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并一海内,在全境推行郡县制,并在县以下普遍建立起乡里制度。汉承秦制,三国又承汉制,从走马楼吴简揭示的孙吴长沙郡临湘侯国(县级)的治理情况看,乡稳定地作为一级行政单位承担力役征派、赋税交纳、户籍编制等职能。《汉书·百官公卿表》记“乡六千六百二十二”,《东观书》记“(东汉)永兴元年,乡三千六百八十二”,两汉时平均每县辖34乡。三国时期,临湘是长沙郡首县,郡仓、监狱等高级别机构皆设于此,潘濬军府也驻扎在附近。当代史家根据出土文物推断孙吴临湘侯国辖12乡,后史家综合利用长沙出土汉吴简牍、六朝石刻等地方档案,以及长沙城考古成果,判断三国孙吴黄武至嘉禾年间临湘侯国共辖平乡、广成乡等11乡更符合历史真相。

——摘编自徐畅《三国孙吴临湘侯国辖乡的数量与名称再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湘阴侯国行政规划上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构成东吴湘阴侯国(县级)行政特点的背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宋初年,河北义军进行抗金斗争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山水寨,即靠山的入山扎寨,邻水的入水结寨。这使得女真骑兵难以进攻。保有山水寨的抗全义军一般来说都是具有相当规模的,而当时更为普遍的抗金斗争形式则是随处可见的民间自卫武装一忠义巡社。“巡社”是河北人民在金军入侵以后自发组织起来的一种地方武装,“恩、冀之间(今邢台、衡水一带),农民自制弓箭,保护一方,谓之巡社”。宋高宗建交元年(1127年),户部尚书“建言河朔之民愤于贼虐,自结逛社,请……联以什伍,而寓兵于农,使合力抗敌……乃以‘忠义巡社’为名”,同时制定了一套详尽的训练、管理制度。当时的忠义巡社不只乡村有,城镇也有:“其坊郭民户巡社,并依乡村巡社法施行,并以忠义强壮为名。”

——摘编自刘浦江《河北境内的古地道遗迹与宋辽金时代的战事》

材料二   义和团运动的爆发是鸦片战争之后几十年间,列强殖民侵略和西方教会恃强扩张的必然结果。虽然义和团运动失败了,但其中蕴含的中国人民反抗欺压、抵御外侮的精神,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支持,也迫使列强认识到中国民众“含有无限蓬勃的生气”。义和团是华北民间各种拳(刀)会与秘密教门的多元融混,其组织和活动形式中不可避免地掺入“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带有宗教神秘主义色彩的因素。苦难中的民众只能从最熟悉的民俗传统和宗教信仰中寻求组织力量与精神支撑。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列强用铁路、电线等现代文明成果充当侵略中国的工具。但未把工具和运用工具的人加以明确区分是义和团的不足。

——摘编自彭淑庚《义和团运动不应被“污名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宋初年的忠义巡社和晚清义和团的相似之处及二者性质上的根本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必然性,并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运动中得到的历史启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65 年,英国商人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约600米的铁路,这是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条铁路。京城百姓“诧所未闻,骇为妖物”,不久,步兵衙门以担心引起骚乱为由.把铁路拆除。


19世纪末20世纪初,纵横中国大陆的铁路网雏形出现。法国铁路工程师埃斯巴尼总结.了中国境内的铁路:第一类,以征服方式强加给中国人的铁路一- 俄国的中东铁路,德国的山东铁路,法国的云南铁路;第二类,名义.上属于中国,但管理运营和利润分配都以签订借款和经营合同的形式被外国力量攫取的铁路-一京汉铁路、 粤汉铁路;第三类,建设权和经营权属于中国的铁路,使用以中国国民收入为担保的借款,外国控制力量有限一津浦铁路、广九铁路。

