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造纸术

材料一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后汉书蔡伦传》

材料二   怛逻斯战役是唐朝和阿拉伯帝国之间的一场大战。被阿拉伯人所俘的唐军兵士中,有一些是造纸工匠,这些工匠把造纸法传入撒马尔罕和巴格达。830年,巴格达建立了由科学院、图书馆、译学馆组成“智慧宫”,大规模开展翻译事业。撒马尔罕和巴格达生产的纸,为翻译事业提供了条件。译学馆广泛地吸收世界各国科学文化遗产。古希腊的许多科学著作得以保存下来,几乎全赖阿拉伯文的译本。阿拉伯人把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西班牙是欧洲最早发展起造纸业的国家。纸的大量生产推动了西班牙翻译古典遗产的热潮,许多重要的阿拉伯学术著作以及古犹太和古希腊的重要著作在11、12世纪被译成西欧知识界通行的拉丁文。这些著作在希腊古典文化和欧洲近代科学之间建起了一座桥梁。到14世纪末,意大利、法国、德国南部都有了纸的生产,纸大致已经代替羊皮纸成为通行的书写材料。

——摘编自武斌《文明的力量: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

(1)依据材料一,分析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简述其影响。
2024-05-24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 . 天安门

材料一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建成于1420年,原名承天门,寓意“承天启运”“受命于天”。清顺治年间重修,命名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天安门是明清皇帝颁发诏令之地,凡遇国家庆典、新帝即位、皇帝结婚、册立皇后,都需在此举行“颁诏”仪式。

——郗志群、王新迎《天安门史话》

材料二

1919年

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学校的三千多名学生齐集天安门前,举行游行示威,高喊“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1950年

毛泽东主席公布的国徽中包含天安门图案

1955年

第二套人民币1元正面主景是天安门城楼

1970年

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创作完成,此后广为传唱

1988年

天安门城楼正式对公众开放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天安门在明清两代的政治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说明天安门何以成为新中国的象征。
2024-05-1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3 . 中国人民的探索与奋斗
序号时间事件
19世纪506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19世纪90年代戊戌维新运动
20世纪初辛亥革命
20世纪前期新文化运动


(1)提炼上表所反映的主题。从①-⑤中任选一个事件,说明其历史意义。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是沿着一条独特的道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并逐步赢得胜利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大革命遭到失败、敌我力量对比极端悬殊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首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在条件成熟时夺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

——《中国共产党简史》


(2)材料中“独特的道路”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和所学,简述中国共产党开辟这条道路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战胜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一系列严峻挑战,肃清国民党反动派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和平解放西藏,实现祖国大陆完全统一;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工作、完成土地改革……社会面貌焕然一新。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并肩战斗,战胜武装到牙齿的强敌,打出了国威军威,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赢得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捍卫了新中国安全,彰显了新中国大国地位。新中国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中站稳了脚跟。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1111日)


(3)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新中国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中站稳了脚跟”。



1984年发行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股票
(中国证券博物馆馆藏)
国家在地方试点基础上,开始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1984年,上海飞乐电声总厂面对音响设备市场需求增加、急需资金扩大生产的情况,提出搞股份制、通过发行股票向其他单位和内部职工集资的设想。11月,经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批准,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向社会公众及职工发行股票,成功发行1万股,每股面值50元。飞乐股票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第一股”。

——摘编自《改革开放简史》


(4)依据材料和所学,为上图中的藏品撰写一份解说词。要求:结合时代背景,介绍藏品内容和价值,表述完整,逻辑清晰。
2024-01-2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孟子》

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荀子》


(1)依据材料和所学,指出孟子、荀子思想主张的不同之处。

秦代的文化专制主义并没有斩断各家文化流脉,汉代学术的复苏再次形成了新的文化高峰。《汉书·叙传下》总结“艺文”的源流时说:“秦人是灭,汉修其缺。”总括秦汉而言,这一时期的学术文化和科学发明以及艺术创作,都有新的创制和新的积累。文化的丰收,首先取决于当时人的创造热情。而当时社会提供的较好的历史条件,也是文化进步的重要的因素。

