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在反对沙皇专制制度和东正教的斗争中,俄国形成了唯物主义思想传统,因此,普列汉诺夫、列宁等人正是在批判地继承俄国唯物主义思想传统的同时,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列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俄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相统一的理论,为十月革命胜利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传播也受到修正主义的冲击。对此,普列汉诺夫首先批判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哲学口号;列宁不仅批判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而且批判了修正主义在俄国的变种合法马克思主义,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特别是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在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传播过程中)胡适主张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认为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没有用处的。基尔克社会主义者梁启超、张东荪认为中国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上述非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了三次论战,马克思主义由此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

       ——以上材料均转引自孙大为《中俄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之比较》


(1)依据材料,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中俄两国传播过程中呈现的共同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分析比较中俄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有何异同点。
(3)结合20世纪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史实,谈一谈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践性”和“时代性”。
2021-04-23更新 | 399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士大夫的风气,亦和前代不同。宋人是讲究气节的。这固然是晚唐、五代以来,嗜利全躯的一个反动,而亦和其学术有关系。宋朝人的议论,是喜欢彻底的,亦是偏于理论的。……所以当国事紧急之时,激烈的人,往往发为“只论是非,不论利害”“宁为玉碎,毋为瓦全”的议论。

——摘编自吕思勉《极简中国史》

材料二   曾国藩的救国方案大体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守旧,通过恢复民族固有美德,以理学精神来改造社会;另一方面要革新,以坚船利炮的实用技术来提升王朝实力。曾国藩既是重视“明道救世”的大儒,也是重视事功的改革者。他主张治世在于“致贤”“养民”和“正风气”,以图取新卫旧,在新旧之间取得平衡。

——摘编自王建朗等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三   19778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中国成立后17年,教育战线、科研战线的主导方面是红线,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是自觉自愿地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他号召尊重脑力劳动,尊重人才。……这使科学、教育、文艺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分子受到极大鼓舞。

——摘编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士风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曾国藩对传统文化发展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时知识分子备受鼓舞的意义。
2024-02-2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在其有史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四面一直被有效地切断。它的西南面和西面,乃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东面,是直到近代方能逾越的太平洋;北面和西北面,则为沙漠和大草原,它们起着很大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中国人又进一步加强了:他们为了防止凶险可怕的游牧部落入侵,在那里筑了一道长达1400里的长城。这种与世隔绝的意义就在于,它使中国人能在较中东或印度诸民族更少面临外来入侵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文明。……农业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土地是否适宜耕种这一点,确定了中国文明的分布范围……中国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种书面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各地区的中国人,尽管各自操的方言不同,但都懂得这种书面语……与共同的书面语有关的,是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近二千年之久;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征召有才能的人较之西方特有的、进行法律和制度方面的改革,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的种种问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公元前后,佛教东来,开异族文化侵入之端。五胡乱华,露异族入主中国之兆。然二者虽促成政治、社会、宗教、哲学各方面之骚动与进步,而未曾引起政治思想之转变。盖佛教为宗教而非政治思想,其消极出世之人生观又适与老庄思想有相近之处,其不能对政治思想有所贡献,亦意中事。至于晋代乱华之诸朝,其文化均低,占据中原以后,文化则自动“用夏变夷”。明清海通之后,欧洲文明随传教士而播于中土。加以闭关自守之局即破,昔日大一统之“天下”突然变为世界上列国之一。而积弱之余,更屡为外国所侵侮。如此空前之剧变,自不免激起之革命。此殆为转变时期见于明清之主要原因。然则蒙古入主中国,人民备受异族之欺凌荼毒,儒家之仁义礼乐,法家之尊君重国,明法饬令,道家之知白守黑、任天无为,以及一切中国固有之政理治术,均经历史之事实证明,不足以保民族之自存,则穷极生变,明清政治思想不得不另辟蹊径,向新方面以前进矣。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文明保持连续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外来思想传入中国时呈现出哪些特点。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2030年代,由于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使本来就不堪一击的中国小农经济陷入了深渊。北洋军阀及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的战争也连年不断,农村经济的衰落也成为不争的事实。一些爱国人士开始意识到农村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在中国的大江南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复兴乡村”的乡村建设运动。这一时期中国的大江南北兴起乡村复兴、乡村建设潮流,乡村建设组织600多个,试验区点1000多个。乡村建设是依照一种理想或目标,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技术,引导农民学习文化、改善风俗、改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农村建设运动。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两个流派。一是梁漱溟为代表的乡村建设派,他曾多次以丹麦的乡村复兴为中国复兴的榜样,1931年在山东邹平、菏泽等地创办乡村建设的研究院,实行“政、教、富、卫”合一。主张乡村建设应避免使用武力,以恢复法制、礼俗,维护社会秩序为主要任务;二是晏阳初为代表的中华平民教育会派,1930年在河北定县建立试验区,采用学校、社会、家庭三种教育方式,大力推行文艺、生计、卫生、公民教育。主张以教育的方式来改造中国农村社会。

