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9 道试题
2022高三下·浙江·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慕尼黑会议召开前各国的企图。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战败,该国被一分为三,即:奥地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归属捷克斯洛伐克,而当地350万讲德语的居民从奥匈帝国的主体民族,一下降为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少数民族。苏台德地区问题由此而起。纳粹德国以苏台德为题,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格局进行挑战。

——摘自百科词条“苏台德区”

1938年初,希特勒吞并了奥地利以后,把侵略矛头指向了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的计划是先占领德捷边境的苏台德区,然后再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一旦德军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欧洲的大门就等于敞开了。向东既可以进攻苏联,向西又可以进攻英、法。

——宛华《世界上下五千年》

2022-05-25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42 经济危机与走向世界大战-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浙江专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1937年12月,晋察冀军区开始出版《抗敌报》。1938年8月,改由晋察冀边区出版,成为中共晋察冀边区党委机关报。1941年11月,《抗敌报》改称《晋察冀日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表为《晋察晋日报》(《抗敌报》)每期发行份数统计表。

年度1612
19371500
1938150025006000
1939700087508000
194011900172003800
19415000170005500
194280006000
1943800乃至数百份
194450000
194550000

——据邓拓《晋察晋日报五年来发行工作回顾》等整理

材料二   《晋察冀日报》开始主要在晋察冀核心区——北岳区的三五个县发行。自25期,扩展到平汉路东的游击区,在冀中平原得到不少读者。此后,又延伸到北岳、冀中以外的地区。19414月,北岳区党委对《晋察冀日报》在游击区、敌占区与敌占据点的发行作出规定:“由地委指定各该附近的县区,单独定出具体计划,并吸引游击区、敌占区士绅为‘特别订户’(自由交报费)以扩大争取其他阶层人士。”一份档案显示,河南省及各县党部曾转发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查禁194141718日《晋察冀日报》社论的命令。

——据李金铮《读者与报纸、党政军的联动<晋察冀日报>的阅读史》


(1)根据材料一,对《晋察冀日报》发行量呈现的变化趋势做出合理的解释。
(2)根据材料二,分析《晋察冀日报》的社会作用。
2022-05-25更新 | 205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0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备战2023年山东历史新高考【3年真题+1年模考】精练【学科网名师堂】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晋以后,佛教渐盛。宣扬“三世轮回”“因果报应”“灵魂不灭”的佛教,得到皇帝、士大夫的倡导、扶植、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强大的寺院经济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封建朝廷的经济收入.而且也妨碍了世俗地主的利益。公元489年左右、范缜写成了《神灭论》主张“形神相即”“形质神用”,否定“形亡神存”,指责“浮屠害政,桑门螽俗”。

——摘编自杨世秀《浅谈范缜及其<神灭论>》

材料二   宋代“材英佛壮”(以探究请法实相与自我证悟为特征)因义理过于烦琐深奥,逐步趋于式如。与之相对的“功选型佛教”(以功德思想与他力医放为基础)由于契合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并之案必有命块”的传统报应观念,再加上简单易行,颇有民众情绪,成为普通民众佛教修行的主要选择,正是名日繁多的佛事活动和功德回向的福报观念,使佛投这一信仰系统与中国社会现实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沸寺呈现出香火鼎盛,信众云集的景象。

——摘场自陈雷(宋代佛数世俗化的向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归纳范填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佛教对宋朝文化的影响。
2022-05-25更新 | 84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0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亮点练】-【过高考】2023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单元复习课件与检测(全国通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宋乾道四年(1168)春夏之交时,闽北灾情十分严重,崇安知县邀请朱熹等人商议救灾赈粜之策。朱熹积极出谋划策,在动员豪绅富户拿出家中存粮以平价赈济灾民的同时,还向官府借了600石米来赈济饥民,这一措施使百姓暂时度过了大灾之年。第二年,朱熹在官府的支持下,建立五夫仓用于储藏粮食,仓中粮食是劝捐或募捐得来的,存丰补欠。五夫仓竣工之后,朱熹举荐里中德高望重的四位老乡共同管理,制定了《五夫仓规》,家乡百姓深受其益。邑人为了纪念朱熹这个惠民善政,遂改称“五夫礼仓”为“朱子社仓”。后来,朱熹在浙东常平茶盐公事任上之时,因浙东逢荒年,饥民遍野,宋孝宗派他回浙东赶办救荒大事。朱熹不负上(圣)望,当年尽缓灾情,使饥民无断炊之忧。为了进一步办好社仓,朱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一个《社仓事目》,并呈请皇上批准推广各地。后来人们把《社仓事目》连同“五夫社仓”的经营管理办法统称为“朱子社仓法”。朱子社仓历代重修不辍,至今仍保存完好。