——摘编自田吉舷《中国近代铁路的灰暗记忆》

材料二1828 年美国开始修建第一条铁路。至1850年,美国铁路总长居世界第一位。1850 年,国会通过法令:在拟议中的铁路线两侧间隔地段每一英里铁路赠予6平方英里的土地。1867年,国会通过给铁路修筑公司以巨额贷款的法令。1869 年联合太平洋铁路与中央太平洋铁路在普罗蒙特利接轨,成为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线。内战结束后,美国西部又先后于1868~1873年、1879~1883 年、1886~1891 年掀起了三次铁路建设高潮,到19世纪末全美统一的铁路网逐渐形成。据统计,美国的铁路建设投资的85%为私人投资,居民积极购买股票和认购债券。铁路是19世纪后期美国西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无可争议的重要原因,对美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齐斌《19世纪美国铁路建设初探》


(1)根据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近代铁路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进行铁路建设的条件及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河南地区自然灾害基本数据统计

年号大水和
特大水灾
大旱和
特大旱灾
地震冰雹蝗灾总计年数大水灾
出现频率
大旱灾
出现频率
顺治84611332182.34.5
康熙1815812760613.44.1
雍正4127133.3
乾隆11835633605.57.5
嘉庆3282328258.312.5
道光4466323307.77.5
咸丰13481111
同治21328136.513
光绪9589738343.86.8
总计59403952372372654.46.5

清代河南地区受灾州县数和年平均受灾州县数


材料二 从1941年开始,地处中原的河南就开始出现旱情。民国十七年,作为当时执政的国民政府规定:“凡地方偏灾,有省政府办理急赈。”为了减轻灾民负担,在1942年的秋收,政府一次即减免五六个专区公粮45000石。1942年,河南省府制定了7项救灾方针,规定“宽筹经费,使之足以适应救灾之需要,并使款不虚糜”,并“采购大批粮食,运济灾黎”。豫省府电陕、鄂、皖等丰收省份,各本救灾恤邻之旨,对豫民入境赐予安置;经商议由中国农民银行拨给河南麦种贷款,并将用于修建龙门林场的经费转移到购买油菜种子,帮助农民恢复生产。为破除迷信,国民政府片于治蝗进行宣传,并特意组织防疫队分往各机关及各乡村巡回注射。民间力量也纷纷投入到救灾热潮中,建立救济会、收容所。

——摘编自肖宁《政权分立中的灾荒救济―1941-1944年河南救荒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河南自然灾害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国民政府在河南救荒的具体措施。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清政府和国民政府对河南的自然灾害及救荒措施谈谈你的认识。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末期,埃及实际上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传统的经济秩序和社会制度持续变化。20世纪上半叶,以柴鲁尔为代表的华夫脱党带领埃及人民进行了一系列抗争。二战结束后,埃及人民掀起反英浪潮。1952年,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建立了埃及共和国。1956年,纳赛尔政府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同时接管了大量外国公司和企业。纳赛尔政府从1957年开始制定多个五年发展计划,新建数百个工业项目,由其注重投资基础工业。与此同时纳赛尔政府致力于埃及乡村的土地改革,在农村,限制地主占田规模,保护资本主义农场,组建合作社扶持小农生产。埃及还大力支持阿拉伯等国的独立和发展,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但纳赛尔无视阿拉伯各国的国情和利益,谋求地区霸权,也使埃及处于不利的国际境地。

——摘编自哈全安《纳赛尔主义与埃及的现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埃及独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纳赛尔的活动进行评价。
2022-07-22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海湾地区战略地位重要,石油资源丰富。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世界两极体系的崩溃,伊朗和科威特的争端日益突出。伊拉克希望通过战争解决长期困扰的入海问题,取消两伊战争中欠下的巨额债务。两伊战争后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危机重重,内外困境迫使萨达姆政权做出错误的抉择。19908月,伊拉克出兵吞并科威特。伊拉克的行动招到西方国家一致的反对。1991117日至228日,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这场战争表现出一些新特点:通过“斩首”突击,打击伊拉克军政首脑人物,摧毁伊拉克抵抗意志;空中作战与地面作战同时开始;依靠信息优势定位,实施精确作战。多国部队仅用16天时间就将伊拉克击溃,恢复了科威特主权。海湾战争体现出20世纪末的战争向着信息化战争转化。多国部队显示出强大的电子战能力,美军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展示了压倒性的制空、制电磁优势。战后各国军队高度重视对电磁力的控制,进行军事变革,由此牵引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海湾战争,美国加强了与波斯湾地区各国的军事政治合作,强化了美军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

