [中外货币]

材料一

古罗马钱币的材料主要是金、银、青铜和纯度不高的紫铜。除了极为个别用手工雕成的母钱以外,硬币的制作无非是浇铸和冲压两种。古罗马钱币的基本单位是阿斯,阿斯本是当地人的计重单位,相当于12盎司,即1拉丁磅,一定重量的金属具有一定的价值,这和我国古代货币中的半两、五铢相同。罗马共和国时期的铸币和冲压币正面常是罗马诸神,后面则是舰船、马匹、驰骋的武士等等,没有文字;罗马帝国的钱币造型大致相同,正面是当代皇帝的头像,周围是一圈文字形式颇像现代硬币,背面图案多种多样。

——摘编自王传晋《丰富多彩的古罗马钱币》

材料二

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31日起开始发行,揭开了中国印钞造币崭新的一页。

纸币图案表格:

正面

背面

主币:
1元:天安门;2元:延安宝塔山;3元:井冈山;
5元:各民族大团结;10元:工农像
辅币:
1角:拖拉机;2角:火车;5角:水电站
1分:汽车;2分:飞机;5分:轮船
都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汉、蒙、维、藏四种文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古罗马钱币和中国古代钱币的共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统一货币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第二套人民币发行的背景,并概括其图案设计的特点。
2024-01-0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份联考历史试题(A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重庆市某中学历史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考察中国历史上的外来农作物。他们根据曹雨《中国食辣史》、蓝勇《中国川菜史》等著作收集整理了明清时期中国各地关于辣椒的部分早期记载。

名称时间地点记载及出处
番椒万历十九年(1591)浙江《遵生八笺》:“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
辣椒万历四十二年(1614)山东《群芳谱》:“番椒,亦名秦椒。白花,子如秃笔头,色红鲜可观,味甚辣。”
辣茄康熙三十三年(1694)浙江《杭州府志》:“又有细长色纯丹,可为盆几之玩者,俗名辣茄,不可食。”
海椒康熙六十一年(1722)贵州《思州府志》:“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
辣椒雍正十一年(1733)广西《广西通志》:“每食烂饭,辣椒为盐。”
秦椒乾隆九年(1744)陕西《直隶商州志》:“结角似牛角,生青熟红,籽白,味极辣。”
黔椒道光二十四年(1844)四川《城口厅志》:“黔椒,其种出自黔省,俗名辣子,一名海椒……可面可食可淹以佐食。”

材料二     史料记载川人“尚滋味,好辛香”,食茱萸与花椒、姜并列为川人喜好的“三香”。随着辣椒传入,四川当地风土气候成为适宜辣椒生长的沃土,辣椒很快被用于烹饪食材之列,造成了川菜以麻辣为突出味型,兼重各种辛香味型的特色。……自乾隆年间开始,辣椒就逐渐代替了食菜萸成为主要的调味品,到嘉庆年间,四川地区的许多方志中已有关于辣椒的记载。辣椒占地不多,不挑气候和土壤,收获期长达半年。光绪《南溪县乡土志》记载,辣椒“二月播子,四月移植”,“粪尤忌晨,初耨治,惟以水和溺注之”。辣椒具有温中下气、开胃消食、散寒除湿的作用,辣椒的火热、刺激能够盖掉劣质食材的味道,能够“下饭”。品种各异的辣椒通过干制、腌制、酱制等方式加工后,产生丰富多样的食用方法。清末徐心余《蜀游闻见录》记载,“昔先君在雅安厘次,见辣椒一项,每年运入滇省者,价值数十万”     

——摘编自于帅《人口迁徙、环境适应与技术改良:辣椒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传播》


(1)从材料一表格信息中能得出辣椒在中国种植传播的哪些推论?说明其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中期以来川渝地区食辣之风兴盛的原因。
6 . 某历史兴趣小组举行以“唐朝的兴衰”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搜集到以下材料,并提出了一些探究问题,邀请同学们帮忙解决。
(政治制度篇)

材料一



(经济发展篇)

