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80 道试题
1 . 历史证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与灌溉技术使农业生产力极大提升,既有生产关系成为桎梏,公田抛荒、私田大量开垦的制度性矛盾大量出现。承认土地实际控制、废除使用限制、重新分配土地以及名田制等改革出现,引致土地私有化,支撑稳定的农业生产进而成为增强国家实力和实现军事扩张的基础。土地由封建领主世袭转向新型的封建地主私有。

——摘编自张秀智等《基于多源流理论的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制度改革逻辑》

材料二   19927月,邓小平重申:“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就是发展集体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农业也一样,最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农村经济最终还是要实现集体化和集约化。”

——《邓小平年谱(1975~199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变革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农业“两个飞跃”的共同目标及各阶段目标。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云南铁路经过军事管制,终于逐步回到人民手中。参照1950年4月政务院发布的《关于废除各地搬运事业中封建把持制度暂行处理办法》,在昆明铁路局的统一领导下,废除了封建把头制、包工制,按计划接收铁路院校毕业生和城镇复员军人,使之成为铁路局固定工。固定工按照工程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等分类、分级,通过考工、考核等方式,评定工资等级,并对从事野外测量、钻探的职工给予生活补贴。1950年6月,《铁路奖惩暂行条例(草案)》颁布,对违反劳动纪律、违章作业等制定了严格处理方式,对创造发明和技术改进等给予表彰。同年7月,昆明铁路局严格按照中央规定,对职工的生育、养老、医疗等保险事项进行初步建档。

——摘编自李海燕《新中国建立初期云南铁路劳动工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云南铁路工资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云南铁路工资改革的影响。
2024-03-12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尖子生学情诊断考试)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殿试虽然始于唐朝,但当时并未形成制度。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才在省试上增加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并成为定制。宋太祖曾对近臣说过:“昔者,科名多为势家所取,朕亲临试,尽革其弊矣。”唐代,主考官入贡院前,允许台阁近臣荐举考生。这种公荐直接关系到考生能否被录取。由于这种公荐极易导致营私舞弊,宋太祖乾德元年(968年)下诏:“礼部贡举人,自今朝臣不得更法公荐,违者重置其罪。”糊名法初行于唐,但并未普遍推行,到了宋代成为定制。糊名法,即把试卷上考生的姓名、乡贯等糊上,使考官无法确定试卷的归属。但是糊名后,考官虽无法看到考生的姓名,还可以通过笔迹辨认。为了禁绝这种情况,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始在殿试中实行誊录。誊录,即在收卷后,由专人誊写试卷副本,考官根据副本评阅定等。在考试内容方面,宋初沿袭唐制,进士科主要以诗赋取士。这种制度的消极性日益暴露。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下令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以经义、论、策取士。唐代,进士科考试录取率极低,每科一般录取二三十人,到了宋代,大大扩充了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以进士科为例,北宋每科录取约277人。

——摘编自李建国《略论宋代科举制的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代科举制相比,宋代科举制所具有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举制度改革的影响。
4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以五年计划和规划为顶层设计,引领中国经济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表 (部分)

时期背景主要任务实施效果
“一五”计划
(1953-1957)
资本主义阵营孤立制
裁中国;国民经济恢复
与初步发展
?经济增长超额完成
“八五”计划
(1991-1995)
改革开放取得了很大
成就并进一步推进
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
去,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国民经济迅 速发
展, 人民生活水平
大大提高
“十五”计划
(2001-2005)
中国经济与国际逐步
接轨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逐步缩小地区间差距
经济快速发展

——摘编自马秀贞《五年规划对我国经济现代化的推进》和胡鞍钢《中国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五年规划实践》


(1)材料中“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八五” “十五”计划期间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末迄魏晋,经学衰微,“章句渐疏”,士人多以“浮华相尚,儒者之风益衰”。魏晋之世,玄学流行。玄学把儒家传统的性命原则、理想人格等与道家思想结合起来,终于使儒学与它的“王道”理想相背离,使儒学成为“外王”之道而非“内圣”之学,儒学陷入困境。东晋南北朝时期,佛、道二教倡兴势头猛起并足以与儒学相抗衡,进而形成儒释道并存纷争的社会思想格局。在三教纷争中,儒学虽然努力保持自己的传统品格和人文精神,但思想发展的规律仍使儒释道不可避免地在不同程度上融合起来,儒学从此开始了在纷争中求生存,在融合中求发展的曲折过程。这种情况从东晋南北朝,一直延续到隋唐。到唐中后期,韩愈、李翱等人虽公开打出排佛扬儒的旗帜,但对佛、道的吸收溶化,依然清晰可见。不过,韩、李的努力,毕竟是在儒学低落数百年后的一次真正意义的儒学传统精神的复兴。总之,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儒学,由于经过了如此曲折发展的过程,因而成为上承两汉儒学、下启宋明新儒学的一个重要过渡时期。正是因为在这一时期特殊条件下的曲折发展,儒学才能以新的姿态再度振兴于宋元明历朝。

——摘编自姜林祥《中国儒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思想界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三教合流的影响。
2024-02-1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教科书中的肖像画对于历史人物的刻画和历史信息的传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外历史纲要》(上) 中国古代史部分选了如下12位历史人物图像: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 汉武帝(公元前156-前87) 、 唐太宗(598-649)、王安石 (1021-1086) 、 岳飞 (1103-1142) 、 朱熹 (1130-1200) 、 明太祖 (1328-1398)王守仁(1472-1529)、戚继光(1528-1588) 、郑成功(1624-1662)、康熙帝(1654-1722)。