——摘编自靳月《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胡锦涛同志指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带有普遍性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中国13亿人口,农村有8亿,没有农村的小康,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富裕、2020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不可能实现。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解决“三农”问题。要充分挖掘“三农”的内在潜力,不断提高其内在素质,更要跳出“三农”看“三农”,用全社会的力量来推动、统筹城乡发展。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张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循环农业。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繁荣农村的文化事业;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扶持农村业余文化事业,兴办文化产业,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的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酬劳的机制和办法。

——摘编自周发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出特点和重大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背景,并简析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出特点,并说明其意义。
2022-03-29更新 | 27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初,惩元代币制之弊,停止元之纸币流通,设国家铸币局,京师称为“宝源”,设于外地称“宝泉”。明代钱币有两种,一为制钱,为本朝所铸,二是旧钱,为历代所铸。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因铜量不足,设宝钞提举司印造纸币,并规定纸钞可兑换金、银,租税则宝钞与钱币并收。但中后期滥发纸币,钞值暴跌,不得不废,铜钱和银两遂成流通货币。清代的币制则采用银本位制,国家财政收支完全以银两为单位计算。

——选自纪宝成编《中国古代治国要论》

材料二   许多工业企业家和有组织的劳工不喜欢金本位制的僵化,在金本位制下,政府不能利用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并且不能通过货币贬值来改善工业的竞争地位。政治上敏感的一些银行家也愿意接受经过改进的美元本位制,这将使美国的国际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获得特权地位。大通银行董事长认为:“美元可以成为其他国家货币的稳定挂靠单位,成为被普遍接受的外汇媒体”。到1944年初,凯恩斯和怀特充分讨论出黄金-美元本位制下国际货币稳定与国内管理的货币灵活变动之间的妥协方案。

——选自(美)杰弗里·弗里登著《20世纪全球资本主义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以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货币政策的特点,并分析最终走向“银本位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1944年的国际货币体系方案制定者们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解决的实际效果。
6 . 劳动模范简称劳模,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成绩卓著的劳动者,经职工民主评选,有关部门审核和政府审批后被授予的荣誉称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3-1988年全国劳模年度授奖概况

国务院决定表彰的时间获奖
人数
获奖人姓名获奖人单位和职业颁奖时间和地点
19832223赵春娥
罗健夫
蒋筑英
河南洛阳老集煤场女工
航天工业部陕西骊山微电子公司工程师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研究员
228日陕西西安
34日河南
34日吉林长春
19849241焦红河北邯郸运输公司汽车六队货车司机1031日石家庄
19851121杨怀远上海海运管理局“长柳”号轮船服务员115日上海
1986781邓稼先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核物理学家716日解放军301医院病房
19874115赵成顺
于敏
艾有勤
李国桥
熊汉仙
鞍山钢铁公司半连轧厂副厂长、高级工程师
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理论物理学家
河北开滦唐家庄煤矿三区采支小队长
广州中医学院副院长
湖北武汉六渡桥百货公司女营业员
427日北京中南海怀仁堂
198842010张兴让
李守堂
赵乃刚
杜德顺
顾诵芬
路寅娟
朱菊儿
王永民
魏书生
聂卫平
河北石家庄市第一塑料厂厂长
黑龙江牡丹江木工机械厂车工
安徽省水产局局长
北京虎坊路浴池特级修脚技师
航空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上海第31棉纺厂挡车工
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副总工程师
河南省计算机中心副总工程师
辽宁盘锦市实验中学教师
中国围棋队总教练
430日北京人民大会堂

材料二   全国劳模评选自2005年起采取“两审三公示”的办法,由表彰大会筹备委员会办公室对推荐人员的相关情况进行初审和复审,在本单位、省级和全国进行三级公示,以便接受社会监督

2015428日,在时隔36年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共同发起表彰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的高规格大会再次举行。2015年与2010年的表彰情况相比,企业一线职工占企业人选的比例由55%提高到57%,农民工占农民人选的比例从6%提高到25%。

——以上材料均摘自姚力《20世纪80年代全国劳模表彰及其时代价值》


(1)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八十年代全国劳模授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材料二中劳模表彰有何新变化?指出新时代劳模表彰的价值。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文化对唐代文化产生直接影响,不外三者,即老庄思想、佛教和胡人习俗,其中后两种因素自外族传入,而且是经历数百年的流播而形成的。唐代对这三种文化因素的承袭,也以后两种为主,这造成唐代文化的异彩特色,至于中国传统文化儒学,从魏晋开始,即受这三种文化因素的压制,日渐衰微;直到唐代中后期,儒学开启复兴的机运。北宋时,各派思想主流如佛、道、儒诸家,已趋融合,渐成一统之局,遂有民族本位文化的理学的产生,其文化精神及动态亦转趋单纯与收敛。南宋时,道统思想既立,民族本位文化益形强固,其排拒外来文化的成见,也日益加深。