——摘编自刘永加《宋代名臣的社会救助事业》


(1)根据材料,概述朱熹在宋代社会救助领域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朱熹在社会救助领域能够做出贡献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进入战国时代,随着古代的宗族土地所有制的崩溃,各国纷分进行田制改革.实现国家授田制。各国当时的授田标准基本上是“一夫百亩”。李悝所制定的“每夫扶五口,治田百亩”,孟子所倡导的“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和荀子所谓的“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等都印证了这一标准。这一百亩是国家制定征税数量的标准亩积,并非实授面积。不同地区的土地质量差别很大,都按每夫百亩授予是行不远的。授田制的目的是把农民束绰在土地上,课之以税。战国时代授田农民的经济负担主要有三项:票米之征、布常之征、力役之征,其饱的还有房屋税、桑蚕税、牲育税、关税、市税等等。授日制实际上是一次大规模地对国有土地再分配的运动,土地一经授予,可以子孙传袭,以为世业。到战国末期,国家对土地只有行政管理权,农民上交国家的产品只具有赋税性质而不再具有地租性质.租税开始分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各国进行授田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战国时期的授田制改革。
2022-05-21更新 | 474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真题模拟题汇编—专题01先秦的文明和社会转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部分妇女投身于和平运动是出于妇女的天性。女性于1920年获得选举权后,女权主义运动和女权运动逐渐融为一体。妇女和平组织除了对女性选举权和社会正义特别关注之外,还主张普遍外交决策过程的民主化、禁止以暴力和强迫方式解决冲突以及建立世界性组织以促进为了全球政治、社会和经济合作。虽然宗旨相似,但是各种妇女团体之间关注的侧重点不一样,比如“妇女会”是绝对的和平主义组织,它反对一切战争,强调和平教育的重要性;“妇女争取和平与自由联盟”则更明确地表达了对经济和种族压迫以及殖民主义、干涉主义的关注,强调影响立法过程;而另一个妇女组织“战争起因与防治全国委员会”的和平纲领则属于中间立场,该组织致力于为所有妇女和平团体争取和平。多元的和平观广泛存在于不同的妇女和平组织之中。

——摘编自王立新等《“积极和平”:美国的和平运动与一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20年代美国妇女和平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0年代美国妇女和平运动的影响。
2022-05-17更新 | 116次组卷 | 3卷引用:第27讲选修模块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60年秋,当联合国召开第15届大会时,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加纳总统恩克鲁玛、印尼总统苏加诺、印度总理尼赫鲁五个主张不结盟政策的国家首脑,联合提出方案,要求美苏两国举行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首脑会议。19612月,铁托访问非洲九国,为召开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游说。埃及首先响应,并于4月在开罗就召开首脑会议的预备会议达成协议。苏加诺和尼赫鲁先后表示赞成,于是以四国首脑的名义邀请不结盟各国出席开罗预备会议。6月,20个国家参加了预备会议,决定同年9月在贝尔格莱德召开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预备会议讨论了邀请参加首脑会议国家的范围,制订出参加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五条基本标准

一、与会国必须米取或赞成不同社会政治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和不结盟的独立自主政策;

二、与会国必须一贯支持民族独立运动;

三、与会国不参加大国之间以对抗为背景的军事集团;

四、与会国缔结两国间的军事同盟或加入地区性防卫条约时,不得按照以大国间对抗为背景的意图签订;

五、与会国不得为大国间的对抗提供军事基地(与会国对大国提供军事基地时,不得以大国间的对抗为背景)。

——据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九卷1959-196980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并分析其影响。
2022-05-14更新 | 21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真题模拟题汇编—专题13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1945年至今)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72年开始,英国连续发布禁奴令。贩奴船一经发现即予以扣留并将奴隶贩子交给有关当局进行审讯。1807年,英国议会以28316票的绝对优势通过《废除奴隶贸易法》。1825~1865年间,英国海军巡逻队共缉获贩奴船1287艘,释放约13万黑奴为自由人。1839年、1841年、1844年,英国三次与尼日利亚签订废奴条约,要求其废止奴隶贸易,进行以棕榈油、象牙、胡椒、木材、稻米等商品为主的合法贸易。

——摘编自费奇《西非简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英国废止奴隶贸易予以评析。
2022-05-13更新 | 146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3专题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14-8世纪)(测)-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程开甲(1918-2018),中国科学院士,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和“八一勋章”。1946年,程开甲留学英国,新中国一成立,他放弃优厚待遇回国。从首次踏入“死亡之海”罗布泊,程开甲一生中最好的20多年都留在了大漠戈壁。

他成功主持了包括我国首次原子弹、首次氢弹、首次两弹结合、首次地下平洞方式和首次首次地下竖井方式等30多次核试验,人们称他为“核司令”;科学地规划筹建了多学科、高水平的核试验技术研究所,带领科技人员建立发展了我国的核爆炸理论。在他主持的一次次试验,成功的背后,是严谨科学、周密细致和万无一失的安全保障。这些试验的成功,打破了美苏英的遏制,为我国核试验的发展赢得了主动,对核武器的研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章文《一生为国铸盾,映照百年风云》等


(1)根据材料,简析程开甲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程开甲取得成就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叶叔华,1927年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文学家。父亲叶润生早年接受西方教育,极其注重对子女教育与引导。1965年,叶叔华带领课题组研发的“综合世界时”系统正式作为时间基准向全国发布,即“北京时间”。1988年,课题组开始参与美国航天航空局、欧洲同及中日VLBI合作项目等国际联测。1991年叶叔华联合中国科学院等单位,主持国家攀登项目《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在1995年第21届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上,叶叔华正式提出“亚太地区空间地球动力学计划”(APSG),最终领衔组织实施这项国际合作计划。叶叔华长期连任APSG执委会主席,积极推进各项国际合作项目,不断提升中国天文学研究的世界影响。叶叔华曾主持大学生天文学“挑战杯”竞赛,领队参加中科院天文口组织的漠河日全食观测,积极参与各种论坛,将深奥的天文学知识讲解得通俗易懂,深受青少年喜爱。2021年,上海天文馆正式开馆,这将有利于实现叶叔华普及天文知识的初心。

——摘编自李健明《叶叔华:“北京时间”之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叶叔华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叶叔华所做的主要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