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各国为了防止30年代那样的大危机重演,美国为了加强军备,西欧各国和日本为了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经济并使经济现代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起来。特别是在50年代以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生产高度社会化同私人垄断占有形式这一基本矛盾进一步加深,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更加广泛和持续地发展起来。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经济处于颓势,英镑不断贬值,政局不稳。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就任首相。她一改以往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控制通货膨胀,重振英国经济。她的经济政策,被人们称为“撒切尔主义”。通过改革,英国通货膨胀率1988年降至4%。1987年度起,英国的财政由赤字转为盈余。

——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材料三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调整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初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及表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撒切尔主义”产生的背景,归纳撒切尔夫人在经济领域调整的措施,并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实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的。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应遵循哪些原则?
2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深入思考和探索怎样建立新中国、怎样治理新中国的时代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可能性: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630日),《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   1956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及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和进展。从后来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来看(1981年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它所归纳的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就包括了这一时期形成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文化工作的理论以及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可见,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就是在这次探索中形成的,从而丰富和完善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引自《中共“八大”前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再出发”的历史定位与理论启示(1956年—1957年)(刘会,济宁医学院)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锻造我们事业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光辉。

——《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引自《人民日报》(20150225日)


(1)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是新中国建立的理论基础,结合   所学指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诞生的时代背景,据材料一指出其创新之处。
(2)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探索是事关全局的时代课题。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这一时期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成功探索。
(3)阐释材料三中“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内涵?并以中共十九大以来法制建设重要成就予以说明。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士大夫的风气,亦和前代不同。宋人是讲究气节的。这固然是晚唐、五代以来,嗜利全躯的一个反动,而亦和其学术有关系。宋朝人的议论,是喜欢彻底的,亦是偏于理论的。……所以当国事紧急之时,激烈的人,往往发为“只论是非,不论利害”“宁为玉碎,毋为瓦全”的议论。

——摘编自吕思勉《极简中国史》

材料二   曾国藩的救国方案大体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守旧,通过恢复民族固有美德,以理学精神来改造社会;另一方面要革新,以坚船利炮的实用技术来提升王朝实力。曾国藩既是重视“明道救世”的大儒,也是重视事功的改革者。他主张治世在于“致贤”“养民”和“正风气”,以图取新卫旧,在新旧之间取得平衡。

——摘编自王建朗等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三   19778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中国成立后17年,教育战线、科研战线的主导方面是红线,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是自觉自愿地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他号召尊重脑力劳动,尊重人才。……这使科学、教育、文艺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分子受到极大鼓舞。

——摘编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士风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曾国藩对传统文化发展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时知识分子备受鼓舞的意义。
2024-02-2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英国国王授予部分从事海外贸易活动的商人特许权,建立了众多的特许公司,其代表有莫斯科公司、利凡特公司和东印度公司。

莫斯科公司成立于1555年,拥有对俄贸易特许垄断权。公司向俄国输出的货物主要为呢绒和火器,从俄国输入主要为蜂蜜、鱼油、毛皮、木材和海军军需品等。1698年其垄断权被取消。
利凡特公司成立于1581年,垄断对奥斯曼土耳其的贸易。该公司每年出口价值约15万英镑的呢绒,进口国内生产所需的原料。该公司利润率高达300%,其势力越来越强大。到1825年才最终失去特许状。
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拥有在印度贸易的垄断权,后又获得官吏任命、审判、军事等权力。每年向国内提供产自亚洲的棉布与丝绸,获利巨大,并在印度建立起殖民统治。1858年英国政府正式接管了印度事务。

——据王军《16—18世纪英国特许公司研究》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一批军事企业相继建立。这些企业隶属于总督、巡抚,形同官府衙门。后又建立了一批“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其总办、督办也均是由政府任命。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开始提出了按照西方国家的条例,准许民间投资开办。20世纪初,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民用企业逐渐转为商办企业。为此,清廷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工商业的政策法令。

——据周其厚《论洋务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特许公司在英国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企业与英国特许公司的不同之处,并简析洋务企业转变经营管理方式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二试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计、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

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1)指出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2)概括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
(3)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
2023-10-07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6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孔尚任(1648~1718),山东曲阜人,孔子64世孙。康熙二十三年,皇帝南巡过曲阜,孔尚任进讲儒家经典受赏识,破格授国子监博士,后迁户部主事、员外郎等职。他博览群书,喜诗文,精通音律,著有《湖海集》等诗文集。他经十余年时间,于康熙三十八年,写成传奇剧本《桃花扇》。该剧以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描写了南明弘光小朝廷的覆亡悲剧,抒发了作者的兴亡之感,达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较好结合。剧本场面宏大,结构严谨,语言优美,主要人物也塑造得非常成功。《桃花扇》在京师上演,使名臣故老皆掩映独坐,唏嘘而散,为统治者所不满,孔尚任旋被罢官。

——摘编自《中国戏曲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尚任《桃花扇》取得成功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孔尚任仕途浮沉的原因。
2023-06-09更新 | 4653次组卷 | 11卷引用:五年(2018-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7 . “治国必治边”,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夏人对蒙古军队的顽强抵抗,仍使蒙古统治者记忆犹新……于是便采取措施,把西夏遗民迁出故土,或徙居内地与汉民族杂居耕种,从事手工业;或远发边地屯垦,或遣其充军。使之不能聚集一地,以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与此同时,蒙古统治者又把大批汉人、蒙古人、回鹘人等迁入西夏故地。一方面是为了……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冲淡西夏遣民的成分,造成各民族间居杂处的局面,相互牵制。

——孟楠《元代西夏遗民的迁徙及其他民族的融合》

材料二   经过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祖孙四代的开拓,中国疆域达到内在发展的极致。同时,中国按照自身发展的轨道滑行,国力达到了全盛。……在此条件下,清朝于北方遏制了沙俄的继续南下,且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于南方,运用朝贡贸易体制把欧洲列强的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范围内。……这使得前中期的清朝对其疆域的最终奠定,能够从容地从学理上与法理上自我确认.