——摘编自傅乐成《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

材料二   1840年以来,中国文化迈入从传统走向近现代的转型。原有中华文化体系无法提供现成的救国治国方案,使我们不得不从外来文化中去寻找,从康有为到孙中山,仁人志士从西方文化体系中寻找救国良方,多方努力,但均未成功;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同样是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后,才使中国最终摆脱百年困境,走向独立富强,中国人之所以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历史的实践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与此同时实践也证明了中国文化出路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二者结合,并不断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以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存活力。这在另一方面,也恰恰说明了中华文化体系有吸收、融合并消化异质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机制,是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的体现,也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根本。

——摘编自曾加荣《中国传统文化概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文化与宋文化的特点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在近代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时期,大规模的都城营建活动对关中地区的森林造成了毁灭性破坏,而且随着关中地区人口的大幅度增长,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农业生产的过度开发,加剧了关中地区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造成了农业经济的停滞甚至衰退。唐高宗在文告中说,因长安粮食供应困难,而洛阳有运河,运输方便,故建为东都。自唐高宗时到玄宗开元二十四年间,皇帝均住在洛阳。五代时期,除后唐都洛阳外,其他朝代均都开封。宋太祖赵匡胤建都非在洛阳、长安,而在河南开封。北宋大权集中于中央政府,鉴于中央政府消耗大,又鉴于长安离江淮太远,洛阳虽较佳,但开封更好,故建都于开封。

——摘编自全汉羿《中国社会经济通史》等

材料二 朱元璋定都南京,为中国统一后建都江南的第一个皇帝。居于长江下游的南京,山川险固,气象十分雄伟。但是,北方边疆的防御问题,北方元朝残余势力的存在等,都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南京远离要防,不便用兵,对北方的控制鞭长莫及。朱元璋曾有迁都的意向,但终未成行。明成祖朱棣,出身燕王,对政治中心脱离军事中心的危害很有体会,成功的迁都北京。北京虽然远离全国经济最发达的江南地区,但有京杭大运河连接江南经济中心,还可以通过海运从东南补给京师。

——-摘编自李传永《论中国历代.都城之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至北宋都城变迁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棣迁都北京的背景和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欧中世纪,城市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在经济上,城市的经济活动不纳入封建庄园的经济体系,有独立于领地之外的财政管理系统;政治上,城市不隶属于任何封建主,有自己独立的司法权,可推——选自己的行政官员;从社会关系上来看,任何人一旦成为市民,就脱离了封建关系,成为不受封建关系约束的自由人。中国的城市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商人与社会其他成员同流,商人发了财总要投资土地,因为土地被看成是财产与社会地位的最终归宿。同时,历代王朝都有强大的官办商工,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虽也有也有“商会”“行会”等组织,但“隋唐以来,行会主要是政府控制工商团体的工具”。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国家城市中各种问题和矛盾集中爆发,各种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应运而生。欧文、傅立叶等社会改革者提出了以财产公有为基础的全新城市规划。霍华德主张在进行系统的社会改革前提下,建立城乡交融环境优美的分散的城镇群。盖迪斯则把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城市规划学融为一体,创造了“城市学”的概念。

——摘编自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中国古代城市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下半叶以后西方国家城市规划理论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文官制度萌芽于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此期间,政府官吏的录用方法以封建色彩浓厚的“恩赐官职制”为主。进入19世纪,政党政治的兴起带来了文官任免的“政党分赃制”……英国政府于1855年和1870年以枢密院名义两次颁布法令,揭开了文官制度改革的序幕。首先,确立了文官考选制度。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采取公开竞争、择优录用的方式选拔文官;其次,文官作为从事具体的行政管理及法令实施工作的人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并规定高级文官的考试科目分为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两种:必考科目有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普通科学、辅助文字等5门;选考科目有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法律、经典、梵语、外文、政治、数学和自然科学等11门,任选6门。

——摘编自范文超《英国文官制度变迁初探》

材料二面对新的时代要求,建立于100年前的传统文官制度显得力不从心。1968年,英国政府对文官制度进行新的改革。首先,规定除常务次官外,各部增设一名政策顾问,负责研究部内的长期政策和计划,并保证现有政策的执行。其次,凡新录用的行政级文官须经两年的见习期,在文官学院学习两期为时20周的课程。第一期学经济、法律、公共行政等课程,第二期研究行政制订、财政管理等。30—4O岁左右的文官都要学习决策程序、个人管理技术、电脑使用等课程。第三,变“封团结构”为“开放结构”,取消“六等级制”,代之以以职类为基础的“三类制”,即行政类、专家类、秘书类。第四,完善退休制度,严格掌握养老金的发放,奖励功绩优异者,惩处功绩不佳者。

——摘编自李治国、宋发清《富尔顿文官改革述论》

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社会背景。

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特点及其体现的共同价值取向。

2017-05-17更新 | 597次组卷 | 14卷引用: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单元复习好卷)-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选择性必修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