——王子今《秦汉史:帝国的成立》


(2)依据材料,概括汉代形成“新的文化高峰”的原因。结合所学,从两个方面列举两汉人民创造的文化成就。

公姓井,字真成,国号日本。才称天纵,故能衔命远邦,驰骋上国。蹈礼乐,袭衣冠,束带立朝,难与俦矣……以开元廿二年正月□日,乃终于官弟(第),春秋卅六。皇上哀伤,追崇有典,诏赠尚衣奉御,葬令官给。

——《井真成墓志》


注:遣唐使井真成于734年在中国逝世,其墓志2004年发现于西安


唐长沙窑青釉褐斑贴花椰枣纹瓷壶

注:此壶出自印度尼西亚海域打捞的一艘唐代商船,壶上的椰枣纹具有明显的西亚风格


莫高窟第220窟乐舞图(局部)

注:该壁画绘于唐朝,图中伴奏所用的都昙鼓来源于印度


(3)指出①②③的史料类型,并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明代民间文化的发展,使得士大夫们的高雅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于是一批文人士大夫开始从民间文化中汲取营养,创作出了雅俗共赏的作品。冯梦龙编写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虽然以话本的形式写成,但是在内容上却有了很大的变化,即从传统以讲述历史故事为主,发展为以世情故事为主,增加了创作的活力。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已不再限于那种千篇一律的才子佳人,而变成了商人、工匠、普通妇女……种种过去最普通的人开始成为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4)依据材料,概述明代出现的文学创作新现象。结合所学,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背景。
2024-01-2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国三级会议中古时期,法国市民阶层力量逐渐壮大,他们渴望统一、为寻求王权的保护,以金钱和武力支持王权。1302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召集了有市民代表参加的“三级会议”,商议与罗马教廷对抗事宜。这次会议有高级教士、贵族和市民上层(各城市有两名代表)三个等级的代表参加,各等级均持有一票表决权,但实际上市民阶层总是处于少数地位,农民和城市平民更是被排斥在等级机构之外。三级会议支持国王,反对教皇,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三级会议由国王召开,也由国王决定解散。百年战争期间,王权出现危机,三级会议频频召开。此时第三等级力量壮大,提出了一系列争取权利的条件,比如允许会议代表参加御前会议和行政管理,三级会议有权每三个月自行召开一次会议等等。到18世纪时,三级会议的代表向国王发难,逐步演变成国民会议和制宪会议。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评析法国三级会议的产生与发展。
2024-01-2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思想传播

材料一   齐国都城临淄的稷下学宫,是战国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身处其中的稷下先生们留下了《管子》,内容包括反映黄老之学的《宙合》、阴阳家学说的《五行》、兵家思想的《兵法》、儒家思想的《小称》、法家学说的《法禁》等篇。稷下先生们都有人数相当多的弟子,又都喜欢辩论,比如孟子人称“好辩”,邹衍人称“谈天衍”。在辩论中,各家思想相互诘难、相互影响。

——摘编自孙开泰《稷下学宫的百家争鸣与相互影响》

材料二   


(1)阅读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稷下先生们传播思想的途径。
(2)从材料二的史料中任选两个,评析它们在近代中国思想传播中的作用。
2024-01-2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民族交融

材料一   



材料二   (刘聪)以永嘉四年(310年)僭即皇帝位……置左右司隶,各领户二十余万,万户置一内史,凡内史四十三。单于左右辅,各主六夷十万落,万落置一都尉。省吏部,置左右选曹尚书。自司隶以下六官,皆位次仆射。置御史大夫及州牧,位皆亚公。

——《晋书·刘聪载记》

注:刘聪,匈奴族,前赵的建立者。

材料三   (石)勒清定五品,以张宾领选,复续定九品……以右常侍霍皓为劝课大夫,与典农使者朱表、典劝都尉陆充等循行州郡,核定户籍,劝课农桑。

——《晋书·石勒载记》

注:石勒,羯族,后赵的建立者。

材料四   东汉后期,军队将士开始穿着裤褶服,也称为戎服。这种服饰源于北方少数民族。魏晋以后,军队中官员无论职位高低,一般都要穿裤褶。在皇帝亲征或者国家内外戒严时,文职官员也需要穿着裤褶。