材料二   不同时代的岳飞画像

南宋宫廷画家刘松年(1131-1218)拥护抗金,反对投降,为缅怀抗金英雄而作《中兴四将图》。画作中的岳飞(1103-1142) 面白无须,身材微胖,头带方巾,一身淡绿装束,拱手而立,表现出儒雅气度。岳王庙的雕塑是20世纪80年代艺术品,岳飞头戴红缨帅盔, 身着紫色蟒袍, 臂披金甲, 右手握拳前抚,左手按向后,目光如炬, 气宇轩昂。

材料三   《宋史·岳飞传》载:   (岳飞)   “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吟雅诗及作投壶游戏,后常指武将之儒雅行为) ,恂恂如儒生”。

——摘编自逯成武《从统编教材选图的变化看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


(1)从历史贡献的角度对材料一中 12位历史人物进行分类,完善表格内容。
类别人物历史贡献
政治家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王安石、明太祖、康熙帝
民族英雄岳飞、戚继光、郑成功
思想家孔子、朱熹、王守仁

(2)有人认为材料二中图1更接近岳飞真实形象,结合材料二、三阐释其依据。
2024-02-0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校际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我国传统的财政思想中,一直强调“量入为出”的财政原则,杨炎在两税法中创造性的提出:“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两税法将以往分别征收的租庸调、地税、户税以及其他杂税等各种税收合并起来,统一征收,这便大大简化了征收手续,减少了复杂的税种所带来的征收繁琐的问题。同时,纳税时间分为夏、秋两季,并且“定税之数皆计缗钱”,虽然当时的“田亩之税”仍以实物的形式来征收,但两税中的重要部分户税,则都是以货币来征收的。两税法使资产多者税负重,资产少者税负轻,充分体现了财政税收公平负担的原则。

——徐柏泉《两税法财政思想及其产生的争论》

材料二   “是以圣王立程,量入为出,虽遇灾难,下无困穷。理化既衰,则乃反是,量出为入,不恤所无。”可见,陆贽看到了“量出为入”的原则在实施过程中造成了人民赋税负担的日益加重。这一思想是对传统儒家财政思想中的轻敛薄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陆贽作为反对两税法代表人物坚决反对货币赋税,认为应当恢复租庸调制,实行实物赋税。他看到了当时钱重物轻现象造成的危害,他说:“定税之数,皆计缗钱,纳税之时,多配绫绢。往者纳绢一匹,当钱三千二三百文,今者纳绢一匹,当钱一千五六百文。”实际上,这也反映出了商品经济思想和自然经济思想的对立,两税法中的征税“以资产为宗”和货币赋税思想适应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

——陈明光《唐宋人论杨炎倡行两税法述评》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两税法的具体内容,并分析其蕴含的财政思想。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陆贽对唐朝两税法改革的认识。
2024-02-0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某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今使乌获、藉蕃(皆大力士)从后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摘编自《淮南子·主术训》


史料二   罗马共和国末期,奴隶人口一度达到意大利总人口的25%。这时候,很多大贵族用奴隶作为自己田庄的主要劳动力,并进行专业分工和统一指挥。古罗马学者瓦罗的《论农业》对此曾有非常详尽的论述。据他记述,当时有的奴隶制庄园规模很大,一个橄榄园面积就有120犹格,约相当于480亩,可见当时奴隶主们拥有土地之多,而且还在不断扩大。

——摘编自孙明良《从瓦罗的〈论农业〉看古罗马农业的经营管理》


【探究】
(1)史料一中的文字信息及图片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有何影响?
(2)罗马共和国时期,奴隶的来源有哪些?奴隶制庄园的影响是什么?
2024-02-0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55个国家和地区的1.35亿人经历了严重粮食不安全(粮食安全阶段综合分类IPC/CH第3阶段或以上)。此外55个粮食危机国家中,7500万儿童发育不良,1700万儿童消瘦。1.35亿人口中,超过一半(7300万)生活在非洲;4300万生活在中东和亚洲;1850万人生活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其主要驱动因素是:冲突(导致7700万人严重粮食不安全状况的关键因素)、极端天气(3400万人)和经济动荡(2400万人)。

——摘编自《2020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

史料二   先进储粮科技的广泛应用,使中央储备粮更加优质、绿色、安全。截至目前,中央储备粮科技覆盖率达到95%以上。最新普查结果显示,中央储备粮宜存率达到100%,综合损耗率全面控制在1%以内,确保了储粮数量与质量。

——摘编自《粮食安全看得见管得好》(《经济日报》,记者:刘慧)

【探究】
(1)根据史料一、说明当今世界在粮食供给上还存在哪些严重问题。
(2)史料二反映了我国为保证粮食安全采取了哪些措施?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代中国始终涌动着一浪高过一浪的思想启蒙运动。翻开晚清以来思想先驱们的煌煌巨册,有关启蒙思想的文字和呐喊比比皆是。从魏源的《海国图志》,到谭嗣同的《仁学》和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从孙中山的《建国方略》到五四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广泛传播,近代中国的启蒙思潮波波相续,异彩纷呈,成为救亡和革命的重要思想基础。

——摘编自马粼《论影响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发展的因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思想启蒙运动兴起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思想启蒙运动的意义。
2024-02-04更新 | 30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