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中,曹操起于兖州,后屯兵积谷,招贤纳士,迎汉献帝, “挟天子以令诸侯”。到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在北方基本完成统一大业。东汉末年,南方战乱相对较少,人口数量和经济地位与北方相比有所上升。孙权继父兄基业,聚集忠良豪杰,进据江东,知人善用,力求向外发展。曹操统一北方后,南下荆州,却被孙刘联军打败于赤壁。由于损失惨重,曹操一时难以再聚集重兵进行决战,只好任由南方处于独立状态。在此情况下,刘备借机向益州发展,并与孙权结盟共同对付曹操,三国鼎立局面得以形成。

——摘编自王恩涌、曹诗图《魏、蜀、吴三国时代的政治地理战略分析》

材料二   北魏前期,南北之间的战争最初属于边境冲突。至北魏孝文帝迁都改制,统治重心移至中原,北魏政权也向中原式王朝迈进,北魏在与南朝通使中注重文物典制的输入,南北朝的冲突向统一战争转变。北魏分裂后,步入后三国时代。东魏为全力与西魏争胜,积极促成与萧梁聘使相通,并争取使后者断绝与西魏的交往。而在东魏与萧梁的频繁往来中,双方均自居正统并交锋激烈。南北朝后期三国鼎立时,北方关中、关东和江南三大地域出现了向心力与文化认同。

——摘编自姚宏杰《南北朝时期南北政治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北朝时期南北方政治关系演变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三国时期政权之间关系的认识。
2023-11-2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曲靖天人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下·湖南·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两汉统治的四百余年间,蹴鞠等运动项目得到了广泛的流行与传播。汉代曾有人写了一部名为《蹴鞠》的新书,共计二十五篇,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蹴鞠专业书籍,也是世界第一部体育专业书籍。当时的蹴鞠,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对抗性比赛为主的蹴鞠,多流行于军队;另一种是以娱乐、表演为主的非对抗性的蹴鞠,主要流行于民间和宫廷。考古发现的汉代画像石中多次见到蹴鞠的图像,如河南省南阳出土的《击鼓蹴鞠图》,从其形象来看两人是边击鼓边蹴鞠。值得注意的是,汉画像石的蹴鞠图中,蹴鞠者的形象有男有女。东汉时期的李尤在《鞠城铭》中讲述了汉代蹴鞠的场地、球具、队长、裁判、比赛规则、比赛道德等问题,是今天研究汉代蹴鞠运动的重要资料。

——摘编自杨绍华《汉唐时期河洛体育文化研究》

材料二   明代的蹴鞠已经不再是朝廷宴会的表演节目,只不过是王宫贵族的一种消遣娱乐,此时蹴鞠艺人在城市里已无演出的地方,只能靠走江湖卖艺糊口。更为凄惨的是有些艺人已不是以表演技艺博得观众的赞赏,获得糊口之资,而是混在妓院里靠帮闲混碗饭吃,蹴鞠的娱乐层次下降,社会价值低下。“寒食蹴鞠”是一种民俗活动,是不限男女老少的自娱自乐活动,在明以前的节日民俗娱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在明代,“寒食蹴鞠”的民俗同样走向衰落。进入清代以后,蹴鞠这一历史悠久的汉族人民喜爱的活动,逐渐为踢毽子等运动所取代。

——摘编自李艳国《明清蹴鞠运动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蹴鞠运动发展的特点及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蹴鞠文化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考古发掘中发现的一组中国古钱币。


图1:铸行于西域古龟兹国的一种通用货币,发现地在今新疆库车一带。一面有汉文篆体“五铢”、一面有龟兹文字,或“五铢”汉字与龟兹文字同铸于一面,又称为“汉龟二体五铢”钱。

图2:考古人员在新疆北庭故城的外城墙南门遗址发现。实际重量不再以锱、铢、两的二十四进制计量,开始以厘、分、钱、两的十进制去计量,起用这种新衡制,换算便利。

图3:近代以来在南海和国外很多国家、地区不断有永乐通宝的大宗发现。钱面文字“永乐通宝”四字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从右而左直读,其文字笔画清秀,制作上铸工精湛,整齐划一,钱文秀选。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货币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1、图2、图3对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具有的史料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