——李成刚、朱爱民《浅析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空袭作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湾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湾战争的主要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朝已开始出现“小行人、象胥、掌客、怀方氏”等具有周边民族事务管理性质的官职,秦朝正式在中央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典客”。汉承秦制,汉武帝时期设置属国都尉,具体管辖归附及内属的边疆民族。唐朝边疆民族的首领可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但需向唐王朝缴纳贡赋,统于唐王朝的中央政府。此外唐王朝还在边睡地区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妥善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元朝在吐蕃采取“政教合一”政策,在中央设置管理吐蕃事务的帝师和宣政院机构;在元朝兴起之地漠北,设岭北行省,基本行政单位仍是蒙古传统建制,并部署军队,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明朝靠近内地的少数民族统治区减少,明政府直接控制、委派流官的地区增加。清朝在边疆全面推行郡县制和修订相关法规,强化边陲管理的同时,还鼓励内地百姓外迁至边疆谋生与开垦。

——摘编自谷家荣罗明军《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历谱识认》

材料二   19世纪以后,清政府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维持衰退中的国内政治、经济体系,保卫边疆安全的能力逐渐低落,导致面临深刻的边疆危机。对此,清政府通过推行一系列边疆内地一体化政策来“昭示主权”,比如在新疆、台湾等边疆地区设省。日渐减少的财政收入使得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海防”和“塞防”之争,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海防大门之后,面临着海疆危机,传统的边疆观不得不进行转变,清政府开始筹办近代海军。但是这些迫于外部压力之下的政策转变,忽略了边疆地区的实际情况,清末边疆政策的失误也非常明显。

——摘编自施润棋《清末我国边疆治理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边疆危机出现的原因。
2022-06-27更新 | 2082次组卷 | 35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
重划欧亚版團德国割地赔款德国由关、苏.英、法分区占领
战争责任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赔款1320亿马克(直到2010年才支付完全部赔款)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殖民地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英法瓜分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中国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日本归还侵占中国的领土,中国成为联合国发起国之一
国际组织国际联盟,缺少美苏,“全体一致”联合国安理会,"大国一致”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下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蕴合的战争危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比,雅尔塔体系为维护世界和平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9 .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

材料二: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务者,殆鲜其人。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

材料三: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

材料四: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


(1)结合材料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以史为鉴总结洋务运动失败的启示?
(2)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联系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有关史实说明中国近代化的变革顺序。结合所学指出西方与中国在近代变革顺序不同所带来的结果。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西欧城市的衰落与复兴

材料一   在奴隶制大农庄的繁荣时期,使用大批奴隶经营的农业曾有较高的商品率,大农庄生产的产品在城市市场上销售,促成了城市的繁荣。3世纪时,由于奴隶劳动缺乏和价格的昂贵,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大地产经济走向衰落。大奴隶主开始把农庄分成小块,租给佃农或隶农,农庄主征收实物地租,就地消费,减少了农产品对城市市场的供应。城市中原有的手工业,也因奴隶劳动生产率低下而衰落下来。罗马帝国崩溃后,代表古典文明的城市普遍衰落,城市大大萎缩,大部分地区变成了牧场或农场,有些城市甚至退化至村庄规模。

——摘编自于贵信《古代罗马史》等

材料二   公元10世纪左右,中世纪的大垦荒以及轮作制的发展大大提高农业产量,有了更多可供在市场交换的农产品。11世纪西欧人掀起十字军东征运动,打通了与东方和非洲的贸易通道。在12-13世纪,蒙古人建立了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大帝国,一条连接意大利到中国的贸易通道建立起来了。西欧工商业和城市得到发展,国王、教会、教堂、修道院等也支持兴建了很多城市,他们为居民提供保护,以收取租金和工商业税。到1314世纪之交时,西欧城镇总数大约达到1万个左右。

——摘编自王挺之《欧洲文艺复兴史:城市与社会生活卷》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西欧城市的衰落和复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