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华盛顿会议之后,结束了日本借一战之机短期独霸中国的状况,又回到列强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欧美列强可以不管中国的利益,但显然不能容忍日本向他们挑战。但第一次世界大战重绘了世界政治版图,列强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一个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了,这一期间的中法关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面对这样的形势,法国在口头上承认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要求废除列强在华特权的愿望是正当的,在行动上也迫于压力做一些小小的让步,但在更多的方面,对于中国要求收回的在华利益,想尽办法拖延,如广州湾租借地。同时,又千方百计利用不平等条约,费尽心计寻求扩大自己的利益。有时甚至不顾自己大国形象,不惜采取威胁、恫吓等无赖手段。而在更多的时候,法国的让步和攫取新的利益是交错在一起进行的。

——摘编自张雪永《大革命时期的中法关系研究》

材料二   早在1949年初,法国准备承认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希望通过和中国共产党建立关系阻止中国支持越南抗法民族解放斗争。而中共将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国际主义义务,在援助越南革命的问题上态度坚定,中法建交的构想也就无疾而终。朝鲜战争爆发以后,法国追随美国谴责中国“侵略”朝鲜。60年代中期,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与中国改善关系,是戴高乐奉行独立外交的一个重要表现,与中国合作使戴高乐在和两个超级大国打交道时,手中多了一些筹码。1964年,中国和法国发表建交联合公报,西方媒体将之称为“外交爆”。周恩来指出:“中法建交是国际事务中的一件大事,是在西方打断一个链条,其影响会越来越深远。”

——摘编自翟强《从隔阂到建交: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六四年的中法关系》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法国总统马克龙通话时指出:“2024年,我们将迎来两国建交60周年。双方要传好历史的接力棒,坚守建交初心、赓续传统友谊,推动中法关系迈上新台阶。”中法建交为不同历史背景、文化传统、政治制度的国家间交流合作树立了典范,60年来中法关系的探索与实践塑造了“中法精神”

——摘编自卢沙野《忆六十载辉煌启新时代征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一战后法国对华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1949~1964年法国对华政策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中法两国建交的影响,并简要谈谈你对“中法精神”内涵的理解。
2024-04-30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九)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是毛泽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确定的一个重要方针。进行经济建设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以国内市场为主;同时,只要有可能,尽 量争取同一切国家发展经贸往来,发展国外市场……早在 1954 年,他就指出:“我们这 类国家,如中国和苏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 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

——逄先知《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中自力更生和对外交流关系的构想》

材料二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今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 周年。20 年来,中 国全面履行入世承诺,中国关税总水平由 15.3%降至 7.4%,低于 9.8%的入世承诺;中国中央政府清理法律法规 2300 多件,地方政府清理 19 万多件,激发了市场和社会活力。20 年来,中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货物贸易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 第一位,服务贸易从世界第十一位上升到第二位,利用外资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对外 直接投资从世界第二十六位上升到第一位。这 20 年,是中国深化改革、全面开放的 20年,是中国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的 20 年,是中国主动担责、造福世界的 20 年。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

——习近平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同世界各国“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因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陈天华的论著中,不仅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的民族矛盾,而且流露着深厚的不可动摇的爱国思想……基于对帝国主义无限的愤怒和对祖国深厚的爱,陈天华的反帝主张是异常坚决的,超过和他同时代的民主革命者。他大声疾呼:“改条约,复政权,完全独立。”……正视现实,寻求救亡图存的方策,是20世纪初先进人物的严重责任,陈天华就是其中一个肩负这一严重责任的人。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人物论》

材料二   20世纪初,正值中华民族抗日救亡最为危急的关头,面对内忧外患的社会环境,聂耳义不容辞全身心投入到了革命运动中去,以一个青年之躯,自觉担负起救国重任。聂耳与当时一批爱国音乐家一道,将音乐作为斗争的武器,代替大众呐喊,他创作的《码头工人歌》《大路歌》《前进歌》等爱国主义作品,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奋勇前进……他塑造了一批批经典的艺术形象,真切反映出社会现实的同时,也鼓舞着民众不屈不挠为国而战,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摘编自《短暂的生命与耀眼的光芒——纪念聂耳诞辰100周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陈天华爱国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聂耳音乐创作的时代价值。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时代与个人的关系。
2023-02-0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到五四运动时,商人外交从一开始就以直接向巴黎和会提出自己的要求和主张的姿态出现,从间接外交转而走上了直接外交。在其所进行的活动中,虽然也向本国政府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建议,后来还采取了抵制日货、罢市和抗税的手段,以此胁迫政府拒绝签约和惩办国贼,但这已不是纯粹的政府外交的后援活动,这些行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外交态度,并成为其直接外交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上海书业商会的停业公告说:“各同业均于5月9日停业一天,一方对于欧洲和会表示吾国民之决心,一方对于北京学生表示敬意。”

——摘编自虞和平《五四运动与商人外交》

材料二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纪念五四运动,需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当今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西方反华势力长期囿于“冷战思维”搞“零和博弈”,敌视和妖魔化社会主义,妄图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给中国发展设置障碍,从而迟滞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脚步;与此同时,我们国内的发展也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在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难以想象的问题,特别是在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还存在着许多重大风险。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发扬五四精神,敢于并善于开展具有新的特点的伟大斗争。

——摘编自田克勤、张泽强《从价值觉醒到文化自信: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新思考》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前后商人外交特点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人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代还需继续发扬五四精神的原因,并谈谈应该如何发扬五四精神。
2022-12-2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此遂生,列宁从俄国的实际出发,在批判性继承前人法律思想的基础上,构建了宪法思想。作为人类法律思想史的先驱,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最先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法律制度的罪恶,他们主张构建理想社会,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颁布通俗易懂的法律条文。1918,列宁颁布的第一部苏维埃宪法废除了私有制,宣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宪法对国家权力归属于劳动人民做了规定,并且把将剥削阶级的一切权利于以剥夺正式确定下来。列宁认为苏维埃宪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真正实行了民主制度,真正维护了无产阶级的利益。

——摘编自邢晨晓《列宁宪法思想研究》

材料二1954年以前,由于制宪条件不具备,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制宪权,制定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到了1953,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为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提供了客观环境。

一一摘编自韩大元《关于新中国1954年宪法制定过程若干问题探讨一一纪念1954年宪法颁布五十周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的宪法思想渊源,并简析1918年苏维埃宪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1954年宪法制定的背景。
2021-07-2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部分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