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初期,在川蜀地区施行了一项特殊的掠夺性经济政策,铜钱和白银被大量上交给开封,民间交易绢帛被禁止,由此逐渐形成了川蜀铁钱区。小铁钱自身价值低,运输成本高,携带不便,存在明显缺陷。川蜀地区经济基础好,民间积累了丰富的商业资本,盛产茶叶、丝绸和糖等重要物资,交易浩繁,有大量货币需求。益州(今成都)有发达的商业信用基础,民间自谋出路选择使用铁钱券进行贸易,当地造纸和印刷业发达也为纸币的流通提供了技术可能,于是交子得以诞生。

——摘编自姜锡东、李金闯《北宋初期四川地区的货币供应与交子诞生原因再探》

材料二   明朝初期实行钱钞并用的货币体系。但后来,因为纸钞贬值,民间货币结算大量采用白银。明英宗时,政府不得不承认白银的合法货币地位,中国由此确立了银本位制度的货币体系。隆庆开关后,西方国家向中国购买了大量茶叶、大黄、瓷器、丝绸等物品,均是用白银进行结算的,一条鞭法的赋税政策中所征收的货币税金也是以白银进行结算的。但大量白银涌入国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

——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交子诞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代货币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长达两千多年的“士”的传统。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进入大转型、大分化、大动荡时期。宗法分封体制趋于瓦解,社会阶级构成也发生巨大变化,士阶层的人数因而大增。与此同时,王官之学散于百家,学术也不再垄断于“官方”,士阶层因拥有“知识”而逐渐掌握“话语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阶层。“士至于道”,以“道”自任,是士阶层的文化自觉。士人必须以人格独立为第一要义;对与道相违的人、事必然要批判,更要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士人对社会政治生活要高度关注并积极参与;为保证道的尊严,还必须高度注重自身精神修养。以身载道、人格独立等文化符号共同构筑了传统“士文化”的核心内容。

——摘编自高伟洁《“士至于道”与传统士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一以春秋战国时期为核心的考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士”阶层崛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传统“士文化”的核心内容。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共的指导下,中央苏区政府确定了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基本任务:经济建设必须围绕战争这个中心任务,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苏区的农工商业,以保障战争和后方建设与生活的需要。在具体的发展关系问题上,将农业生产放在经济建设的第一位,有计划地恢复发展工业,以达到先自给后出口的目的发展贸易活动,促进商品流通主张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与私营经济同时进行等。

材料二   抗战初期中共在农村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主要表现是“轻徭薄赋”的政策,根据地除了征收少量的救国公粮外,废除其他一切苛捐杂税。同时,边区政府也采取了比较积极的经济政策,加强了对农村经济常规性的管理,注意春耕、秋收等管理工作。1941年5月1日,边区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提出了符合边区实际情况的经济政策:“发展农业生产,实行春耕秋收的群众动员,解决贫苦农民耕牛、农具、肥料、种子困难……奖励外来移民”“在土地已经分配区域,保证一切取得土地的农民之私有土地制,在土地未经分配区域,保证地主土地所有权和债主的债权,惟须减低佃农租额及债务利息,佃农则向地主缴纳一定的租额,债务人须向债主缴纳一定的利息,政府对租佃关系及债务关系加以合理的调整”“发展工业生产与商业流通,奖励私人企业,保护私有财产,欢迎外地投资,实行自由贸易,反对垄断统治,同时发展人民的合作事业,扶助手工业的发展”“实行合理的税收制度,居民中除极贫者应须免税外,均须按照财产等第或所得多寡,实施程度不同的累进税制,使大多数人民均能负担抗日经费。同时健全财政机构,调整金融关系,维护法币,巩固边币,以利经济之发展与财政之充裕。”这些政策大部分形成了法律法规,变成政府行为以保护各种经济政策的实施。

——以上均改编自张宪文、张玉法主编《中华民国专题史》第7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区经济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抗日根据地经济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022-11-27更新 | 16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1月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善

材料一   中国古代水利发展历程

时期

发展概况

公元前22世纪至秦汉时期

这是水利工程的起源和第一次建设高潮时期,也是防洪治河和各种类型灌排工程的兴盛时期;都江堰、灵渠等,至今还在发挥着作用

三国至唐宋时期

这是传统水利高度发展时期。在历代水利建设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水利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中国古代传统水利技术的高峰,并位居中世纪世界水利技术的前列