——摘编自张鹤泉《魏晋南北朝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说明东晋十六国局面形成的背景。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阐述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民族交融的表现。
2023-07-20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京杭大运河

材料一       


郭守敬发现昌平龙山脚下的白浮泉水量充沛,巧妙导引其沿着北京西北部等高山际线进入元大都城内的积水潭,使积水潭的储水量更加充足,形成更大的水位势能,再流向通州,这样南来的漕船可以通过船闸逆流而上进入积水潭,使积水潭成为京杭运河的码头,延长了京杭大运河的北线,解决了通州至大都城内“最后一千米”的粮食物资运输问题

材料二   关于运河的部分研究成果   

成果作者及题目主要内容
于琪《明清京杭运河闸官研究》深入探讨了闸官的设置与历史沿革、闸官的职能和处理问题的方式
岳广燕《明代运河沿线的水马驿站》具体分析了明代运河沿线驿站的功能、地位与作用
林任梁《明代漕军制度初探》对明代漕军制的形成、职能做了具体的分析与论述
郑民德《明代徐州水次仓漕运仓储历史变迁》通过对徐州水次仓的研究与探讨,揭示了明代漕运仓储设置、管理与运作
林纯业《明代漕运与天津商业城市的兴起》对运河沿岸城市天津受到漕运的影响做了深入的分析
胡梦飞《明清时期徐州运河漕运与地方信仰风俗嬗变》分析了漕运对徐州民间风俗的种种影响


(1)阅读材料一,分析白浮泉水引入京杭运河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代运河的影响。
2023-07-19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国科举考试与英国文官制度

关于科举制与英国文官制的部分研究资料

1588年,胡安·冈萨雷斯·德·门多萨在伦敦出版的《大中华帝国史》中详细描述了中国的科举制度,涉及到选拔性考试、品级、仪式和官员任命的方法
1733年,《绅士杂志》上一篇论中国的文章指出,“中国人的政府管理艺术胜过所有其他国家”,“他们的荣誉和头衔并不是世袭的”,“而是经由……笔试来选拔授予的”
18世纪,英国作家尤斯塔斯.巴尔在《致斯巴达国王克里昂米尼的一封信》中断言中国在所有的帝国中拥有最好的执政管理,详细讨论中国的选拔考试制度和政府审察机制
1835年,旅居中国的英国人在英文杂志《中国文库》上撰文讨论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认为这项中国发明将在国家制度甚至是欧洲国家制度中引起另一次伟大变革
1853年,英国《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提出建立考试选官制度、政绩赏罚制度和统一管理制度为改革的主要目的
1855年,英国首相公布了建立现代文官制度的第一个正式法令:《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命令》
1870年,内阁又颁布了第二个枢密院令,规定以考试和业绩作为文官录用和晋升的依据

(1)按史料类型,将材料中的文献史料进行分类并写出序号。
(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阐释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2023-01-07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
①(秦始皇)南登琅邪……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曰:……器械一量,同书文字⋯⋯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
                                                                                                                                     ——《史记·秦始皇本纪》
②秦始皇琅琊刻石


(1)指出①②的史料类型,简述上述材料中秦朝的制度措施及其影响。

隋朝及唐前期鼎盛局面的出现,与一些具体制度的制定和贯彻有密切关系。

科举是隋唐时期新兴的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因为有多种科目,“分科举人”,故名科举。其中以明经、进士二科最为重要。明经主要考试帖经,重在测试记诵能力。进士考时务策、帖经、杂文,杂文为主要录取标准。与过去重点在于推荐的察举相比,科举体现出不问出身与背景、公平竞争的特色。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2)依据材料,概括隋唐科举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科举制度的作用。

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

——余靖《武溪集》卷18《契丹官仪》

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御史台,曰开封府,曰翊卫司,曰官计司,曰受纳司,曰农田司,曰群牧司,曰飞龙院,曰磨勘司,曰文思院,曰蕃学,曰汉学。自中书令、宰相、枢使、大夫、侍中、太尉已下,皆分命蕃汉人为之。

——《宋史·夏国上》


(3)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两则材料中共同历史现象的认识。

清朝疆域图(1820年)
(4)依据上图指出清朝的疆域四至,说明清朝疆域奠定对后世的影响。
2023-01-07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