材料二

时间人口数(单位:万人)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约1900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26年)约4142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约4532
唐玄宗天宝二十三年(755年)约5291
唐玄宗上元元年(760年)约1699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约1576

(走向衰亡篇)

材料三  公元75512月,边镇将领安禄山、史思明见朝廷空虚,联合同罗、契丹、突厥等民族组成共约15万士兵,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发动了长达8年的战乱。……战乱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了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分析,从649年至742年,唐朝人口数量呈现什么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三中的“战乱”指的是什么?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同历史时期,选官的方式不同。先秦时期主要是“世官制”,但是商鞅打破传统的选官制度,接军功大小授予官位。汉高祖多次下诏让各地官员举荐贤人能士,帮助朝廷治理国家。到汉武帝时,正式形成察举、征辟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注重门第出身,以门第为选官标准,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

——摘编自向仕碧《对古代选官制度变迁的认识》

材料二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动频繁,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社会基础。地方大族名士操纵选官,滋生腐败,干扰人才选拔。于是曹魏创立了新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宫职。这种制度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随着士族的没落,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隋朝建立后,被废除。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历程。
(2)仿照以下表格示例,任选一种中国古代的其他选官制度进行介绍。
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背景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动频繁,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社会基础。地方大族名士操纵选官,滋生腐败,干扰人才选技。
概况曹魏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即九品中正制。
作用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
结果随着士族的没落,隋朝时被废除。
8 . 法律与教化
中国

“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於法(被法律管制)者民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

——《管子·任法》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所以备民也”

“人主为法于上,下民议之于下,是法令不定,以下为上也”

——《商君书·定分篇》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礼记·曲礼》

西方

罗马法逐渐形成这样的观点:习俗未必正确,还有一种藉以做出公平决定的更高的、普遍的法则。这种高级而普遍的“自然法”的法则,是从人的本性和理性产生出来的,因而是为所有人所了解和接受的……法律的力量来自于某一正当权威所规定的东西,而不是仅仅来自习俗、习惯或以前的合法判例;他们把制定法律的权力叫做“最高权力”,认为这种最高权力属于皇帝所有。……罗马法所保护的是国家或政府所认为的公共利益,而不是个人的利益或个人的自由。

——摘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古代中国和古罗马的法律意识,并指出二者之间的差异。
9 . 某历史兴趣小组举行以“唐朝的兴衰”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搜集到以下材料,并提出了一些探究问题,邀请同学们帮忙解决。

(经济发展篇)

材料一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时间人口数(单位:万人)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1900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26年)4142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4532
唐玄宗天宝二十三年(755年)5291
唐玄宗上元元年(760年)1699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1576

(走向衰亡篇)

材料三公元755年12月,边镇将领安禄山、史思明见朝廷空虚,联合同罗、契丹、突厥等民族组成共约15万士兵,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发动了长达8年的战乱。……战乱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了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1)从材料一的内容中,你发现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为民获利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分析,从649年至742年,唐朝人口数量呈现什么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中的“战乱”指的是什么?这场战乱导致强大的唐帝国由强盛走向衰亡,联系所学知识,你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国家富裕、人民幸福?
10 . 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是古代中国政制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九卿”职责表格(注:“九卿”既是官衔,又是官署之称)

官署职责
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历法、文化、医药等
郎中令:掌管皇常传从警卫
太仆掌管皇帝车骑与军马
卫尉掌管皇宫守卫
廷尉掌管司法刑狱
典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
宗正掌管皇家亲族事务
治柔内史掌管粮食、财政及税务事务
少府掌管皇室生活供应与所需费用

材料二   唐“六部”职能表格

官署职责
吏部掌官员的任免、升降、赏罚
户部掌全国的户口、土地、赋税、钱粮、财政
礼部掌全国礼仪、祭祀、科举、学校
兵部掌武官选授及军事行政
刑部掌全国司法行政及审判
工部掌工匠、屯田、山泽等事务

(1)据材料,指出秦九卿与唐六部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唐代六部机构中,“吏部”“户部”分列前两位,说明其原因。
(3)钱穆先生认为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进步。对此说明你的理解。
2020-12-0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