元明清时期

这是我国水利的普及和传统水利的总结时期。这一时期农田水利工程主要由地方或民众自办,以小型为主,大型工程少见。由政府或军队主持的农田水利项目则以畿辅营田(今河北省)声势最大,为的是促进京畿地区农业发展,以减少每年大量的南粮北运的负担

——摘编自郭涛《中国古代水利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新中国建国初期,水利工作以治理淮河为中心任务,解决当时江河水患最突出的问题。19515月毛泽东亲笔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大大推动了当时的水利建设。到20世纪70年代末,总体上实现了对江河、湖泊水情的控制。不仅有利于减少洪涝、干旱等灾害,而且达到了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的显著效果。由此江河洪水基本形成由人控制、服从人的设计和摆布的格局,扭转了几千年来农业靠天吃饭的历史。

——摘编自张岳《新中国水利回顾与展望——水利辉煌60年》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水利建设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扭转了几千年来农业靠天吃饭的历史”的成就和主要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由于受地理、民族等诸种因素的限制,中央王朝的势力一度难以深入广西地区特别是广西西部地区。封建王朝通过权衡利弊之后,因时制宜地实行“土司制度”,但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向前发展,土司制度腐朽没落的弊端日益显露,各土司“僻在边隅,肆为不法,扰害地方,剽掠行旅,且彼此仇杀,争夺不休”。清朝康熙、雍正时期,开始在广西实施大规模的改土归流。这其中,除与康熙、雍正两位皇帝的雄才大略和封建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等外因颇有关联外,广西壮族土官的残酷统治极大地激化了土官与土民之间的矛盾,这种“内部的矛盾性”也为中央在广西本土实施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提供了“契机”。雍正皇帝曾说:“朕闻各处土司鲜知法纪,所属土民,每年科派,较之有司征收正供,不啻倍蓰,甚至取其牛马,夺其子女,生杀任情。”在这种情况下,清朝封建统治者与时俱进,权时以行,果断地实施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政策,最终实现对土属地区的直接统治,维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极大地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版图。

——摘编自蓝武、廖玉连《清代在广西尖施大规模改土归流的本土因素及其影响棵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初年在广西实施大规模改土归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初年在广西实施大规模改土归流的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拓跋鲜卑本是游牧民族,北魏建国后开始发展农业,到孝文帝时期,确立了以农耕为主的经济模式。随着经济转型,法律制度也发生相应变化。北魏太武帝修改律令,规定:“大逆不道腰斩,诛其同籍,年十四以下腐刑,女子没县官。害其亲者,轘之。”太和十一年(487),孝文帝下诏:“三千之罪,莫大于不孝,而律不逊父母,罪止髡刑,于理未衷,可更详改。”北魏前期游牧经济下,官吏依靠班赐获得生产生活所需物资,班赐的最大来源是掠夺战争。为了约束官吏,整治秩序,北魏设置赃罪,但贪污仍屡禁不止。孝文帝时期,实行班禄制,为官吏发放俸禄。盗罪在历史上由来已久,至迟在西晋时“盗”有了法律意义上的概括。拓跋氏隆兴之时,规定:“盗官物,一备五,私则备十。”太武帝以降,对于盗取官财的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盗劫官私财物者流放至边地,甚至处以死刑。太和十六年(492),孝文帝亲自勘定流刑:“诏群臣于皇信堂更定律条,流徒限制,帝亲临决之。”流刑自此入律成为正刑。这一系列措施,适应了经济转型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为北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姚周霞《转型前后北魏经济变迁对立法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法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法制改革的背景。
7 .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之名在西周已经出现,它成为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以别于四邻较为落后的民族。后者相对华夏族被概称为“夷”,具体又有夷、蛮、戎、狄等名称。……到春秋,四夷进一步向中原地区发展,与华夏诸国杂居,填充了各国之间的很多空地。……最终到秦汉以后形成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通过孝文帝的改革,北魏政权从政治制度到经济基础完全转变为汉族传统形式的政权,拓跋鲜卑的主体部分也迅速和汉族融为一体,孝文帝本人及北魏政权由此受到汉族士人的拥戴,十六国以来北方的民族融合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材料三   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许多少数民族活跃在祖国的边疆,在西域、西南、东北等地建立了政权。他们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唐朝,特别是其前期的统治者对少数民族较少歧视,使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有所加强,民族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