——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大事记

时间事件
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国家在经济、文化建设中照顾各民族的需要.
1965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301人,其中藏族226人,门巴族、珞巴族、回族等16人.
198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其中20条规定: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批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
2000中国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83个自治县被纳入西部大开发的范围。
2012年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
2013西藏墨脱公路全线通车,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告别了“高原孤岛”和“全国唯一不通公路县”的历史,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对西夏的管理措施,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清朝“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疆界”。结合所学,指出清代中期中国的东南疆界及这一疆界在近代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后中共治理边疆民族地区的主要特点。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唯物史观原理,论述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8 . [中国古代、近代的交通运输]

材料一   漕运是明清王朝统治的经济命脉。明清时期,为了体恤漕运旗丁,官府允许漕船在运载粮食的同时,可以附带一定数量的南方土特产,即土宜,漕运人员沿途售卖获利以支付漕船沿途所需费用,或者用其易换柴盐接济食用,并且这些土宜在河西务、张家湾等处免交课税。从明朝到清朝,官府允许漕船带运土宜的数量从60石最后增加到180石。另外,漕运人员往往还在运河沿途口岸、码头、市镇等处揽载商人货物收取运费。这样,土宜加上漕运人员夹带的私物及其揽载的商货,三者合计,漕船在运送漕粮的同时从南方带运到北方的物货数量相当可观。

----摘编自李俊丽《明清漕运对运河沿岸城市的影响——以天津地区为例》

材料二   中国近代铁路兴建里程表1876—1927年(单位:千米)

时间

全国里程

各时期增筑里程

平均每年兴建里程

1876

15.00*

1877—1894

364.27

364.27

20.24

1895—1911

9618.10

9253.83

544.34

1912——1927

13040.48

3422.38

213.89

注:*该段铁路于1877年被拆毁,以后年份不包括该项里程数字。

----据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漕运的经济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铁路建设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2030年代,由于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使本来就不堪一击的中国小农经济陷入了深渊。北洋军阀及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的战争也连年不断,农村经济的衰落也成为不争的事实。一些爱国人士开始意识到农村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在中国的大江南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复兴乡村”的乡村建设运动。这一时期中国的大江南北兴起乡村复兴、乡村建设潮流,乡村建设组织600多个,试验区点1000多个。乡村建设是依照一种理想或目标,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技术,引导农民学习文化、改善风俗、改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农村建设运动。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两个流派。一是梁漱溟为代表的乡村建设派,他曾多次以丹麦的乡村复兴为中国复兴的榜样,1931年在山东邹平、菏泽等地创办乡村建设的研究院,实行“政、教、富、卫”合一。主张乡村建设应避免使用武力,以恢复法制、礼俗,维护社会秩序为主要任务;二是晏阳初为代表的中华平民教育会派,1930年在河北定县建立试验区,采用学校、社会、家庭三种教育方式,大力推行文艺、生计、卫生、公民教育。主张以教育的方式来改造中国农村社会。

——摘编自靳月《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胡锦涛同志指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带有普遍性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中国13亿人口,农村有8亿,没有农村的小康,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富裕、2020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不可能实现。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解决“三农”问题。要充分挖掘“三农”的内在潜力,不断提高其内在素质,更要跳出“三农”看“三农”,用全社会的力量来推动、统筹城乡发展。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张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循环农业。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繁荣农村的文化事业;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扶持农村业余文化事业,兴办文化产业,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的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酬劳的机制和办法。

——摘编自周发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出特点和重大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背景,并简析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出特点,并说明其意义。
2022-03-29更新 | 27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祭祀和纪念是古今中外文化的重要载体,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累,祭祀和纪念已成为我国的重要文化遗产。

材料一   中国古代国家祭祀体系一般分为大祀、中祀、小祀三个等级,对不同等级官员的祭祀对象、供品、服饰以及乐舞都有严格的规定。正如《礼记·祭统》所言:祭祀的意义就在于“见君臣之义”、“见贵贱之等气”、“见上下之际”。国家祭祀天地、宗庙必须要皇帝主祭,废除郡国祖庙。……自西汉王朝以来,祭孔进入国家祭祀的行列,至唐代成为“国之大祭”,列为国家祭祀要典。唐代开始还将祈雨的祭祀列入郊祭大典。在宋代,王朝政府往往通过赐额或赐号的仪式,把一些影响较大的民间祭祀神抵纳入国家祭祀系统。其它的民间祭祀被视为“淫祀”,而受到严格禁止。

——摘编白邹昌林《中国礼文化》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法律确定的国家级纪念日

纪念日日期历史由来通过时间
抗战胜利纪念日93194592日日本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20142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9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中国烈士纪念日9301949930日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日20148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烈士纪念日的决定(草案)》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930日设立为中国烈士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30日国家举行纪念烈士活动
国家宪法日124中国现行宪法在1982124日正式实施201411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设立每年124日为国家宪法日
国家公祭日121319371213日日军攻陷南京20142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12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摘编自吴唯佳,程思佳,于涛方《中国国家祭祀及国家纪念地传统追溯初探》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国家祭祀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级纪念日的特点及意义。
2022-04-08更新 | 705次组卷 | 10卷引用:东北三省三校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