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材料二   


材料三   罗马帝国建立的同时,也用武力打通了西方与东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道。罗马的多民族文化也辐射至帝国的四周,罗马人的足迹远涉帕提亚、印度、中亚,甚至达中国……庞贝古城有印度女神雕像出土,北欧的丹麦也有印度佛像的发现,而在印度半岛东海岸本迪治利城,则发现了一个罗马商战遗址,出土了大量意大利陶器和罗马帝国钱币,越南等地也有不少罗马钱币出土。许多研究者还认为庞贝壁画中的天神、英雄和王侯显贵所穿的迎风飘展的长袍大褂都是丝绸制成。而众多古典文献的记载更是中国丝绸大量输入罗马的明证。

——摘编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概括东西方文明交往的特点。
2 . 一定时期的经发济展与当时的经济政策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   况且提到这一段史实,尚要顾虑到一种历史名词的问题。我们无法忽略赵宋王朝期间,中国开展了一种“商业革命”和“文艺复兴”的说法。这些名目由少数日本学者发起,渐有西方和中国历史家效尤。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中国“开展了一种‘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3)试指出材料三作者的观点,并归纳出其论证的依据。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并说明其影响。
2021-06-2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后期南北户口升降比较表

天宝元年(742年)户数元和年间(806820年)户数下降幅度(%)
北方373665286688776.8
南方3117624150654851.68
总计6854276237343565.73

——据王育民《论唐代南北户口分布比重的消长》

材料二   据《岭外代答》和《诸蕃志》等记载,当时和南宋通商的有50多个国家,南宋商人到达的国家也有20多个。输出的商品以瓷器和各类丝织品为主,品种多达300多种,其海外贸易之繁荣前所未有。宋代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上贸易并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制订了中国最早的一部市舶条法《元丰市舶条》,为后代所继承。《梦粱录》记载:“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可载五、六百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后期南北方户数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对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王已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昆弟……封弟叔铎于曹,封叔武于成,封叔处于霍。”

——司马迁《管蔡世家》

材料二   《史记》中记载,“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宋史》中记载,“宋承唐制,抑又甚焉。”

材料三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什么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制度在政治上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对“秦”制以及“宋”对“唐”制的继承与发展情况。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语·晋语》有“宗庙之牺,为田亩之勤”的记载,意思是说原来作为宗庙祭祀用品用的牛,如今变成田亩耕作的畜力。……春秋时期后期,人们取名命字,往往将“牛”与“耕”相连,如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司马犁,字子牛。

——引自林炳文著《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   “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

——张履祥《补农书·总论》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
(2)这种现象的出现,对中国古代的生产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二反映了土地经营中怎样的趋势?
(4)材料二中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和影响是什么?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安史之乱以后,“数百里州县,皆为废墟”,“数年间,天下户口什亡八九”。《资治通鉴》中描述当时的景象是:“地方割据势力徒然坐大,中央财政收入锐减,边境之外的少数民族频频挑起战端,朝廷无力支付军费消耗,一切变得捉襟见肘。” 公元758年,朝廷重新设立了盐铁铸钱使这一职务,对全国盐业进行专营管制。初期,政策与汉武帝时期的办法基本相同,政府在产盐区设置盐院,规定民间的产盐户所产食盐一律卖予盐院,否则以盗卖罪论。其令一出,盐价顿时上涨十倍,又造成粮食价格上扬,民间出现民众饿死的现象。后来,刘晏对其进行了部分修正。首先,他把统购统销政策改为“民产——官收——商销”,大大减少了盐政机构的人员和行政成本。 其次,他在全国十三个重要产盐区设立巡院,一方面打击私盐,另一方面保护获得政策牌照的盐商。其三,他制定了“常平盐”制度,以保证非产盐区的盐价和食盐供应,防止投机商人屯盐牟利。除了官营盐业,刘宴还对全国的重要商品产销进行管制,他把桑弘羊的平准、均输制度重新搬了出来,在各地建立常平仓,相当于仓储和物流中心,设置了知院官,随时了解各种商品的价格动向,然后“贱增贵卖”,以获其利。据《旧唐书·刘宴传》记载:“故食货之重轻,尽权在掌握,朝廷获美利而天下无甚贱甚贵之忧,得其术矣。”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刘宴官营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刘宴官营制度改革的措施及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