——关文发《中国古代史普及读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华夏”的发展演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关系的角度,概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唐前期活跃在边疆的两个少数民族名称和唐加强对西域管理的机构。用一句话概括唐朝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意义。
2022-10-12更新 | 24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殷商王国在其“联邦”范围内,依据目前掌握的材料,大抵都是对别的邦国的“承认”,满足于“臣属”就可以了....因其松散,没有监督制约的机制,也就成为后来商王国众叛亲离、“孤立而亡”的一个关键。 ....许宗彦先生即说:“武王克商封国七十有一,所可限于封土之制者唯此,而其封,取之所灭国与隙地。”且每一新“诸侯国”都是该地域的次级“统治中心”,有监临督察之责,故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远较殷商统治厉害的一手,属于周的创造。但必须看到,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

——引自王家范《封建时代》

材料二

——引自百度百科词条“封君封臣制”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请对“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远较殷商统治厉害的一手,属于周的创造。”作一历史解释,并分析“周的创造”带来怎样的积极效果。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分封制相比,中古时期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显著不同。两者有什么共同的隐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2年工人阶级尽管在争取改革的斗争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但改革后却一无所获。严酷的事实使他们认识到;要争取自身的权利,必须进行独立的斗争。因此,在1832年后不久,英国工人阶级就掀起了一场独立的争取议会改革运动——宪章运动。宪章运动尽管失败,但它对英国以后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资产阶级激进派本来对保守的1832年改革也不尽满意,直到宪章运动浪潮平息下去后,激进派才开始提出进一步改革选举制度的要求。进入60年代,工人阶级的政治积极性重新高涨,这给议会改革事业带来新的转机。从1861年起,各地工会组织不断提出选举制度改革问题。1864年,在伦敦成立了第一国际。第一国际积极支持英国工人争取选举权的斗争。在马克思及第一国际的支持下,在“全国改革联盟”的领导下,争取议会改革的运动蓬勃展开,大规模的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接连不断。当时执政的是刚上台不久的保守党内阁,首相是德比,但财政大臣本杰明·狄斯累利在内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风起云涌的群众运动,他深深感到改革势在必行,如果强行压制必然引起社会动乱。他还知道,由于保守党一向反对改革,在人民群众中威信不高,在当时的下院中又不占多数,要维护保守党的执政地位,必须顺应民意,扮演改革派以笼络人心。于是,他于1867318日向下院提出改革法案。7月,法案经过部分修改后获得通过。

材料二   第二次议会改革基本消灭了“衰败选区,使选民总数由135万增加到225万,小资产阶级和上层工人阶级都获得了选举权,英国在议会君主制民主化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但是广大城市下层工人和全部农业工人仍未获得选举权。那时英国人口大约2500万,选民还占不到110,即使在成年居民中,选民也仅占17左右。城市选区和农村选区的选民资格仍存在差别,前者明显宽于后者。议席的分配仍然不够合理,英格兰东南部地区的议原城市议席多于农村地区。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1)据材料一概括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英国1867年议会改革。
10 . 战争给人类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破坏,但又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远征过程中,亚历山大坚决镇压了那些顽强抵抗地区的人。在攻陷了腓尼基沿海城市推罗后,他杀死了8000个当地居民,将30000人卖为奴隶,这种政策起到震慑的作用。而在一些民族意识浓厚的地区,他则不以征服者和称霸者的姿态出现,而是采取温和的政策,尤其是对宗教采取宽容和利用政策。他鼓励东西方民族通婚,并且按照当地传统习俗举行婚礼。他远征时“随行的人员很完备,包括自然科学家、测量学家、历史艺术家等”。亚历山大在远征过程中,在一些战略要地和交通要道上建立了许多以亚历山大命名的新城,这些新城不但是他的军事要塞,同时也是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编自苏振兴《论亚历山大远征》

材料二   成吉思汗西征过程中显示了他极其残酷的一面,在战争过程中有极其野蛮的屠杀屠城行为,但在宗教政策上极为宽容,“在成吉思汗统治下,我们见到了在整个亚洲大陆上建立的最为彻底的宗教宽容”。成吉思汗每攻占一城一池总是搜索当地的工匠、科学家、天文家等并将其带回蒙古帝国,与中原文化相互融合,取长补短。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先进文化技术尤其是火药、罗盘、印刷术、造纸术先后传入欧洲,打破了汉唐以来欧亚各国封闭壁垒,对中国和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很大影响。他建立了庞大的驿站传递系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联络线、运输线。海上丝绸之路也在宋元时期继续发展,泉州成为当时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海上窗口。

——摘编自王雪娜《历史的跨越——亚历山大远征与成吉思汗西征》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亚历山大远征与成吉思汗西征的相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亚历山大远征与成吉思汗西征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